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TVE、VRT)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喉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重建,利用flythrough软件进行CTVE(CTvirtual en-doscopy)成像,利用VRT(volume renderingtechnique)软件进行三维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MPR重建、CTVE和VRT成像可显示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的大小、部位、范围,图像清晰,CTVE和VRT图像立体直观,CTVE与纤维喉镜所见吻合。结论:MPR是轴位图像很好的补充,CTVE是纤维喉镜重要的补充,螺旋CT MPR、CTVE、VRT重建图像与CT轴位图像结合起来可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仿真内镜在骨性椎管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在骨性椎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正常人的骨性椎管(颈段椎管13例,胸段椎管7例,腰段椎管10例)和36例椎管疾病(椎体外伤性压缩骨折12例,病理性压缩骨折10例,椎体骨质增生10例,椎体滑脱4例)行螺旋CT扫描,对其横轴位原始图像(2D)和CTVE进行比较。其中8例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0例正常椎管和36例病变椎管均成功地进行了CTVE成像,CTVE成像相应地显示了2D原始图像所显示骨性椎管正常以及病理改变的内表面,以及手术所见。结论:螺旋CT的2D原始图像结合CTVE成像,能更全面、整体地显示骨性椎管的改变,为临床提供更加充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应用16层螺旋CT对结肠部位进行快速容积扫描,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即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以及透亮法(Raysum)显示等在结肠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CT仿真冠状动脉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对40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层厚1.25mm,B波后70%相位重建,造影剂150m1,注射速度3—3.5m1。全部病例完成血管CTVE重建,并与DSA比较。结果: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壁、内膜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结论: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CTA)的优点于一身,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涛  邵剑波 《放射学实践》2003,18(7):532-534
目的:探讨儿童仿真内镜(CTVE)的成像技术及技巧。方法:采用GE公司Hispeed螺旋CT扫描机及同机工作站(Advantage Window 2.5),层厚3~5mm,螺距1.0,重建间隔1.5~2.5mm,应用软件Navigator smooth功能对77例儿童不同病变包括气管内异物及结肠息肉、上颌窦粘膜下囊肿等常见疾病行仿真内镜成像。结果: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位、角度,特别是阈值的正确选择,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CTVE图像,且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高质量的儿童CTVE图像依赖于扫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最佳的观察阈值及方位的选择,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6.
耳、鼻、咽、喉及颈部血管CT仿真内镜成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及颈部血管CT仿真内镜(CTVE)成像的方法和技巧。材料与方法 使用Hispeed CT/i螺旋CT扫描仪,扫描层厚1.0-3.0mm,螺距1.0-1.5,间隔0.1-1.5mm,应用Navigator Smooth功能对144例患者进行各种头颈部CTVE成像。结果 全部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位、角度和阈值,CTVE能清楚显示靶器官内正常解剖结构的立体影像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105例经纤维内镜和/或手术证实的病例中,CTVE显示病变的准确率为95%。结论 高质量的头颈部CTVE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HiSpeed DX/i螺旋CT扫描仪,对25例疑结肠疾病患者进行一次屏气容积扫描,然后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三维重建(3D)和CT仿真内窥镜(CTVE)显示。结果:CT横断面图像和三种后处理图像在显示结肠的解剖及病变方面相互弥补,更为全面。结论: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结肠病变,有利于对疾病的整体理解,在CT横断面的基础上对结肠疾病做出更为完美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36例,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成像(VE),观察其CT影像特点,采用双盲对比,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24例,右侧壁5例,左侧壁7例。轴位、MPR及CTVE在探测膀胱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4.4%,95.7%,增强轴位图像能够提供丰富的膀胱壁内外信息,MPR能够直接显示肿瘤起源和膀胱外侵犯及与输尿管的关系,VE可以显示肿瘤表面形态及和输尿管开口关系。