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4例,男80例,女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较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止痛剂使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结论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遵从解剖结构,保持无张力修补,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张军  张凡 《嘉兴医学》2003,19(3):156-157
目的:研究和评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价值和近期疗效。方法:对56例老年腹股沟疝病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巴氏补片)。结果:随访1~24个月(有45例随访大于6个月),无近期复发及排异反应,术后并发尿潴留2例,伤口持续轻度疼痛1例,阴囊积液2例,切口积液1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尤其适合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股沟疝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和缝线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可靠,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78例(399侧)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一侧)37~56 min,平均43.6 min,术后切口疼痛12例(为局部麻醉患者),5例切口局部红肿,3例术后低热,均经对症切口护理、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均治愈,未见排斥反应病例。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手术适应证宽,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3例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美国巴德公司产品),对6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术后伤口疼痛、自主能力和复发等进行观察.结果本术式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更宽的手术指征、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结论该术式是一种符合人解剖结构和疝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传统的手术术式与其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其中,传统疝修补术组有10例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有110例患者。传统疝修补术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技术进行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使用缓解疼痛药物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腹股沟疝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短,前者术后使用缓解疼痛药物的患者人数少于后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腹股沟疝复发率也都低于后者。本研究中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都恢复了健康。结论:与传统的疝修补技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既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节省了疝修补手术进行的时间,又降低了手术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初发病症再次出现的几率,且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较快。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宋越  李杰  彭广福 《广东医学》2002,23(10):1063-1064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1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112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时间、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日期及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min,术后6h患者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时间1-3d。术后排尿困难6例,切口下血肿2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93例,仅1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作无张力疝修补术使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在成人患者中应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孙涛 《黑龙江医学》2006,30(9):717-717
2003-03~2006-05,我院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45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传统组采用标准 Bassini术式,无张力组采用网塞平片疝环充填式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行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进行疼痛指数评价,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无张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 <0.05);术后第1、3、5天 VAS 评分无张力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 <0.05);2组均全部治愈,无感染病例发生,其中无张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8%,传统组为25.7%,随访3个月~6年,传统组有11例复发,无张力组无复发病例(P <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反应、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VAS 评分、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宋娟  陈晓曼  饶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2):1985-1985,1991
我院于2000年5月至2002年4月共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3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应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96例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9分钟,术后5例出现尿潴留,2例出现阴囊积液.术后5~7天出院,随访3~3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老年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5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手术方法及时间、术后病人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和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完全符合生理解剖的理想术式,尤其适合老年和(或)伴有其它疾病者。  相似文献   

13.
朱江  尹永召  周意  龙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9):1344-1346,1350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60岁以上)98例,根据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随机筛选的原则分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A组)及传统疝修补术组(B组),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牵扯感、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小于传统手术组,术后疼痛轻,牵扯感小,并发症和复发均少于传统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218例腹股沟区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2月~2003年3月完成的218例腹股沟区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统计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采用网塞网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06例,采用普理灵疝装置(PHS)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2例;其中含双侧疝15例,嵌顿疝10例,联合泌尿科疾患手术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2.5min,术后4~6h下床活动,疼痛轻微,持续1~3d。并发症发生率为5.0%,并发尿潴留3例,伤口积液3例,伤口感染3例(其中取出网塞网片1例),睾丸炎1例,巨大阴囊血肿感染1例需手术切除引流。随访2个月~5年,失访20例,198例患者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1%(1例补片卷曲,1例遗漏并发直疝)。结论 无论是疝环充填式或者PHS无张力疝修补术都是较先进的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活动早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尚可用于嵌顿疝的急诊修补、双侧疝的一期修补,及与其他手术联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8年成人腹股沟疝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1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0.30%,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的特点,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外科公司的疝修补塞及补片,对21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0分钟,平均住院时间4天,术后4 ̄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48小时后切口疼痛3例(14.29%),局部轻微隆起异物感4例(19.05%),睾丸肿胀2例(9.52%)。全组均Ⅰ期愈合(100%),无切口感染及阴囊血肿发生,随访1 ̄16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的,是较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腹股沟疝中的疗效,评价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75例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随访1-5年,2例复发,均为伴有前列腺增生者,余73例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常规手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明显降低再次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水平、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治疗满意度,效果优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32例行传统Bassini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腹股沟疝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手术便捷,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分型选择无张力修补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34例腹股沟疝按Gilbert和Rutkow分型标准分为:Ⅰ型22例,Ⅱ型34例,Ⅲ型40例,Ⅳ-Ⅴ型30例,Ⅵ型2例,Ⅶ型6例。将Ⅰ型、Ⅱ型划为A组(56例),Ⅲ型划为B组(40例),Ⅳ-Ⅶ型划为C组(38例)。三组分别采用Lichtenstein手术、Rutkow手术和腹膜前修补手术。比较三组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134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三组间A组采用Lichtenstin手术,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应根据术中分型来选择无张力修补术,可避免盲选术式,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实现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