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虽然随着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患儿的生存率有较大提高,但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导致治疗失败和后遗症,对肿瘤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探索治疗小儿恶性肿瘤的新...  相似文献   

2.
动脉灌注对恶性肿瘤进行区域性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经椎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儿童脑干肿瘤这一方法的报道目前国内尚不多见。我院2007年以来采用椎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儿童脑干肿瘤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化学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引起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转录后调节是肿瘤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之一,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表明miR—NA除了可以作为肿瘤预测和诊断的生物学指标,更重要的是它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耐药性有特征性联系,一些特定miRNA的抑制和重新表达可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本文简要综述miRNA与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白血病化疗个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儿童白血病是一类异质性很大的疾病,患同样类型白血病,采用同一化疗方案,同样化疗药物,甚至相同药物剂量,却产生完全不同临床效应——疗效和毒副作用。因此,近几年提出对不同个体的白血病患者,根据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的客观参数划分不同危险程度作分层治疗,在用同一个总体方案下,采用同一药物的不同衍化物或同一药物不同的剂量、不同施药时间和施药方式;根据对化疗不同的早期治疗反应及在化疗不同时段的微量残留病状态,重新评判并划分危险程度,进行化疗强度变更,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化疗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化疗是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数患儿在治疗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强度的化疗。目前临床所应用的化疗药物均缺乏特异性,即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会不同程度地损害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肾毒性、心脏毒性、骨髓毒性等。正确认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适当方法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对于降低肿瘤患儿的死亡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药物对机体不同系统、器官的损害,可作如下分类(见表1)。表1化疗药物引起机体不同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瘤体是治疗的关键[1]。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提供了帮助,有效地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传统的化疗药物(顺铂、卡铂、阿霉素和五氟脲嘧啶)对HB有很好的疗效,极大地提高了HB的完整切除率。然而复发的HB往往对上述药物产生耐药,再次化疗  相似文献   

7.
硬性纤维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性纤维瘤(desmoid tumor),也称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韧带样瘤、肌腱膜纤维瘤病等,是一类较少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潜能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表现为局部巨大、无痛性肿瘤,侵犯广泛,具有局部破坏性。尽管硬性纤维瘤不具备转移能力,但由于其局部侵袭性的生长方式,会导致广泛的病变甚至引起死亡,因此Lopez等建议将硬性纤维瘤按照低度恶性肿瘤治疗。目前国际上硬性纤维瘤最佳治疗方案尚未建立,大多数病例采取联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本文就其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的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导管的动脉灌注化疗(TAIC或IAC)。TACE是将化疗药与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适用于肝、肾肿瘤。TAIC用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只注入化疗药物而不用栓塞剂,进行局部的动脉大剂量冲击化疗,而避免邻近脏器受到栓塞。介入治疗所用的化疗药物有卡铂或顺铂,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或长春地辛等。栓塞剂有碘油、明胶海绵颗粒、微球颗粒等。根据肿瘤的状况,介入治疗可间隔4周重复1~3次,直至估计手术能完整切除肿瘤。国内TACE应用最多的儿童肿瘤为肝母细胞瘤和晚期肾母细胞瘤。TAIC被用于盆腔、卵巢、阴道、膀胱、骶尾部、腹腔、大网膜、肠系膜根部、臀部、上臂等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介入治疗与静脉用药全身化疗的交替应用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来,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化学疗法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特别是儿童白血病化疗的合理应用,使肿瘤治疗的疗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目前临床所应用的化疗药物均缺乏特异性,即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会不同程度地损害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肝脏毒性、心脏毒性、肾毒性等.  相似文献   

