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必检项目,更是输血安全中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基层医院中,血型鉴定大多仍沿用常规的玻片法和试管法。但因个体疾病、基因变异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疑难血型,用常规方法和试剂往往难以确定。随着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前检验工作中的逐渐推广,其敏感性强、结果直观的优点对疑难血型鉴定工作的结果判断分析与处理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常规检测中有112例标本出现正反定型不符,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显示,MNS、P、Lewis、Kidd、Rh血型系统都有标本出现,33.9%出现抗M抗体,10.8%出现抗P抗体,26.8%出现Lewis抗体;Kidd抗体8例(7.1%);Rh抗体20例(17.9%);12.5%为冷自身抗体。进行效价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效价1:16~1:8192,占75.0%;17.9%为IgG型,7.1%为IgM、IgG混合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256、1:32~1:256。结论: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卡式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将900位名病人同时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法作血型鉴定.结果 卡式微柱凝胶法正确率为100%,手工正定型法为97.78%,正定型+反定型为100%,但在操作标准化、特异性、灵敏度、客观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两者.结论 卡式微柱凝胶法可提高血型鉴定的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卡式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将800名病人同时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法作血型鉴定.结果 卡式微柱凝胶法正确率为100%,手工正定型法为97.65%,正定型+反定型为100%,但在操作标准化、特异性、灵敏度、客观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两者.结论 卡式微柱凝胶法可提高血型鉴定的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ABO血型鉴定常因抗体效价低或红细胞表面抗原形成不足而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给血型鉴定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输血安全.因此,重视对新生儿ABO血型鉴定方法的研究,选取最佳的鉴定方法,以确保新生儿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新生儿ABO血型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取50份不同科室、病种、性别的患者新鲜抗凝、非抗凝血标本为Ⅰ、Ⅱ组;取50份库存15天以上有效期内的库存血标本为Ⅲ组;取50份保存3~7天的非新鲜血标本(可能被污染)为Ⅳ组,同时用手工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比较反应结果及反应强度。结果: Ⅰ、Ⅱ、Ⅲ组标本在ABO、RhD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所得结果完全相符(P>0.05),反应强度微柱凝胶法高于试管法;Ⅳ组标本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时微柱凝胶法检出2例假阳性标本,其余48份标本两法鉴定结果完全相符(P>0.05)。结论: 手工微柱凝胶法可代替试管法常规用于ABO、RhD血型抗原鉴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486例病人同时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与传统手工操作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法正确率为100%,手工正定型法为98%,正定型 反定型为100%;但在操作标准化、灵敏度、特异性、客观性等方面,卡式微柱凝胶法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法对提高血型鉴定的检验质量与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疑难血型鉴定,探讨其原因与解决办法。方法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常规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进一步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抗体筛选、亚型检测等。结果共检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23例,其中出现额外抗原2例,出现额外抗体8例,弱抗原或弱抗体13例。结论多种原因(如上)可干扰血型测定结果。应采用正确的辅助方法检测ABO血型,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与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在临床检验中发现有 2例因重度贫血导致血型鉴定失误的病例。1 临床资料2例均为男性 ,1例因消化道出血入院 ,Hb 4 0g/L ;另 1例因外伤脾破裂而入院 ,Hb 5 0g/L。因需输血治疗 ,故先进行血型鉴定。初次鉴定结果 1例为“A”型 ,另 1例为“B”型。而在数日后再次定型 ,交叉配血时却发现 2例均为“AB”型。经过多次反复鉴定均为“AB”型。2 讨论按 190 0年兰氏发现第 1个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原则 ,“AB”型血的RBC携带A、B 2种抗原 ,血清中不含抗A、抗B抗体。在定血型试验中 ,应与抗A、抗B、抗A抗B血清 3者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献血者ABO血型反定型O细胞凝集原因,以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方法对江门市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者进行冷凝集素效价测定、吸收放散试验、意外抗体鉴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308410例献血者中有25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其中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导致O细胞凝集16例:效价1:4~1:32者10例、效价≥1:64者6例;血清中存在意外抗体导致O细胞凝集9例:抗-M(IgM)5例、抗-Lea(IgM)2例、抗-Leb(IgM)1例、抗-P1(IgM)1例。结论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时,应进行相关的血型血清学检测;非血源紧缺的情况下,反定型O细胞凝集者不宜作为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少见的造血干细胞障碍导致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减少的疾病。目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骨髓移植、免疫抑制疗法(通常是抗胸腺球蛋白和环孢菌素)和大剂量的环磷酰胺。