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病,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常伴有暖气、反酸、呕吐等症,为青壮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是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素体阴虚和复感外寒等因素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致.病位在胃,但常关系到肝脾,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均可导致,但一般以饮冷受寒而诱发.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施护,效果满意,为此总结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有二:①脾胃虚弱,情志不畅,造成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②饮食不节、过饥过饱,过食生冷、劳累直伤脾胃。因而采用疏肝和胃、温中健脾之法,其目的是从整体出发,调整全身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修复胃粘膜屏障,使溃疡愈合。按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可将消化性溃疡分为四型治疗:①虚寒型:以上腹隐痛、痛时喜按喜热饮为主,畏寒,受凉劳累后易发病。大便稀软,舌质淡,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肺、胃、肾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在治疗上,多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然而,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许多消渴病患者在发病前后,常伴一系列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的证候。由此可见,消渴病与肝的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慢性咽炎经常反复不愈,患者感到咽部不适,或觉微痛、干燥,但不碍饮食,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据其临床表现类似中医之“梅核气”或“咽感异常”。笔者临症体验凡精神状况不良者则容易患此病,女性又多于男性,其病因多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有关。因肝经虽分布两胁,但别贯膈,其支上注于肺,咽又为肺之门,肝性容易升逆炎上,故肝气郁久不疏散,则上逆至肺,影响肺的气机宣发与肃降,而致痰气交阻于咽,以形成此病;故咽部以有物但又无物。肝气郁久又会伤阴化火、蒸肺灼咽,故咽部干涸。如感染外邪热毒郁结,可引起急性发作,也有因气郁血亦郁而致气血郁结,凡病入血动血,须加意辨证治疗。兹将主要证候及治法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对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相当丰富,中医将脾胃的发病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1.精神因素:如恼怒忧思,情志不舒,可致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引起血行不畅,胃络瘀阻,不通则痛。气郁化火,火伤胃阴,故使胃痛频作。 2.饮食失调:如饥饱失常或过食辛辣生冷,均可损伤脾胃,脾失运化,胃失和降。致使食不知味,胸  相似文献   

6.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表现的证候,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群,其病因及辨证分型有多种,在此我们只讨论阴虚性肝胃不和的证治。病因病机肝胃阴虚是指肝阴与胃液不足。肝以条达为顺,导致肝阴不足的病因有:情志不遂,肝气抑郁不舒,或暴怒激发肝阳,日久皆能化火而伤肝阴;或在饮食  相似文献   

7.
我院应用仙人掌治疗乳痈25例,配合适当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初产妇19例,经产妇6例,病程1~7d。症见:乳房肿胀触痛、有硬块、皮肤发红、排乳不畅,尚未化脓;4例伴有畏寒发热,周身疼痛。2方法和结果将新鲜仙人掌洗净,去刺去皮,捣烂如泥备用。清洁患处,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将药贴敷于肿痛处,外用纱布覆盖,用胸罩托起患乳,每天涂药3次;另根据个体情况,用鲜仙人掌9~18g煎汤内服,每日2次。经治疗,18例5d基本愈合,6例1周后愈合,1例无效。3体会乳痈多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膏粱厚味致胃中湿热浊气壅滞,或因…  相似文献   

8.
慢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每因饮食或情志变化而反复发作,中医认为以“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为主要病机,故治疗多从肝论治,佐以健脾和胃,从而使肝木条达,脾土不病。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们试用中药马兜铃治疗梅核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所治病例的共同典型症状是: 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入,吐之不出,时紧时松,平时阻迫难受,饮食却通畅无阻,并都兼有咳嗽吐痰症状。据其主诉,都有情志不畅的起病诱因。方剂:马兜铃四钱。水煎待温慢慢服下,以免引起呕吐。疗效观察:共治17例,其中7例服药一剂而愈,4例服药二剂而愈,5例服药三剂而愈,其余1例因思想顾虑太大,而改用其它方法治疗。注意事项:因本病多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有关,所以,要多做思想工作,解决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以利治愈。典型病例: (一)李××,男,53岁,农民。多年来,每逢情志不畅,就感到咽部有东西哽塞,吞不入,吐不  相似文献   

