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发现中医证候内蕴点集拓扑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线性结构,从而展现出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可以开展证候的发生规律研究,呈现出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不同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来阐释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实现证候“数学结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的3个层面客观量化表征;可以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证候不同形式的理法方药精准对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建立中医证候治法与方药的仿真数据平台;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实现单一证候、复合证候及其证候群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诠释提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中医证候的发生规律入手,发现了中医证候内蕴的拓扑结构,形成了挖掘中医证候结构的拓扑学方法。这一方法学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实现中医证候信息完整保留基础上的分析运算,使证候结构拓扑分析结果的自然性与病机演变规律相吻合。运用拓扑学的方法,可以破解出中医证候的复杂结构,阐释中医证候判定标准的科学内涵,建立中医证候的判定诊断标准,形成"四特征五阶段"新辨证方法,并为探索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可以阐释中医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规律,建立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可视化系统,形成辨证论治水平的评价体系;可以还原中医诊疗原型的基本结构,阐释中医诊疗原型系统,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随着中医证候复杂结构的破解和释译,找到了中医证候理论的数学科学基础,使中医证候理论与现代科学有了对话与交流的结合点,有希望开启中医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有证候判定规范、证候疗效评价、证候物质基础、方剂配伍规律等的4个主要领域,但其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证候结构表征,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针对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以脾气虚证候的发生规律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推证结果与临床数据分析结论相互印证,来揭示证候的结构特征,建立起了中医证候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挖掘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在证候基础研究上体现出中医理论的自身规律与临床诊疗特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证候理论内蕴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实现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与治则治法和方药的精准对应,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运用证候结构化的理论数据,通过古代名医医案和方剂证候分析的文献数据,以及临床案例证候的数据,可以实现中医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带动养生保健和预防知识的创新,从而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 + b + 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分析肺癌的中医证候。方法:制定《肺癌证候观察表》,观察225例患者的横断面证候,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数据研究。结果:以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为基础,概括出证候要素,包括病机要素(9个)、病位要素(5个)及病机要素之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研究的中医证候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特征,证候是对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的高度概括,其中证候要素(简称证素)是构成证候的主要元素,是形成辨证体系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要素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文献分析及临床调查两个方面,就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简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冠心病发病的证候要素与脾阳虚的关系,结合临床调查问卷,并运用了决策树、神经网络和频数等多种数据统计方法,旨在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与脾阳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通过临床调查获取的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127个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对获取的症状组合进行诠释,提取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取44个症状组合,经初步分析、诠释发现存在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气虚、肾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肝、肾、脾、心、胆、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热(火)、气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湿、痰等。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13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症候进行聚类分析,找寻症候的分布规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有关证候判定标准,自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调查表,收集了213例KOA患者。把四诊资料首先进行系统变量聚类分析,再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分为3类最为合适,然后再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对每一类证型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证型和对应症状。结论:肝阴虚证、肾阴虚证、脾阳虚证、痰湿证、寒证、风证、血瘀证、气滞证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候单位,肝肾阴虚髓亏证、脾阳虚寒凝痰湿、风寒气滞血瘀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共识法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和证候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为修订《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筛选报道类文献484篇,书籍类文献41部,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专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函审、共识会议、行业专家论证会,最终形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原发性痛经(修订)》中医证候部分。结果确定原发性痛经6种证型,即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湿热瘀阻证、肝肾亏损证、阳虚内寒证,并修改完善各证型下的证候构成要素。结论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调查法、专家共识会议法联用,为获得规范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候构成要素提供了有力依据,初步形成了原发性痛经规范化证候分型及证候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3.
证候是疾病某阶段本质的反映,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形式,亦为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然证候并非固定不变,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变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决定了临床上证候表现错综复杂,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以期初步掌握该病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通过前期的大量文献工作,制定"冠心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运用此表对102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预调查.结果 冠心病病位在心,主要病...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的辨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标准,以至于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难题。分析原因,认为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存在三个关键难题,一是中医单一证候构成要素定性的确定,这是实现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二是中医证候各种可能存在形式的穷尽,这是证候主观辨识与客观存在相吻合的前提;三是要明晰中医辨证过程中的数学逻辑关系,这是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思维基础。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明确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形成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重要思维模式,进而为中医证候的辨识共识或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对缺血性中风人群进行中医基线状态分析,获取横断面调查患病人群的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及推广中医临床客观化证据研究,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结合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调查,进行数据录入,初探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节气)在不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了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在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各证候要素与性别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证候要素发病节气的圆形分布规律。结论:结果显示的规律从"防病重于治病"的角度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可循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舌象数字化,研究舌象与小儿肺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DS01中医舌象采集系统,采集入组31例肺炎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舌象,用RGB、HSV和Lab颜色空间模块进行分析,统计比较各中医证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舌色按照紫暗→暗红→红→淡紫→淡红→淡的顺序,瘀象逐渐减轻;苔色按照灰黑→黄→黄白相间→白顺序,痰瘀逐渐减轻;苔质按照厚腻→厚→薄腻→薄的顺序,痰湿逐渐减轻。舌色R、V值与中医证候的热毒趋势相关,G、B、H、L、a、b值均与痰瘀相关。结论:肺炎患儿各中医证型舌象数字化后各证型之间存在差异,与中医临床证候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医古代文献高血压病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高血压病为基点,从古代文献中提取、分析与其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病中医症状与证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前8位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是:内火、阴虚、阳亢、痰(浊)、内风、内热、血虚、气虚;前6位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是:肝、心、肾、脾、胃、胆。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病性多集中于阴虚、阳亢、火盛、痰(浊),病位多集中于肝、心、肾,对于该病临床复杂的证候要素,应采用降维升阶的方法,进行多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现代临床文献,探讨IPF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在线检索IPF相关文献,筛选中医证候信息明确且资料完整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病性类证候要素及病位类证候要素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分析IPF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情况、病性类证候要素关联情况。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1篇。IPF中医证候分布以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等最为常见。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14个,其中实性证候要素10个,以痰(23.46%)、血瘀(22.84%)、热(火)(17.28%)最为常见;虚性证候要素4个,以气虚(43.38%)、阴虚(40.22%)最为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形式有11种,2个实性证候要素组合(72.00%)、1个虚性证候要素+1个实性证候要素组合(65.71%)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关联规则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改良Transformer算法构建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方药推荐模型。方法:以冠心病证候要素为关键环节,基于临证诊疗思路“症状-证候要素-证候-治法-方剂-药物(剂量)”搭建基本逻辑,综合运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复合词向量、随机失活形成改良Transformer算法,模拟临床医师临证思路,形成具备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判断、证候诊断、方药推荐、可更新迭代功能的智能化模型。模型建立后,选择8 030例临床病例诊疗数据作为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随机筛选100例基于真实临床病例的中医开方数据进行测试,比较模型输出方药与临床医师方药,对模型进行定性评价。结果:加入多头注意力机制的改良Transformer算法使模型准确率有更大的提升,模型在主要证候的判断、主要方剂的选择上与临床医师一致,在药物加减上有一定提升空间。结论:改良Transformer模型可提高冠心病证候要素、主要证候、处方、用药的准确率,较为准确、稳定地输出主要证候和方药建议,是中医智能化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