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看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均未取得满意疗效,笔者从六经辨证的实质、结合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探讨以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以六经厥阴病理为原则、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相结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
少动强直型帕金森病属于中医“拘证”范畴,该文以“寒证”为切入点,从六经、脏腑和八纲辨证对其病机进行阐述,提出少动强直型帕金森病具有厥阴受寒、脏腑亏虚及内外合寒等病机特点,治疗当以温法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张洪艳  马广瑞 《新中医》2015,47(7):299-300
<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提及的六经辨证体系对于现代临床始终具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笔者仅就《伤寒论》的厥阴病加以分析如下。1探究厥阴之本源1.1厥阴的本义分析《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故从《伤寒论》六经排列次第来看,厥阴位列太阴和少阴之后,为六经最后一经。"两阴交尽故曰幽。"厥阴为幽也,"幽"为何意?《正韵》曰:"幽囚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及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等非运动症状,属中医学“颤证”范畴。笔者从六经辨证中厥阴病的角度,以培育阳气为主组方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繁杂,使得后世对于厥阴病的认识亦说法不一,争议颇多。故认为厥阴病既以"厥阴"为名,从"厥阴"一词的含义入手探究厥阴病的病机当有其合理性。认为厥阴的含义,一为阴寒凝盛,一为阳气待发,综合两者可知厥阴病之病机在于阴寒闭郁阳气,阳气当发而不发,故厥阴病主证当为寒凝阳郁证,其主方应为当归四逆汤,而当归四逆汤进一步演变则成为乌梅丸。同时基于对"厥阴"含义的探究得出,厥阴病阴极阳生的变化以阳气不虚为前提,故厥阴病并非六经病之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从中医六经厥阴辨证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60例早中期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加美多巴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积分及Hoehn-Yahr分级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日常活动积分及运动积分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从中医六经厥阴辨证治疗早中期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为医家争论的焦点,篇中条文所述证候寒热杂错繁复,其意难明,故而成"千古疑案"。本文以《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为基准,将厥阴病分为真厥阴和类厥阴,探讨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厥阴病历来被认为是六经传变之末,而真厥阴病为阴阳离脱隔绝的终末状态,真厥阴病又包含真寒厥和真热厥两个不同证候,其治法迥异,如若反治、误治则病笃危殆。因而临床上欲以仲景法度治疗危急重症,研究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则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伤寒厥阴病与医易理论探微荣蓉,李重恩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063000)主题词厥阴病/中医病机,六经病证/分析《伤寒论》中厥阴病,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医学术上争论的热门话题,为探究厥阴病,古今医家从各种不同角度研究厥阴病。厥阴病排在六经之末,也是历代...  相似文献   

9.
刘文平  王庆其 《中医杂志》2018,(7):541-545,560
六经的本质是一个用于描述复杂系统变化的方法论模型。根据复杂系统层次性的演变规律,以复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六经在中医学中的内涵为依据,构建六经体用模型。六经体用模型以五行体用象模型为基础,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系统,其中太阳少阴系统为环境层次系统,阳明太阴系统为系统层次系统,少阳厥阴系统为子系统层次系统。运用该模型可解释当前六经实质研究中面临的诸多疑难问题,如六气六经五行配属差异、"标本中见理论"的标本从化、六经开阖枢、六经病整体的病机特点等,提示六经体用模型能够揭示六经的科学内涵,是思维模型方法在中医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伤寒论》厥阴病的本质,古今贤者研究颇多,各书卓见,见仁见智,可谓众说纷纭,以致使厥阴病成为千古疑难。笔者研习《伤寒论》,颇有心得,今不揣浅陋,略陈述之。 一、从《伤寒论》六经之“阴阳”看厥阴病 仲景著《伤寒论》,用《索问·热论》之“六经”。所谓“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仲景以此六经为纲,将外感热病复杂的发病过程分成六个不同发病阶段(以下简称六病阶段)又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将六病阶段分属于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解析经方的"半表半里概念"。方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六经辨证归属解读经方的"半表半里"概念。结果:按照六经辨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半表半里阴证。结论:半表半里是经方的重要概念之一。半表半里的阳证为少阳病,半表半里的阴证为厥阴病。  相似文献   

12.
