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明显恢复(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3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明显,19例不完全损伤者17例功能恢复到1级以上。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6):978-979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T12~L3胸腰椎爆裂骨折36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及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有1例螺钉松动,无断钉。平均随访18.5个月,均无脊髓损伤加重情况,2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ASIA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25例。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上述指标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46例.结果 3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 经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确诊为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融合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4例平均随访26个月,术后X线片、CT显示复位、固定良好,椎体内、外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Cobb’s角由术前平均26.3°恢复到术后平均4.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3.4%恢复到术后的平均95.8%。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无感染,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程序,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地矫正和防止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晚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减少卧床时间,为早期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加椎管间接减压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经7~55个月随访,平均33个月。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90%以上,椎管狭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的椎体高度丢失。复位后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无明显后凸畸形,Frankel分级获得1~3级以上改善。结论下腰椎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需积极手术治疗,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资料59例,其中,男38例,女2l例;年龄19~65岁,平均37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恢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6例,其中相邻节段椎体骨折10例,距1节段椎体骨折4例,跨2节段椎体骨折2例.结果 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1.5个月,Cobb角度术前10°~37°,术后恢复到0°~9°;椎体高度术前10%~60%,术后恢复到88%~99%.术后神经损伤大部分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造成椎体严重不稳,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和有限的椎管减压,可重建脊椎的稳定性,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于永江  孙永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91-1492
目的:探讨AF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及经椎弓根双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2月以来收治的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及经椎弓根双植骨治疗。结果:合并不完全截瘫病例基本恢复正常,4例完全截瘫病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均基本恢复.术后一年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AF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及经椎弓根双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方法 回顾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49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进行随访6~12个月,无1例发生内断钉、断棒及内固定物松动现象,未发生脊柱生理弧度丢失、伤椎高度丢失.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可以使骨折椎体高度得到良好的恢复,并且能够弥补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前中柱结构不稳,避免发生内固定物松动、脊柱生理弧度丢失、伤椎高度丢失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的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内固定后的并发症和疗效。结果经6月~5年的随访,15例病人椎体的形态和高度均大部恢复。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安全简便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德龙 《安徽医药》2004,8(6):434-435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1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例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于术后X线检查,20例获得随访.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到98%,椎体后缘高度平均恢复到95%,Cobb角平均矫正到8.5°.1例术后1月,因早期下床活动出现椎弓根钉切割椎体,Cobb角增大至25°,1例因植骨不充分术后8月出现断钉两枚.20例有神经功能有Frankel 1~3级以上恢复,改善率平均95%.结论后路AF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有良好的复位伤椎、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经伤椎复位固定和经伤椎椎弓根颗粒植骨和有选择半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无钉棒断裂发生。结论应用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固定和经伤椎植骨椎体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损伤者感觉、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采用GSS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充分纠正脊柱畸形,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经过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可使伤椎椎体高度得以恢复,尤其是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得到改善,Cobbs角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25例.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在术前、术后一周和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折复位和稳定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脊柱后凸 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9~24月,椎体前缘高度从30%恢复至95%,后缘高度从70%恢复至98%,不完全性神经损伤不同程度功能恢复,无钉棒折断、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椎体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撬拨复位、植骨加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撬拨复位植骨GSS内同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52例,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及Cobb角变化情况,了解骨折复位后、随访期间及内固定取出后的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经椎弓根进行撬拨复位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与正常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以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行椎体内植骨后骨折愈合满意,内同定取出后矫正度无丢失.结论 经椎弓根撬拨复位植骨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更好的使压缩椎体复位,提高椎体复位高度和植骨愈合率,减少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椎体矫正度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并进行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27.6±14.8)min,术中出血量为(457.9±103.4)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64.3±47.2)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0~3.6)周。随访1年后,发生感染2例,断钉1例,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和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手术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520-521
目的研究分析Chance骨折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固定稳定性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进行X线片复查检查未发现断钉、断杆等现象,患者的脊柱后柱分离状况得到明显的恢复,脊柱前柱压缩情况改善明显,随访中午断钉、断杆现象发生,内固定取出时,4例出现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稳定性强,松动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