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系统整理和总结归纳各个历史时期"大长安医派"代表医家养生学术思想,凝练"大长安医派"养生学术特征,为将大长安医派的养生学术思想转化成医学成果奠定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其历史及现实意义,以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探究大长安医派养生学术思想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健身价值观,引导人们走上科学合理的养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古籍文献研究、文化历史考证等方法,疏理分析浙派中医永嘉医派的代表人物陈无择,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特色。陈氏在继承《黄帝内经》"情志致病"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七情致病"的理论,其认为七情为病应重视调畅气机,诊治时首重脉象,调摄养生以七情为要。永嘉医派七情致病理论的创立对中医病因学具有突破性贡献,对现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之望是大长安医派的重要医家,《济阴纲目》、《疹科类编》、《济阳纲目》是反映武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本文从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分门别卷、辨证论治,养血补精、重视心脾,却老延年、摄生有术4个方面,对武氏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剖析,以期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俊杰 《中医杂志》2014,(2):174-176
虞山现名常熟,历代众多医学大家汇聚于此,皆善研习张仲景之说,临证灵活变通,逐渐形成了虞山医派独特的学术风格,对张仲景理论的传承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简单介绍了虞山医派与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承继关系,并对虞山医派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以地域命名的江苏地区中医流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和山阳医派在学术思想上相互渗透,各有创新。其中吴门医派以温病学术思想为著,而其对其他流派的学术影响亦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程松厓是新安医派的重要医家,《松厓医径》是反映程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从重切脉"八纲"统领脉法、宗脏腑辨证辨病互补、悟仲景尽现处治活法3个方面,对程氏的学术思想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和医派是以孙光荣教授为代表的具有独自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新兴学术派别,其代表方是调气活血抑邪汤.在中和医派的基本学术思想指导下,应用调气活血抑邪汤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显著,颇有一些心得,现简要总结如下,以期有益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民国医家陆渊雷的学术思想深受汉方古方派和折衷派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在临证诊疗层面,陆氏受传统古方派影响,重实践而轻理论,即将外感病的病因归结于毒性物质,轻视脉诊和五运六气等;在中西汇通层面,陆氏受近代古方派影响,提倡融贯中西,多用西医知识阐释伤寒病证之机理;在治学研究层面,陆氏受折衷派影响,博取各家之长,并善用校勘考证方法对医籍进行研究。陆氏在饱读大量汉方医籍的基础上,吸纳古方派与折衷派的学术精华,并结合恽铁樵及清代伤寒学派医家的学术思想,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其研究不仅推动了民国时期中医学术的革新和演变进程,也为汉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鹏 《山东中医杂志》2012,(10):702-703,761
扁鹊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扁鹊里籍、生平的争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区分"扁鹊"一词所指对象的广义与狭义内涵。扁鹊医派是以研究和阐发扁鹊学说为核心而形成的医学流派。因文献的断层,对扁鹊医派所涉医家、学术思想等关键问题的考证需要更加审慎的研究。扁鹊文化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扁鹊文化研究需要突出与地域文化研究的结合、医学与人文的密切结合,注重探索和挖掘扁鹊文化资源的医学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20-722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近10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相关现代文献,分析其命名、分类、形成原因,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主要围绕创新的学术思想、代表性医家及著作等展开的流派总结和争鸣,对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比较和分析研究相对较少。除了目前较为公认的任应秋版《中医各家学说》中总结的七大学派外,扶阳学派、中西医汇通学派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地域性医派的研究方面,孟河医派、新安医派、岭南医派、上海医派(海派中医)、盱江医派、龙江医派、吴门医派近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专科流派研究不够集中,但涉及内、外、妇、儿、针灸、推拿、骨科、养生等多个学科,很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规律、分类原则及形成原因等,可分别用"一流统各派""核心三要素"及"三因共制宜"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首倡中医"中和"学术思想,创立的中和医派尚中贵和,将"中和"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到"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方法上。