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角膜铁质异物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钊臣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5,17(3):206-207
随着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日益增多,由于这些工人缺乏防护措施,近几年角膜铁质异物伤明显增多.现将3年来本科收治的172例172眼角膜铁质异物伤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72例中,男108例占62.8%;女64例占37.2%.年龄在18~46岁间,平均24岁.均为单眼,左眼较右眼多.从事机床生产及机床操作的工人98例占57%;建筑、木材加工、修理汽车、电钻铁块、焊接、铁匠加工农用产品及旁观者63例占36.6%;随风飞砂、爆炸及其它11例占6.4%.异物大小:0.25~1mm直径圆形异物152例占88.4%;0.25mm×0.5~1mm的不规则异物18例占10.5%,最大1mm×2mm片状铁屑2例占1.2%.就诊时间最短伤后半小时,最长6天,平均约1天.均因眼内异物感及畏光流泪就诊.眼检查所见:结膜充血,角膜异物及锈染,39例异物周围角膜水肿及粘丝状渗出,3例合并严重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2.
角膜异物2832例的临床表现与去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从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眼科门诊共诊治了2 832例角膜铁质异物,以一次性针头为主的不同的异物剔除法,效果良好,现就其诊治过程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蔡笃儒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6):676-676
我院眼科门诊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诊治角膜铁质异物 12 763例。年龄 16~ 5 8岁 ,平均 2 5岁。男 12 60 5例 ,女 15 8例。右眼 5 961例 ,左眼 6712例 ,双眼 90例。受伤至就诊时间 15分钟~ 2 1天。受伤原因 :模具加工、电焊、机床加工、建筑、装修、木工加工、维修机器、铁质零件抛光及雕刻等工作中飞溅出来的铁屑入眼。也有被风吹铁屑入眼的。所有角膜铁质异物按以下方法记录 :1 将角膜分成 3个等差圆形 ,中心区 (centre)简称C区 ,为角膜中央直径 3.5mm圆形范围内 ,约相当于瞳孔区。中间区 (be tween)简称B区 ,其… 相似文献
4.
隧道型角膜异物的治疗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刘春民,陈振谦,周黔生磨具切屑铁屑击伤角膜时,常可造成隧道型伤道,异物却深藏在距角膜伤口较远的基质中,剔除时甚感困难。至今尚未见有此方面的文献报道。本文就近年来门诊收治的隧道型角膜异物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 相似文献
5.
角膜异物10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角膜异物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1997年10月至2000年2月,我们诊治此类病人10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24例中,男性965例占94.2%;女性59例占5.8%。年龄最大67岁,最小6岁。16~65岁之间982例占95.8%。双眼18例占1.8%。右眼602例占58.7%;左眼404例占39.5%。金属异物753例占73.5%,沙粒、石屑、玻璃等异物271例占26.5%。按刘钊臣(1995)角膜异物分区、深度分级法:Ⅰ区(角膜内1/3圆形范围)361例占35.3%,Ⅱ区(角膜中1… 相似文献
6.
角膜铁屑异物1120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张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5):556-556
目的 对角膜铁屑异物取徐及并发症后贵症观察分析。方法 常规表麻,异物针取除异物。并对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异物取除后患眼留下厚薄不等的角膜浑浊,异物部位不同则对视力影响不同。结论 应该引起社会重视,对操作工人应该上岗培训,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8.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例,其中绝大部分均为浅层异物,我院采用表麻下刮取角膜异物,辅以抗炎治疗,100%治愈,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地塞米松在角膜铁质异物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一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1):74-75
目的讨论地塞米松在角膜铁质异物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角膜铁质异物伤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给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B组不用地塞米松。观察两组角膜修复的时间。结果应用地塞米松组比未用地塞米松组的角膜修复时间缩短。结论地塞米松在角膜铁质异物剔除术后的应用,有利于角膜炎症的吸收和减轻角膜瘢痕。 相似文献
10.
11.