厥阴络病论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非仅为外感病而设,却是万病之总括,开后世之门径,厥功甚伟。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论治内伤杂病,对络病学的发展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笔者对《伤寒杂病论》治络思想进行了研究及在临床上的体悟,认识到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症往往在血在络,在六经病位上属厥阴病。由此,笔者提出了"厥阴络病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章浩军教授以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灵活运用六经辨治经行泄泻病,认为其病机当责之为太阴脾土不运、厥阴肝木不疏而致,可分为"太阴证""太阴厥阴证""厥阴证"三个证型,分别选用理中丸、当归芍药散、乌梅丸加减治疗,临床上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古中医学以在天之时、气,在地之方、味,在人之事(理)、证为基础的"三元素"论,阐述六经欲解时乃是六经时序状态的综合表述,进而依据三阴三阳六经的气行之序、时象之变,对六经病欲解时的实质内涵作出阐释,深入剖析三阴中"以太阴为体之本,以少阴为用之本,以厥阴为象(生命之象)之本"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对《伤寒论》中三阴与三阳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实质内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之说入手,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与盆腔炎性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相结合,初步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六经证治规律.急性盆腔炎以三阳证为主,极少见三阴证,三阳证中以少阳证最常见,亦常出现太阳少阳合病证及少阳阳明合病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三阴证为主,未见三阳证,常见厥阴证、少阴证、...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寒热错杂,正虚邪实,其病机与厥阴病阴阳寒热虚实错杂、主血主风的病机特点相应,提出从六经之厥阴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辨治时注重分析血分证和风证的特点,采用"和血法"、"和风法"之和厥阴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为慢性肾衰竭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3-695
目的:通过对阴阳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对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等六经的命名依据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六经名称含义的理解。方法:站在古人对阴阳认识的角度,探究和揭示六经命名的本意。认为六经的名称源自于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尤其是和对太阳、月亮观察所产生的"两仪(阴阳)、四象(太阴、少阴、太阳、少阳)"的概念有关。结论:《内经》在阴阳分别两分法(四象)的基础上,又加上一对阴阳名称。即巧妙的将太阳、少阳的"出生地"日(阳)、月(阴)相合,称"阳明";三阴中已有太阴、少阴,仍缺少一阴,于是,"撞名"取之谓"厥阴",即"缺阴"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厥阴一词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厥阴之表,名日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详细谈了厥阴司天时可能出现的疾病。《伤寒论》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详细谈了厥阴病的证状及治疗方法。然而厥阴只是三阴三阳(六经)中的一阴而已,因此要想准确理解厥阴的常态与病态就必须知道其在三阴三阳中的地位及作用,并明确三阴三阳的含义及作用。本论文以《内经》对厥阴及六经的定义入手,层层剥离,最终得出厥阴在六经中处于阳少阴多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让“神”的表现形式由寒转为风,也就是让处于高级状态的能量一阳气由收藏转升发。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擅长以六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通过跟师学习对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加深了认识。厥阴病常见渴欲饮水、饮后不解、胃脘疼痛、嘈杂或烧灼、气逆、知饥不欲食、食后吐、大便次数多、腹泻等症蕴含着并病概念。同时举验案说明厥阴病的合病与并病并无一定规律可循,可出现六经的任意两经、三经及四经同病,并可兼夹蓄水证、瘀血证等,从而印证了六经围绕少阴少阳为枢进行多系统的开合运动,并给出厥阴病合病及并病的诊治思路。六经具有动态性,即在一经向另外某经传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某经的一些症状而不是全部症状.最后指出乌梅丸是厥阴病正治方,主要药物为乌梅和川椒。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