10.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肾脏实体恶性肿瘤,随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肾母细胞瘤术后无瘤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而术前化疗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及表柔比星是术前化疗的基础药物。术前化疗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及方法,各种方法又有不同的化疗方案,其使肿瘤缩小增加肿瘤全瘤切除率和预测肾母细胞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未来术前化疗的目标将是提高化疗有效性,降低化疗药物近期、远期毒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其缓解率已达90%以上,长期无病存活率已达80%左右,但仍有20%左右的患儿复发而最终死亡.且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会给患儿的正常组织和生长发育带来损害,因此如何防止复发、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化疗一直是儿科血液肿瘤研究者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核酸适体(aptamer)是运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体外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序列库中经过多轮筛选后得到的单链DNA或RNA,它可以高亲和力与金属离子、小分子、糖类、脂质以及蛋白质等靶标特异性结合,具有制备方便、热稳定性好、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核酸适体在分子成像、生物传感、疾病早期诊断及药物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潜能。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核酸适体技术具有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可避免传统化疗带来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以及远期的脏器功能不良等副作用。本文总结了与儿童恶性肿瘤相关的核酸适体筛选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化疗对恶性肿瘤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静脉是给药的主要途径。化疗药物毒性一般都很强。在化疗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局部皮肤反应,化疗药物外渗,如处理不当,将导致局部皮肤受损,不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痛苦,也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因此,护士对患儿行化疗时,从各个方面如何防止药物外渗是很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CYP和GS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化疗个体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极大地改变了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区得缓解或缓解后复发。近年研究发现,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可导致患者对药物出现不同的治疗效应。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两类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体内多种药物代谢,在人群中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态性,它们与化疗个体化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髓外浸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AL)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儿童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一位,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浸润至其他组织与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近20年来,由于新的抗白血病药物不断出现,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儿童胸壁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儿童胸壁肿瘤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7例胸壁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44例;年龄(45.62±19.13)个月(2天至16岁5个月);体重(16.71±8.58)kg(3.5~83 kg)。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收集患儿手术及治疗结果信息。结果 127例中,胸壁原发肿瘤126例,转移性肿瘤1例。5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活检术,1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其余121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2~167 min,术中出血1~500 mL。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115例(90.6%),交界性肿瘤3例(2.4%),恶性肿瘤9例(7%)。8例恶性肿瘤患儿术后接受化疗和(或)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121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2±2.17)年(1个月至10年)。3例恶性肿瘤患儿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病例均存活。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再手术6例。结论 儿童胸壁肿瘤临床较少见,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儿童恶性胸壁肿瘤罕见,预后不良,有必要研究儿童恶性胸壁肿瘤评估、诊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施诚仁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15-917
小儿实体肿瘤的治疗是提高恶性实体瘤生存率的关键之一。肿瘤的外科处理除挽救生命外,主要考虑到生活质量。化疗是选择有效合理联合应用抗癌药,且副作用小,重点之一是化疗药物耐药性的研究;在儿童中尽量少用放疗,如必需应用,也需注意防护与适当剂量,现介入性治疗和术中放疗已逐渐开展。治疗实体瘤的新措施还包括生物反馈修饰剂、诱导肿瘤分化、靶向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等。  相似文献   

18.
<正>肿瘤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恶性疾病,白血病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根据不同的分型分级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药物反应和毒性仍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这种差异取决于遗传多样性。药物基因组学通过研究药物基因多态性和药效学、药动学、药物安全性间的关系,从而阐明药物反应差异的遗传学本质,为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提供遗传学依据。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肿瘤尤其是白血病相关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恶性肿瘤破裂的临床表现,探讨诊断方法及相应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年以来收治的14例恶性肿瘤破裂患儿的病例资料,归纳其发病特点,对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患儿中,肝母细胞瘤5例,肾母细胞瘤5例,其他类型恶性肿瘤4例。10例以腹痛伴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入院。全部病例均确诊肿瘤破裂并给予抗休克等对症治疗,7例接受急诊手术,其中5例切除肿瘤,2例手术止血。11例患儿进行抢救性化疗。1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出院。对9例出院患儿进行长期随访,6例存活,3例复发死亡。结论儿童恶性肿瘤破裂以低血容量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后需要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止血、抗休克,抢救性化疗和急诊手术。经过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赢得继续治疗的机会,病情最终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儿实体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2000年间68例婴儿实体肿瘤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恶性肿瘤40例(58.8%),良性肿瘤多为畸胎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83.3%。29例接受化疗,其中79.3%予30%~70%的化疗减量。婴儿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66.7%,5年生存率45.4%。结论 婴儿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适当的化疗减量必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