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大型综合性方书,其认为腰脚湿痹是"风湿冷三气相攻而成也。气胜则通行流转,不为留滞。风湿冷气胜,则住于腰脚。是为湿痹。……风湿痹,冬多中人血脉腠理,则为诸风矣。本由外风邪,入于经络气俞也。"脚腰痛是"由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疼痛。"《太平圣惠方·食治腰脚疼痛诸方》认为"宜以食治之也",《太平圣惠方》所载食治腰脚疼痛诸方中,除了针对病证风、寒、湿的药物外,还运用米、面等与其相伍,如梅实仁粥方、豉酒方、婆罗粥方等方剂,这是借米、面之力调护脾胃,另有引风湿之药入脾经四肢之效。可见注意脾胃的调理,是提高治疗风寒湿痹疗效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药内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 ,纤维环破裂 ,以致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组织 ,产生以腰背痛和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腰腿痛”等范畴 ,正如《内经》所言 :“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曰 :“肾气不足 ,受风邪之所为也 ,劳伤则肾虚 ,虚则受于风冷 ,风冷与正气交争 ,故腰脚痛。”至于其病象 ,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不可以俯仰 ,仰则恐仆 ,得之举重伤腰。”又云 :“肉里之脉令…  相似文献   

3.
一、黄芪粥治疗痔疮出血不止宋·《太平圣惠方·食治五痔》卷九十六载:“黄芪粥治五痔下血不止。方以黄芪一两,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半,去滓,用粳米二合,煮粥,空腹食。”《神农本草经》载:“黄芪治五痔”本方取黄芪补气摄血,粳米煮粥以益营卫,二者配伍,相得益彰,为治痔疮  相似文献   

4.
范宁  奚茜  林殷 《环球中医药》2016,(4):435-438
为整理宋代含药食方,分析其临床应用特点,本文选取《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食治"专卷中所载食方,采取共时分析及古今观照的研究方法,统计并分析宋代"食治"方的膳食类型、用药情况和应用范围。经统计,两书625首食方中235首含药(37.60%);含药食方以米面食品、菜肴和羹为主要膳食类型,粥尤多;含药食方去除重复后共用药81味,以植物药为主(72.84%);含药食方除1首用于产后调理外,均为治病而设且以虚劳和脾胃病证为多。分析后指出宋代含药食方增加有其文化科技背景,专为治病而设的食方需辨证实施。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髓核或部分软骨盘通过它周围环状韧带的薄弱点向他处突出而言.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痹症"的范畴.<金匮翼>说:"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因之."<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腰为肾之府,肾脉循行"贯脊属肾",可见腰脊痛与肾之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6.
口苦是自觉口内有苦味,又称胆瘅,《灵枢.四时气篇》曰:"胆液泄,则口苦。"又因苦为火之味,而心主火,故涉及口苦症状往往认为是心胆热证所致,然《太平圣惠方.治肝虚冷诸方》曰:"夫胆合于肝,足少阳是其经也,为清净之腑,谋虑出焉。若虚则生寒,寒则恐畏,不能独卧,其气上溢,头眩口苦,常喜太息,  相似文献   

7.
腰腿痛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伤科病症。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腰腿痛在祖国医学归属"腰痛"、"痹症"范畴。其病因为风寒湿邪、跌扑、劳损而致气血凝滞,筋脉不利,并与肾气不足,腰膝不利有关。《诸病源侯论.腰腿侯》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腿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非手术疗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出现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金匮翼》说:“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因之。”《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腰为肾之府,肾脉循行“贯脊属肾”,可见腰脊痛与肾之关系甚密。故内因是发病的基本要素,补肝肾,培固元气,壮筋骨为治疗之…  相似文献   

9.
《太平圣惠方》共一百卷,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类方书。全书共1670门,载方16834首,涉及临床所有各科病证,首先阐明诊断脉法,其次叙述用药法则,然后按类分述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方药,是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医书。《太平圣惠方》第六十五卷单列《治(疒呙)疮诸方》、《治(疒呙)疮久不瘥诸方》两章。在《治(疒呙)疮诸方》中,记  相似文献   

10.
《太平圣惠方》是一部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大型方书,书中有关肝气虚证的记载较多。通过对《太平圣惠方》的研读,总结出肝气虚证主要症状有筋脉抽掣疼痛、眼目昏暗、视物不清、手足不收、两胁胀满和泪出不止等。《太平圣惠方》中善用白茯苓与五味子组成药对治疗肝气虚证,且善以风药治疗肝气虚证。  相似文献   