关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研究仍在继续,所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可能被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重型再障的促血小板增殖作用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重型再障27例,除给予基础治疗和细胞因子(G-CSF、EPO)外,其中10例采用ATG+CSA/FK506联合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分别在疗程的第5-47d起应用小剂量rhIL-11(20-25μg/kg·d-1),观察血小板计数、骨髓象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仅采用ATG+CSA+细胞因子治疗组(n=15)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IL-11组血小板恢复正常、骨髓获得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PLT>20×109/L的平均时间为40.8±22.9d,PLT>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71.4±26.4d。人均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在应用ATG为主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重型再障的基础上,rhIL-11与其他造血因子有协同作用,能增加缓解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D)、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连血液灌流(HDF HP)、连续肾替代串连血浆置换或串连血液灌流(CRRT PE、HP)、血浆滤过吸附(PFA)等,对19例重型肝炎、肝脏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例(3/19,15.8%);好转8例(8/19,24.1%);无效2例(2/9,10.5%);死亡6例(6/19,31.6%)。结论:血液净化技术对重型肝炎近期有效,但远期疗效仍较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试管法与戴安娜卡检测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试管法与戴安娜卡检测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及检测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0年9月送检的血标本,分别采用试管法与戴安娜卡检测法鉴定血型,比较两种方法鉴定的符合率及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发生情况。结果:404例待血型鉴定患者,试管法正定型符合率90.8%,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率40.7%;反定型符合率88.9%,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率49.6%;微柱凝胶法符合率97.0%,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率13.2%。RH(D)定型结果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三种方法符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检测假阳性率和(或)假阴性率低于试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安娜卡检测法操作方便,灵敏度及特异性好,大大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标本易于保存,辅以试管法补充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TG+Cs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综合疗法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HDMP)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相应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43例SAA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3例接受ATG为主的免疫抑制综合疗法(Ⅰ组),20例接受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Ⅱ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计数,同时行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Ⅰ组23例SAA患儿均缓解,有效率达100%;Ⅱ组20例患儿,有效率55.00%,Ⅰ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X2=4.40,P=0.029)。治疗后Ⅰ组血像各主要指标比Ⅱ组的相应指标有明显升高(t=2.31,2.06,2.77,P均〈0.05)。治疗后Ⅰ组患儿CD3+、CD4+、CD8+与Ⅱ组相比呈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79,5.41,P均〈0.01)。结论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是SAA患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ATG+CsA治疗效果优于HDMP+C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血灵胶囊联合环孢霉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62例,其中以升血灵胶囊联合CSA治疗34例为观察组,以单用CSA治疗28例为对照组。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造血干/祖细胞生长、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等指标观察升血灵胶囊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8.8%,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3.6%,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减轻临床症状,缩短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反应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升血灵可以成为SAA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有益补充,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严重感染是目前重症监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根本机制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血液净化可以通过滤过、吸附等作用清除中、大相对分子质量的炎性介质,有助于严重感染的治疗.探明和理解这些清除细胞毒素及调整细胞因子的机制对控制炎性反应很有必要.对流、弥散和吸附也不应该被看作血液净化技术的竞争机制,而更应该作为互相补充的机制被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早期加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的非手术常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SAP患者早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CBP治疗。比较入院时和治疗5d后的APACHEⅡ评分、血肌酐、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并观察预后。结果:治疗5d后患者的血肌酐、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1例SAP患者中19例痊愈出院。结论:在非手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行CBP治疗SAP,能缓解病情,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