在其"入门九方"中或人参,或西洋参,或党参,或太子参,每方皆有参,诸参虽有区别,但以人参为主。现从人参药性、仲景之用参和入门九方中人参的应用三个方面,理解人参的应用,具体分析孙光荣教授的"中和"学术思想,以期能阐发"中和"医派思想之一二,并有利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以张子和学术思想为主线,分析了金元四大家相互的学术传承与渗透情况;讨论了其对明清温病学兴盛所起的启蒙作用;其攻邪理论与“百病生于郁滞”论,成为日本汉方医古方派的理论渊薮,对后世中外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士宗生于1636年,钱塘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少时家贫,又因科举不中而学医,年二十三便悬壶济世。后因患病久治不愈,幡然悔悟,时闻张志聪开讲经论,便前往侣山堂学习。其学术思想可概括为推崇经典,全解《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创"药气理论",临床重视温补之法,倡导格物致知用药思想。通过对高士宗书籍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其学术思想,其学术思想的形成除了早年从医的经历,与在侣山堂跟随其师张志聪研习经典、著书讲学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关于"火神派"和"滋阴派"学术思想的争论由来已久,孰优孰劣尚无定论,作为"火神派"和"滋阴派"的创始人郑钦安和朱丹溪,很多中医临床工作者对于他们的学术思想一直存在疑惑和误读,从两大医学流派的历史背景,两派创始人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著作内容等方面分析,郑钦安和朱丹溪并非拘泥于补阳和滋阴,辨证论治才是两人的学术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5.
孟河医派的核心学术思想为“和缓学说”,临床往往于平淡轻灵醇正之中见神奇之效。邹氏肾科于1954年创建,其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其承前启后发展者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是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69年来,邹氏肾科始终努力传承守正孟河医派核心“和缓学说”的学术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先生的医理、医旨、辨证、医论、治法、方药等理论与临证经验,秉承“和缓学说”的精髓,在邹氏肾科的临床、教学、研究中开创了35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开发国家准字号治肾新药2个,创立了治疗内科杂病的多种和缓大法,以及多法合用、配伍反佐等实用方法,为孟河医派的发展和护卫群众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易水学派”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对其开山祖师张元素学术思想的挖掘与研究尤为迫切。本研究立足张元素代表著作《医学启源》,运用考据学的研究方法,对张元素的学术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阐述。在张元素以“脏腑辨证”与“药类法象”为学术特色的现有认识基础上,提炼出以脏腑为中心,以时空次序变化为着眼点的时空脏腑观,并从其观点的理论源流、内涵与运用进行了阐述。本研究以“回到易水学派”为宗旨,为深入理解张元素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依据,对于全面认识“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龙江医派杰出医家华廷芳辨治肿瘤学术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华廷芳医案的研究,对华老辨治肿瘤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析,主要介绍龙江医派杰出代表华廷芳先生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并附验案举证。  相似文献   

18.
正丁甘仁(1865—1926),字泽周,近代中医学孟河医派领军人物。丁老先生学识渊博,重视研究中医四大经典,他经常于医案中引用《内经》重点条文使经典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并善于总结医疗经验,著有《医经辑要》一书。《医经辑要》是丁氏对《内经》理论应用、发挥的宏篇专著,对后学颇有启发。笔者结合丁氏临证医案及后世研究,重点对《医经辑要》内容、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初步探讨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汪剑  和中浚 《四川中医》2007,25(4):16-17
通过介绍四川“火神派”的代表医家及学术源流脉络,探讨四川“火神派”的形成和传承发展,认为该派以明析阴阳、重视阳气、汇通医易、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等为主要学术思想及特色,重点探讨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的异同,提出对“火神派”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江苏自古中医流派众多,皆推崇张仲景学说。本文简要概述江苏中医流派(虞山医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金陵医派、龙砂医派)的学术特点:刊刻《仲景全书》、秉承寒温一体发展温病学说及促进经典教育等,并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人才培养、发展经方等角度探析苏派中医对张仲景学说的古今传承,在此基础上围绕医派学术思想的临床验证、影像记录及媒体传播等多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