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伍群业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70-2371
目的 观礼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和IL-13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予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细胞因子IL-6、IL-13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证UC疗效确切,且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通过恢复二者之间的平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黄爱丽  王彦斐  周桂群 《新中医》2023,55(16):185-189
目的:观察自拟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 的 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湿热证UC 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 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 水平变 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前,2 组血清CRP、TNF-α、IL-1、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 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4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D4+、 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为 28.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 湿热证UC 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洪霞  蒋勍  汤晓琴  俞银华 《新中医》2017,49(3):133-13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加西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连续治疗30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西药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肠化湿方或清肠化湿方联合气交灸对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其中中药治疗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32例,另2组均无脱落病例。西药对照组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口服,中药治疗组在西药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清肠化湿方,联合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气交灸。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中医证候评分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钙卫蛋白(FC)等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CRP、ESR、FC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RP、FC水平明显低于中药治疗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肠化湿方或清肠化湿方联合气交灸均能显著缓解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清肠化湿方联合气交灸在降低炎症因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延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UC活动期患者中选择80例纳入研究,应用简单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  相似文献   

6.
应海琼  诸小丽  孙云  季双双  左扬 《新中医》2021,53(10):139-142
目的:观察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饼石蜡泥外敷。2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2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能促进中医证候改善,且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88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例参考诊疗共识予常规措施;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肠饮加味治疗。两组病例观察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腹痛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治疗后,两组DA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 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疗效显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夏懿  周家俊 《河北中医》2014,(10):1466-1468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疾病( CK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 PTH)的清除作用。方法将88例CK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 Cr )、尿素氮( BUN )及PTH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r、BUN及PTH均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降低( P<0.05)。结论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CKD患者肾功能,降低Cr、BUN等小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浓度,更可以降低血清PTH浓度,可有效配合血液透析滤过等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伏邪发于少阳”理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惠州市中医医院门诊部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痹阻型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两组均予健康宣教,对照组予口服美洛昔康片与秋水仙碱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口服柴胡四妙汤,治疗3日及7日后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尿酸(Uric Acid,UA)、中医证候积分及关节疼痛积分,同时进行安全性指标监测。结果:治疗前两组CRP、ESR、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日及7日后,两组CRP、ESR、UA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其中观察组的CRP、ESR、U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关节疼痛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日及7日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关节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5...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2011年5月-2012年5月,笔者采用清肠汤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UC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清肠化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5例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65例予清肠化湿方口服并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4%比81.5%,P0.05);两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同期相比治疗组血清IL-8、IL-1、TNF-α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化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可见下降幅度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培菲康鼻饲联合清胰汤灌肠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全部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1mg,每日3次,皮下注射。治疗组(n=20)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大承气汤加减),每日2次水煎灌肠;培菲康420mg,每日3次,鼻饲。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痛等症状消失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7天后血清淀粉酶(AM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和1个月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等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培菲康鼻饲联合清胰汤灌肠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肾汤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对肾性贫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肾汤保留灌肠。2组共治疗12周。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肌酐(Cr)及微炎症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Hgb、Cr及hs-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肾汤保留灌肠配合西药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安煎保留灌肠合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中晚期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安煎保留灌肠合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P0.05;但治疗组在增加体重及生活质量KPS评分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安煎保留灌肠合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中晚期结肠直肠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0天后评价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肠黏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口服,疗程为7d。观察临床疗效、关节肿痛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和临床安全性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与对照组的85.71%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痛指数、血IL-6、ESR、CRP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UA水平明显下降(P〈0.05),无胃肠道不良反应(P〈0.01)、血常规异常、肝肾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唐宇  蓝芳  邱菲  邱少彬 《河北中医》2014,(2):226-228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应用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双手平均握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西药可改善RA患者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加压注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加压注液术治疗,对照组29例只用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加压注液术治疗。结果:妊娠率治疗组为28.6%、对照组为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5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输卵管通畅程度均有改善(P0.05)。反流量、推注阻力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加压注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痹证宁方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痹证宁方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ESR、RF、CRP、IL-6、MMP-3)、中医证候及关节功能的变化,比较其疗效。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ESR、CRP、RF、IL-6、MMP-3及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痹证宁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A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CRP、ESR、IL-6、MMP-3,并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及关节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乌梅汤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1g/d,4次/d.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及肠黏膜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0.0%,对照组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