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其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且大多数病人都是从小症状到大症状,从轻微卒中到出现死亡。做好防治可减少其发生或延缓发作,同时也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风又名卒中.因发病急骤,证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本病是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等属本病范畴.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故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医学的重大转变集中体现在防治疾病的思想观念上,从关注和研究如何治疗疾病的"疾病医学"向如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健康医学"理念转变;从只重视生理健康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都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并整理近年来关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临床角度概述中医治未病理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结果:针灸在预防中风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结论:针灸通过治疗中风先兆来预防中风,对一些卒中高危个体确实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1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与优势治未病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但治未病的理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其后数千年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大医家均继承、丰富与发展了治未病理论。这一思想的主要精髓体现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1]"。告诫人们要"预防为先","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已病防变","未病先治"[2]。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预防医学,最基本的思想治未病,不仅为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医治未病是新世纪的健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养生、治未病,在三千年前的帛书上就有记载,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不断加以阐述、充实,形成了内容丰硕的系统工程,形成了最早的健康模式。比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才真正重视健康管理模式整整早二千多年,如今医学界大力倡导的“预防为主”战略思想与我们祖先治未病的战略思想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现代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模式目标差距甚远,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健康中国是国家级战略决策,中医治未病是中医药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医药临床的重要哲学指导和临床治疗大法,更是中医药预防保健学科的基础支撑。中医治未病是健康中国行动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研究选取收集了150例志愿者,所有志愿者都不存在心血管相关疾病及病史。将所有志愿者随机分为中医治未病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中医治未病组志愿者在随访观察期间进行心脑血管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并适当进行用药调节和生活习惯调节以预防出现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对照组志愿者则在随访观察期间不做任何干预指导,随访观察期为5年。根据两组志愿者的随访结果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病因。结果中医治未病组75例志愿者出现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4例,对照组75例志愿者出现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18例,中医治未病组志愿者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志愿者(24%),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精神紧张者或脑力劳动者出现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几率较大,肥胖、“三高”是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重要病因,工作不顺、人际关系不协调、离婚丧偶等社会因素也是诱发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一大因素。结论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病因复杂,采用中医治未病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探讨“治未病”理论在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传统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增加“治未病”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表比较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就诊者在知识掌握、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治未病”理论指导开展门诊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13)
此研究主要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为基础,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方式,明确患者体质,确定病性及推断预后,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中医健康宣传教育;并制定中药膳食疗养以及运动方案等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优势。健康管理模式作为中医护理中的特色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还能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理论是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治未病”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健康观,是防治结合的健康模式。随着21世纪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中医“治未病”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浅释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当今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所以很有必要将"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情志、饮食、运动方面进行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干预3个月后血糖控制率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73. 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6. 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FBG、2hPG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FBG、2hPG、Hb A1c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护理,对于血糖控制率,预防和推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1月,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提出:加快建立服务提供体系,加快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建设服务人才队伍,探索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探索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实现形式,是今年工作的五项重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院特色与国际标准的服务模式,从心身整合的角度,对治未病中心开展健康管理业务的必要性、理论渊源、人才需求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干预高血压病(I~II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I~II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疏肝活血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健康管理。每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流变、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症状及血压、血流变、血脂变化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高血压病效果明显,并优于单纯健康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流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是中医学博大精深理论体系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医“治未病”思想以对人体总体的把握以及预见性、包容性在预防医学中独具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已经成熟的优势,将其理论广泛运用于临床,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治未病而尽享天年。本文对治未病思想的源与流进行了初步梳理与考证,意在抛砖引玉,与中医界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更是大健康时代的一种潮流理念。文章分析西医院校中医治未病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开设中医治未病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以遵义医科大学为基地,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配套考核3个方面,构建中医治未病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做好为西医院校的学生普及中医及中医养生等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本文首先分析未病本旨,然后阐明未病的3种状态,即无疾之身、隐而未发、发而未传;探讨治未病的渊源,进而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等5个层面剖析了治未病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和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