10.
一、急、慢性胃炎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胃脘痛范畴,按照不同症状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不同类型。肝胃不和者症见胃脘胀痛,每因情志刺激加重或诱发,舌苔薄白,脉沉弦。脾胃虚弱者症见胃脘隐痛,喜按喜暖,舌淡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 ,是一种常见病 ,以 40~ 5 0岁为发病高峰期 ,可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绞痛 ,向肩背部放射 ,疼痛多发生在情志不畅 ,过食油腻或腹部受到振荡后。如合并感染 ,可发生高热、寒战、头晕、头痛、血压下降等症状。我院自 1996年至 1999年 ,共收住胆石症患者 36例 ,我们根据证型进行辨证施护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男 16例 ,女 2 0例 ,40~ 5 0岁的患者 10例。2 辨证分型2 1 肝胆气滞型 多因情志抑郁不畅 ,致肝失条达 ,肝胆之气郁结 ,疏泄失常 ,胆汁排泄不畅 ,久而凝结为砂石。…  相似文献   

12.
戴廷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6):384-384,F0003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其病因病机包括:(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至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3)肝气犯胃:肝为剐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致胃痛。若气滞日久,必至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我国CG患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胃炎患者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在CG患者占有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以胃脘、胁肋胀满疼痛,走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痞症"范畴,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病症。其发病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忧思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致肝胃不和;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而致肝胃郁热,热蕴伤阴,而致胃阴不足;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可归为肝脾不和及肝胃不和之证,且发作常与情志有关。笔者据此,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运用自拟的调和肝脾汤,将慢性胃炎分为三型治疗,收效显著,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张淑萍 《全科护理》2012,10(13):1183-1183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导致。胃脘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若久治不愈,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胃脘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基本病机是胃  相似文献   

17.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返流性胃炎,以口干苦、胆汁样呕吐、嗳气泛酸为特征。本病中西医治疗报道较多,但胃手术后治疗报道较少。由于胃手术后使得胃、十二指肠局部解剖发生变化,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出血、糜烂等,幽门的功能不能得以正常发挥,以致胆汁返流至残胃引起返流性胃炎。笔者根据现代医学结合中医理论,本着病位在胃,其因在胆,牵连于肝,进行分型治疗,获得满意效果。1病因病机术后胃容纳食物功能受影响,胃气受损,中阳不振,不能熟腐饮食水谷,加之饮食不洁,饮酒食辛,或过多进食甘味食物以及情志不畅等而致脾气不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又因手术损伤脉络瘀血滞留致局部气滞血瘀,胃气不降,运化升降功能紊乱而出现呕吐、嗳气、泛酸等症状。2辨证分型治疗2.1脾胃气虚型胃脘胀痛或轻或重,嗳气吐酸,嘈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纳不多,大便稀,脉弦或缓无力。治法健脾和胃,行气止痛,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30 g,山药、玄胡各15 g,白术、柴胡、升麻、陈皮、佛手、砂仁各10 g,炙甘草6 g,气虚满闷重加木香、枳壳健脾和胃,便溏加附子温中散寒[1,2]。2.2肝气犯胃型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善长叹息,嗳气、矢气后则舒,食少...  相似文献   

18.
呃逆,俗称打嗝,是因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或是进食干硬食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出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的现象.中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与胃气上逆动膈、肺失宣降、肾阳虚寒、三焦气机不利有关,因此呃逆的发生与脾、胃、肺、肝、肾、三焦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西医则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为此,我们采取按压攒竹穴止呃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呃逆,俗称打嗝,是因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或是进食干硬食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出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的现象.中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与胃气上逆动膈、肺失宣降、肾阳虚寒、三焦气机不利有关,因此呃逆的发生与脾、胃、肺、肝、肾、三焦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西医则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为此,我们采取按压攒竹穴止呃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肖长江教授从事双心疾病诊治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该病"情志致病"是主要病因,病位在心、肝、脾、肾。根据多年治疗双心疾病经验将其分为肝气郁结证、气虚血瘀证、脾虚肝郁证、肝肾亏虚证、痰瘀互结。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情志饮食运动调摄""针灸同用",首创"话疗"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