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部六病"为中国首批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山西省四大名医之一刘绍武先生,集八十余年行医经验及众弟子智慧的结晶,创立的一个新型中医学流派,是中国中医百花园中一枝绚丽的奇葩.笔者有幸拜刘老的得意门生宿明良主任为师,侍诊数载,初窥堂奥,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先生多年研习《伤寒论》提出的崭新学说,目前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该学说把机体划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每部以阴阳属性划分为六病。该学说对少阴病、厥阴病的认识及六病主方的选择与学术观点相近的胡氏伤寒学派有所不同。刘老晚年发展形成了整体气血论和局部结构观。其弟子因学习背景不同而分为三部分,其中师承弟子对刘老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完整、系统的继承;西学中弟子将该学说与西医学理论进行了融合和创新;中医背景弟子将传统中医知识梳理和整合到三部六病学术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里阳证和里阴证是里部发生对立性反应的表现,里部部证是里部发生统一性反应的表现.里阳证为实为热,里阴证为虚为寒,里部部证寒热虚实属性并不明显,只表现出里部的部性.  相似文献   

4.
三部六病学说包括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前几篇介绍了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本篇和下一篇介绍整体内涵和整体病的诊疗规范. 1 整体内涵 机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动态性气血,形成了机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一是静态性的框架,形成了机体的局限性和特异性.这两类物质动静相依,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运动和生理功能,其整体协同性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三部六病局部证治观分为局部病局部治疗、局部病系统治疗、局部病局部整体双关治疗三部分,其中局部病局部整体双关治疗针对多种慢性病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路,内容丰富多彩,本篇介绍三部六病局部病局部整体双关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人体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如形成对抗性的矛盾,须采用对抗性的方法,即纠偏疗法;如形成非抗性的矛盾,虚实并见,寒热错杂,须采用协调疗法,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来进行双向调控.本篇介绍协调疗法以及其在整体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 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 年)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它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8.
根据矛盾对立统一的原则,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能会发生对立性的反应,也可能会发生统一性的反应。当发生对立性反应时,机体会出现阳性和阴性两种变化,三部会出现六类不同的证候群,即六证;当发  相似文献   

9.
1 枢阳证的证治 核心证:胸中热烦. 纲领证:胸中热烦,身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燥,小便黄赤. 诊断部位:胸胁. 治则:清法,清热除满. 主方:黄芩柴胡汤(即黄芩汤加柴胡):黄芩30g,柴胡15g,白芍15g,甘草10g,大枣10 枚. 主药:黄芩. 副主药:柴胡. 枢阳证的主证根据<伤寒论>第263 条、第264 条选出.枢部的中心是心脏,心脏位于胸中,热郁胸中,阻遏气机,气血滞涩不畅,故见核心证胸中热烦.  相似文献   

10.
牛春兰  马文辉 《光明中医》2010,25(7):1133-1134
通过研究三部六病辨证论治体系对水肿病的分类用药,进一步了解"经方"在水肿病的证、机、法、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好领会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三部六病说、整体气血论、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本系列前七篇介绍了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整体气血论的基本内容,本篇和下一篇分别以肿瘤病和糖尿病为例介绍局部病的证治观.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三部六病”说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部六病”说是山西省名老中医,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刘绍武在六十年医疗实践中对《伤寒论》理论研究的结晶。三部六病说是以《内经》《伤寒论》的理论为基础,系统地把整体划分为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按对立统一法则,每部以阴阳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谓之六病。机体病  相似文献   

13.
「三部六病」学说是已故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该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参阅《内经》等古医籍,运用病证归类方法,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半表半里(中部)、里部,简称「三部」;各部存在的病证,按其阴(虚、寒)阳(实、热)的不同病性划分,共有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三部六病」学说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4.
<正> 《伤寒论》之辨证皆依对立统一法则,其理法方证具备,证候分类明晰,实为中医辨证法之精髓。绍师精究《伤寒论》60年,按病位有表、半表半里及里三部,每部之病各有阴阳二性,遂成六病,而倡“三部六病”说。实为仲师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将人体划分为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即三部;每部中皆有寒、热、虚、实四类不同性质的病理反应,三部之中共计有十二单证. 同一部中阴阳属性相同的两种单证(如热证与实证,或虚证与寒证)相互复合称为六证;同一部中四种单证共存,表现为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病证称为部证;同一部中阴阳属性不同的两个单证(如寒证与实证或,虚证与热证)相互复合或不同部位(两部或三部)的单证相合复合称为合证;六证或部证与其它部的单证相互复合称为兼证;不同部中的六证相互复合称为合病;六证、合证、兼证、合病、部证共存时称为杂病.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渊源流长.名家谷举,流派纷呈。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医学史.最能承前启后。主导时代者莫过于七大医学流派、①医经一派.实为阐发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中坚.着重于校订流证、或分类研究、或专题发挥.对整理医学典籍,发挥基础理论,确立理论体系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经方一派,善于记录、总结、传授临床经验,经反复医疗实践,把许多经验方流传后世,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③河间一派,以阐发火热病因病机为中心,促进了病机学说的发展。④易水一派,以研究脏腑病机及其辩证为核心,特别留心于气血虚损方面,尤以牌肾虚报最为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三部六病"中合病、并病的概念为标准,重新解读《伤寒论》中的条文,明确辨证关键,总结治疗原则和运用要领,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 本刊今年第三期介绍“三部六病”的源流、分证归类方法及六病提纲证。现简单分述一下六病目证及局部病的辨证治疗。为了保持各病的完整性,每病之纲领证仍照录于下。关于所列各目证,以《伤寒论》方证为主。因篇幅所限,只归纳部分以作示例。  相似文献   

19.
笔者师承于中医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刘绍武先生的嫡传弟子宿明良主任医师,得宿师指导经数年探索,以三部六病医学理论为主,总结出一些对风湿疾病诊疗的粗浅体会,与同道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属三部六病表部病范畴,在不同阶段应选用不同的治则,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寒热虚实混杂.在同一部位上阴阳难辨,属于并病,当选"纠偏疗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局部病证治(一)整体病与局部病就一切证候而言,可概括为整体病与局部病。六病及部病、合病皆为整体病。病虽有六者之不同,而其病变皆为全身性的,故称。整体病随着邪正之消长,治疗之正误而转化,故整体病在证候上有易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