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VE成像技术,对膀胱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以手术病理或电子内镜检查结果为最终判断依据,对40例患者进行CTVE检查,探讨该检查手段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三维后处理方式及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比较CTVE的肿瘤显示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程度及各种重建方式对胃癌显示的有效性。结果 CTVE检查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5%,漏诊率为3%,误诊率为2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72%。结论 多层螺旋CTVE多种重建方式结合原始图像的使用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仿真胃镜成像参数的实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旭  沈文  温连庆  祁吉 《放射学实践》2002,17(5):377-380
目的:系统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主要扫描参数对CT仿真胃镜(CTVG)图像质量的影响,寻找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的扫描参数组合。方法:应用不同扫描参数分别对正常猪胃模型进行扫描。通过观察、评价CTVG图像质量,系统分析主要扫描参数对CTVG图像质量的影响,寻找可获得良好图像质量的扫描参数组合。结果:气量、准直宽度、重叠热重建率及重建算法的变化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CTVG图像质量。结论: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进行扫描和重建可获得微小结构分辨良好的优良三维图像,从而使CTVG技术成为显示胃部结构和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53例检者行容积扫描,包5拓鼻腔及鼻旁窦13例,喉部4例,气管和支气管20例,胃和结肠16例。利用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内镜的影像,应用Fly through软件沿管腔中轴方向推进观察。全部病例(正常者除外)均经纤维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鼻腔及鼻旁窦、喉部、气管、支气管及胃、肠腔CT仿真内镜获得类似于纤维内镜显示空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并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结论:CT仿真内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镜的补充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鼻部源性突眼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对鼻部源性突眼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本文19例鼻部源性突眼,其中鼻咽癌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纤维血管瘤、恶性肉芽肿和嗅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上颌窦癌和软骨肉瘤各2例,上颌窦恶性肉芽肿、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作轴位CT扫描,12例加作增强扫描,详细分析了它们CT表现。结果:源于鼻咽的放疗前鼻咽癌和纤维血管瘤,其病变主要位于鼻咽腔和咽旁,后者显著增强并有钙斑,与前者不同;源于上颌窦的肿瘤,病变占据上颌窦的全部或大部分,软骨肉瘤有钙斑且无强化,易与其它肿瘤区别,它们破坏上颌窦顶部进入眼眶;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在鼻腔和筛窦形成肿块,破坏筛骨眶板侵入眼眶。结论:根据CT所见,可判断突眼原因。  相似文献   

13.
鼻腔和鼻旁窦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25例,CT检查23例,其中CT平扫5例,增强扫描3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MR扫描3例,均为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5例,上颌4例,筛窦2例,蝶窦1例,其余3例为鼻腔筛窦和鼻腔上颌窦肿块。肿瘤侵及范围包括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翼腭窝,颞下窝,眼眶,硬腭,眶下裂,圆孔,海绵窦等。窦腔呈膨胀性扩大和骨壁侵蚀性吸收破坏,并沿三叉神经分支润蔓延(表现为软组织侵及翼腭窝,眶下裂,圆孔,海棉窦等)。CT检查23例,其中20例表现为肿块内有低密度囊变区,占86%;2例肿块内有钙化,占8%;1例肿块密度较均匀。结论: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块内有大小不等低密度囊性区,窦腔呈膨胀性扩大和骨壁呈侵蚀性吸收破坏,并有沿三叉神经浸润蔓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仿真内窥镜在主--髂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仿真内窥镜在主 -髂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6例临床疑诊主 -髂动脉疾病及 40例腹部检查患者行MSCT血管造影检查 ,之后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可疑血管病变部位行CTVE并观察所获图像质量与扫描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0例夹层动脉瘤均见撕裂内膜及双腔征 ,16例动脉瘤样病变见瘤腔扩大 ,48例见内膜钙化斑 ,血管内支架及血管置换术后各 1例可见支架形状及换血管部位狭窄 ,血管闭塞 1例见闭塞管腔。结论 CTVE图像质量的好坏与增强技术、扫描参数、运动伪影相关。CTVE是MIP、MPR及SSD的重要补充 ,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中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肉芽肿性血管炎(GPA)的 CT 和 MRI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GPA 的 CT 和 MRI 征象。