11.
清代黄云鹄所著的《粥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粥专著。早在《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但应用药物与米谷煮粥治疗疾病,最早见之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该传中载到:齐王有疾,医家淳于意诊断后让齐王服'火齐粥',服后齐王病愈。而后有关论述药粥的书籍甚多。如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就有许多米药同用或药后食粥的论述,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都是米药合用的典型;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就列有‘食治’专节,还有应用‘牛乳粥’,‘天花粉粥’治疗老年病的记载;《太平圣惠方》收集了宋以前方书中和流传民间的保健粥食129方,如用杏仁种治疗咳嗽,傲枣仁黹治疗失眠等;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选载了药粥62方,并列出专节作了论述。明代有关论述药粥的书籍也甚多,如《普济方》收有180方,《二如亭群芳谱》收有18方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明朝应用药粥防病治病已十分普遍了。  相似文献   

12.
借助"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解析《太平圣惠方》肾系病症的致病要素,探求北宋早期医学与当代医学对于肾系病症认识的差异。《太平圣惠方》中肾系病症的致病要素主要包括风邪、热邪、寒邪、水饮和伤损瘀血。研究发现"肾无实证"的本意并非指肾系病症皆属于虚,但这一内涵在后世医书中发生变迁,肾系实证逐渐脱离肾系范畴,而《太平圣惠方》中祛邪所以扶正的方法仍值得现代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太平圣惠方》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宋代以前医药方书及民间验方的方书类著作,其既阐明诊断脉法,又叙述用药法则,按类分述各证病因、病理、方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经籍访古志补遗》称其为"经方之渊薮"。该书共收载消渴证方剂170首,其中汤剂78首,丸剂52首,散剂37首,膏剂3首。深入学习《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诸方,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1沿袭汉唐承上启下张明华认为~([1]),《太平圣惠方》的医学理论基本取材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金元以后五脏中风研究逐渐淡化,至今罕有研究的现象,追溯《千金方》、《太平圣惠方》中的相关内容,剖析唐宋时期五脏中风证治特色。认为,与康宋以前相比,该时期的五脏中风在病证上,逐渐由一般证候向具体病证转化;在治疗上,《千金方》寒温并用,创内风论治之先河;《太平圣惠方》突出各脏中风特点,区分五脏用药,拓展内风治法。指出唐宋时期五脏中风证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对今日中医临床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15.
顽痹者、谓羁久顽固之痹也。《金匮要略》称为历节。宋。王怀隐编《太平圣惠方》始称顽痹。后世所谓历节风、鹤膝风、鼓槌风及尫痹者,皆此类也。它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之成因:顽痹多由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病久入深,或复感于邪、屡发不己,或失治误治、迁延衍化,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痰阻血瘀,留于关节顽痹之症状:《金匮要略》指出历节风的症状:“诸肢节疼痛,身  相似文献   

16.
北宋官修的医药方书《太平圣惠方》在当代缺乏完善的传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多种抄本互校增补的排印本,广受学界推崇,但其中仍存在缺字、字误等现象,不利于该书的使用。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征引的宋本《太平圣惠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故依据《证类本草》国内现存最早的两大传本对《太平圣惠方》进行纠误。  相似文献   

17.
李红香 《吉林中医药》2010,30(6):522-523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受到了中外许多医家的重视。有关其论述及其多,尤其关于逍遥散的源流问题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有人认为是小柴胡汤的衍化方,有人则认为是柴胡汤所来,更多人则认为是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方。笔者则认为逍遥散乃脱胎于孙思邈之调中汤,历经宋代太医局等经临床试验,并综合《太平圣惠方》多种妇科方剂所得出的一道效方。  相似文献   

18.
普及之事实一、士大夫参与政府主持校正编辑医书自宋太祖开宝年间(973—974)诏尚药奉御刘翰等两次详定《开宝本草》,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81—982)诏翰林学士贾黄中、翰林医官使王怀隐等分纂。《神医普救方》、《太平圣惠方》颁  相似文献   

19.
正《太平圣惠方》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宋代以前医药方书、民间验方的官修方书类著作,今人所用的很多方剂和药物的选择和配伍,以及后世中成药的选方、制作等,均出自此书,效验犹佳。整理并分析其中治疗积聚的方剂,并研究其组方用药规律,对临床治疗积聚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太平圣惠方》治疗积聚的方剂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梳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相似文献   

20.
正四神聪穴,为常用的经外奇穴,最早见于《银海精微》,目前应用的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的定位源自《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云:"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类经图翼》载:"主治中风,风痫"。四神聪位于头顶,为髓海所居,在治疗精神情志相关的疾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实验研究也表明四神聪在改善脑血流量,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1]。笔者临床运用四神聪穴也常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验案3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