角膜深层异物及前房异物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深层异物及前房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82例角膜深层异物及前房异物的致伤原因、异物性质、异物位置、临床表现、并发症和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9:1,年龄为20~45岁者占78.05﹪,职业以农民、工人为多,分别为46.34﹪和43.90﹪.所有患者均手术取出异物,术后视力上升者42例(51.22﹪),视力稳定者29例(35.37﹪),视力减退者11例(13.41﹪).15例眼盲者有6例是爆炸伤患者(40﹪).就诊时间越早,视力恢复越好(χ2=10.69,P=0.001 4).结论 爆炸伤致角膜深层异物及前房异物者致盲率较高,其治疗的关键是及早就诊,早期治疗,手术取出异物,防治感染和处理好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韩宏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2):123-124
目的 观察角膜异物摘出时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用自制异物针剔除角膜异物.结果 全部患者用利多卡因均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所有角膜均愈合良好.结论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摘出角膜异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角膜异物432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福建泉港区角膜异物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7-07/2008-07角膜异物患者432例445眼,对性别、年龄、异物分类、位置、视力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角膜异物432例445眼中男404例(93.5%),平均(25±4.5)岁,21~4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49.3%),职业以工人为主(63.4%),异物以铁屑铁渣居多,302眼(67.9%),异物位于角膜Ⅰ区157眼(35.3%),角膜Ⅱ区177眼(39.8%),角膜Ⅲ区111眼(24.9%)。1d内就诊120例(27.8%),2~3d194例(44.9%),治疗前后视力基本不变或有所提高。结论:角膜异物是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改善工作环境及加强个人防护能有效地预防角膜异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LASIK术中角膜瓣下异物的发生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角膜下异物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a中3553例(7065眼)LASIK手术过程,均为规范化操作实施LASIK术。术毕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如发现角膜瓣下异物,即刻以掀瓣冲洗或手法去除等方法,力争手术当日处理完毕。术后按常规时间复诊观察角膜情况。术后次日以后尽可能不予掀瓣处理异物。统计术中角膜瓣下异物发生的情况,从术者操作技巧及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分析可能产生瓣下异物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总计发现角膜瓣下异物眼数为674眼,发生率9.5%。连续3aLASIK术中异物的发生率分别为13.2%,10.6%和7.6%。四季之中,以冬季异物的发生率最低;春夏秋季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间抽湿机过度使用有关。常见的角膜瓣下异物有组织碎屑、金属碎屑、细丝、脂质颗粒、血液、睫毛等。术毕当日及时对异物处理后,次日再发现异物的情况明显减少。经术后随访观察3mo~1a,未见部分残留异物出现对角膜透明性或视力的影响。结论:LASIK手术中角膜瓣下异物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只要处理及时得当,收效良好。从人员技术、环境设备等多方面加强预防,可明显降低术中异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火枪射击所致眼部多发异物X线诊断及定位方法,方法:采用角膜缘缘置银环,拍摄眼眶正、侧位片及薄骨正、侧位片,将两正位片与两侧位片对比测量或重叠测量,应用环影重合后异物也应重合的规律,可迅速准确地作出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并排除了片中多异物的干扰。结果:27例火枪所致眼部多异物伤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迅速准确地作出了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并顺利摘出眼内异物。结论:此方法是判断眼部多异物眼内异物的一种简单易行、迅速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眶内异物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5例眶内异物的临床资料,分析眶内异物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以CT明确眶内异物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术前制订手术方案,手术摘出眶内异物。结论对于眼眶部有局部反复流脓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有眶内异物要确定异物的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除与眼后段异物摘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报告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段眼内异物摘出的方法和效果。对晶状体和(或)玻璃体混浊者,经眼科A/B超声和CF扫描证实是眼后段异物后,作玻璃体切出,或联合晶状体切出,然后用异物爪直视下或接力磁吸法,自平坦部或经前房摘出异物。接受治疗的15例(15眼),有14眼(93.3%)一次手术搞出异物,1眼(6.7%)失败。术后平均追踪13月,视力提高者10例,不变4例,下降1例。1例出现现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搞出具有安全、准确、损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价自制角膜微型磨钻与传统注射针头在角膜铁屑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铁屑异物侵入角膜基质层内的Ⅱ度角膜铁屑异物患者3475例36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730例1758眼,乙组1745例1863眼。方法 甲组采用传统注射针头剔除角膜异物,乙组采用自制角膜微型磨钻清除角膜异物。主要指标 手术时间、需二次手术率、角膜锈环清除时间、角膜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甲、乙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0.7)分、(1.1±0.2)分,需二次手术率分别为50.11%、0.81%,角膜锈环清除时间分别为(3.6±0.6)天、(1.1±0.3)天,角膜愈合时间分别为(6.8±1.1)天、 (3.3±0.8)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0%、1.23%。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自制角膜微型磨钻较传统注射针头在角膜铁屑异物处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有效。(眼科, 2014, 23: 332-33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