其中8例均行 CT 平扫,7例行 MRI 常规平扫,3例同时行 MRI 动态增强扫描,后处理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半定量参数增强前信号强度(SIpre ),最大信号强度(SImax ),峰值信号强度(SIpeak ),峰值时间(Tpeak ),最大上升斜率(MSI)。结果 CT 表现:8例双侧中鼻甲、钩突、部分鼻中隔缺失,双侧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余上颌窦窦壁骨质增生硬化;6例上颌窦体积减小;6例筛骨迷路缺如;4例鼻骨扁平、鼻背塌陷;2例鼻咽软组织增厚,1例眼眶受累;8例鼻窦黏膜增厚。MRI 表现:7例平扫示病变区周围黏膜呈等、稍长 T1及稍短 T2信号;3例动态增强示病变周围黏膜明显不均匀强化,TIC 整体呈平缓型,于第1~4期有1段缓升。SIpre 平均为1030;SImax 平均为2500;SIpeak 平均为2353;Tpeak 平均为100 s;MSI 平均为1.28%。结论鼻腔、鼻窦GPA 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 CT 和 MRI 表现,有助于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扫描对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均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轴位24例,冠状位73例,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97例中双侧发病72例,单侧发病25例。鼻息肉主要发生在筛窦及中鼻道,部分累及上颌窦及下鼻道,在CT断面上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冠状位CT扫描比轴位显示清楚。结论:鼻息肉在CT断面上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诊断明确,冠状位能提供与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方位一致的解剖层面,能清楚显示鼻道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对指导纤维内窥镜手术进路及防止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鼻腔及鼻窦粒细胞肉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报道3例经病理确诊的鼻腔及鼻窦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鼻腔及鼻窦粒细胞肉瘤CT上呈等密度,浸润性生长,常累及相邻结构,如咽腔、咽旁、眶内及颅内等,病变区骨质破坏吸收,无硬化改变;MRI上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强化,周围环形强化程度较高。结论 鼻腔及鼻窦软组织肿瘤伴有邻近多个结构受累、骨质破坏,并有白血病病史的病人,要考虑到粒细胞肉瘤的可能性;白血病病史不明确,但影像表现典型,建议积极做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仍需与病史、病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CT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经手术或活检诊断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按Kadish标准分期 ,本组 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中 6例为C期 ,1例为B期 ,病灶均位于鼻腔顶部 ,均侵犯鼻窦、眼眶和前颅窝或中颅窝。 4例增强扫描中 3例明显不均匀强化 ,1例中度强化。结论 CT扫描可明确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侵犯范围和程度 ,并对肿瘤进行正确的分期 ,对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CT扫描对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2例鼻息肉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轴位5例、俯卧冠状位37例,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42例鼻息肉累及73侧,双侧发病31例、单侧11例。息肉主要发生在筛窦及中鼻道,部分累及上颌窦及下鼻道。全部合并不同程度鼻窦炎,部分见以直形中鼻甲为主的解剖变异及上颌窦囊肿。结论CT特别是俯卧冠状位能提供与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方位一致的解剖层面,能清晰显示鼻腔及鼻窦的病变、解剖结构及变异,对手术及防止发生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鼻硬结病CT和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鼻硬结病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硬结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起源于鼻腔7例,鼻窦3例。CT表现:鼻腔硬结病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影2例,索条影5例,7例均见中下鼻甲破坏,4例鼻中隔破坏;7例均侵及邻近鼻窦,其中上颌窦内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余各窦壁骨质明显增生硬化,以上颌窦、蝶窦最显著;2例侵犯眼眶,侵犯翼腭窝及颅内各1例。鼻窦硬结病表现为窦腔充以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相应处窦壁骨质破坏,同时伴周围骨质硬化,3例均侵犯翼腭窝,2例侵犯眼眶及颅内。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与脑实质比较)3例,稍高信号4例;T277I呈等信号2例,明显低信号5例,但信号不均匀;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窦腔外周伴阻塞性炎症,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CT可清楚显示骨质改变,是诊断鼻腔硬结病的主要影像方法;MRI能准确显示病变向邻近结构侵犯的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CT和MRI两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较准确地对鼻窦硬结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