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并用单纯针刺治疗46例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总治愈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中药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针灸和中药结合可以提高单纯针灸或者是中药对颈椎病的疗效,通过辨证区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虚实阴阳,运用针灸配合祛风散寒和温中驱寒中药来治疗以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来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 1998年 1月以来 ,采用针刺及静脉注射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按临床症状、体征及颈椎X线检查 ,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36岁。病程最长 7d ,最短 1d。所有患者均无激素应用禁忌。1.2 治疗方法 ①针刺颈夹脊、落枕、阿是穴 ,行提插捻转之强刺激 ,不留针 ,行针过程中嘱病人最大限度活动颈椎。② 2 0 %甘露醇 2 50ml,加压静滴 ,15~ 30min滴完 ,地塞米松 10mg ,静推。上述操作…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副交感神经型,临床上神经根型的病人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8~2001年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本病65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治疗与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25~69岁;病程2周~15年;有外伤史者6例,经常落枕者15例,慢性劳损及其它原因者44例.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双手重叠放于靠背椅或桌子上,低头俯于手背上,暴露颈部.针刺取穴风池,天柱,颈4、颈5、颈6夹脊任选1对,另取阿是穴.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1.5~2.5寸毫针,刺风池时针尖朝向鼻尖部,以使局部酸胀为度;刺天柱及夹脊穴,以有麻木或酸胀向上下传导为佳;刺阿是穴(多在颈部棘突旁)行针时选用提插法,使局部有较强之酸胀感后再捻动针柄,以加强针感,持续约1min.留针30min,每隔10min捻转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日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 将 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针药并用和单纯针刺进行治疗 ,并将两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10 0 % ,对照组有效率为 83 .7%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结论 针药并用是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辨证为"风寒阻络型")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符合中医"风寒阻络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针刺选穴和针刺时间、疗程上均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我院研制的中药药饼灸。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中药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和推拿组,每组72例。针刺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推拿组患者给予推拿手法治疗,综合组患者给予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结果:综合组有效率88.89%,针刺组有效率73.61%,推拿组有效率66.67%,综合组优于针刺组、推拿组(P0.05);治疗后,综合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均优于针刺组、推拿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胡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66-667
近年来,笔者用中药结合理疗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屏  梁永翠  黄芳  黄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74-187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背、上肢疼痛麻木的疾病之一,也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行神经阻滞治疗或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技术要求高,患者往往不愿接受。我们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到椎针配合针刺组(简称为试验组)和单纯针刺组(简称为对照组).2组各35例,每日1次,10天一疗程,共治疗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PRI、VAS、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结束后试验组PRI、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I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显愈率为50.00%,对照组显愈率为23.3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联合中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使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科就诊被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牵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8.3%.两组对比,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确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熨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成生物陶瓷烫熨加针刺组(针熨组),单纯毫针组和单纯生物陶瓷烫熨组,在疗效上进行观察。结果:三组方法均有效,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针熨组的治疗疗效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熨结合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燕 《中国针灸》1995,15(5):14-14
针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3例罗燕(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城医院,51805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为多见。近年来,笔者以针刺为主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3例,获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为多见。近年来,笔者以针刺为主,配合手法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6例,获得了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平衡针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笔者从2007年至2009年3年里,运用平衡针配合手法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并与常规针刺和推拿治疗的47例对比,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药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药酒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 96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中 ,男 49例 ,女 47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8岁 ,平均 48.7岁 ;病程最短 9d,最长 2 3年 ;所有患者均经 X线片摄影或 CT、MRI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2 .1 针刺 后溪穴、落枕穴均取同侧 ,申脉穴、阳陵泉穴均取对侧。患者取坐位 ,局部常规消毒 ,取 1~ 2寸毫针 ,后溪穴向劳宫穴透刺 1 .5寸 ,阳陵泉穴直刺1 .5寸 ,落枕穴与申脉穴直刺 0 .5寸。使其得气后 ,接 G680 5治疗机 ,后溪穴与申脉穴接负极 ,落枕穴与阳陵泉穴接正极。采用疏密波…  相似文献   

20.
周云芝 《光明中医》2014,(8):1797-1799
平衡针作为现代针灸学的一种针法,具有选穴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在针对颈、肩、腰、腿痛等临床常见症状的治疗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笔者试图总结以平衡针为主对颈椎病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更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等了解和掌握这种简单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