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l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动脉期的病灶数要明显高于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小肝癌总的病灶栓出率为94.6%(53/56),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7.5%(49/56)、69.6%(39/56)和60.7%(34/56)。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表现,能够实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评价和判断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对其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69.5±7.0)μmol/L、(143.1±14.2)U/L,高于代偿期肝硬化[(44.6±5.8)Ixmol/L、(77.4±8.6)U/L,P〈0.05];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分别为(28.2±3.7)e,/L和(2024.39±211.40)U/L,均低于对照组(36.1±3.7)g/L、(6169.36±607.42)U/L和代偿期肝硬化[(34.7±4.3)g/L(3571.27±310.01)U/L](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ChE低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和代偿期肝硬化前白蛋白(PA)和腺苷脱氨酶(ADA)分别为(0.14±0.04)mg/I。、(16.17±1.94)U/L和(0.21±0.05)mg,/L、(34.20±3.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和代偿期肝硬化A/G分别为(0.64±0.29)和(I.06±0.30),均低于对照组(1.51±0.21)(P〈0.05),且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分别为(97.4±9.8)肛g/L和(205.7±20.1)斗g/I。,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68.7±7.5)斗g/L和(124.1±11.8)肛g/L和对照组[(52.3±6.1)U/L和(83.8±7.6)U/L],且代偿期肝硬化组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透明质酸(HA)、HI型前胶原(PCⅢ)分别为(211.3±16.4)肛g,/L和(168.1±16.2)U/L,均高于对照组(51.2±5.3)Ixg/L和(79.1±8.0)斗∥L(P〈0.05)。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几项血清学指标对于不同肝硬化程度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琳 《淮海医药》2009,27(1):14-15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eartrate turbalance,HRT)现象特征及进展期(NQMI)和确定期(QMI)患者的预后。方法43例进展期和41例确定期心肌梗死患者进行2411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2组间的差别。结果进展期患者TO、TS值较确定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进展期心肌梗死患者较确定期患者预后较好,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预后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喉罩和气管插管的通气对全麻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接受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监测诱导期和拔管期前后各时间的HR.MAP变化,并与诱导前作对照。结果两组诱导期和拔管期HR和MAP均高于诱导前(P〈0.05)。在诱导期和拔管期阶段气管插管组HR和MAP明显高于喉罩组(P〈0.01)。结论喉罩通气在全麻中患者的应激反应明显轻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对Ⅰ期与Ⅱ期老年人高血压病(45例)和Ⅰ期与Ⅱ期非老年人高血压病(43例)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P<0.01),但是两组之间的降压总有效率和降压幅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仅有的不良反应是干咳,其发生率在老年组为6.7%,非老年组则为7%(P>0.05)。提示培哚普利治疗Ⅰ期与Ⅱ期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诱导期心血管指标影响。方法择期接受脑功能区手术患者43例,入选对象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高舒芬太尼(SF)靶控浓度麻醉组(高SF浓度靶控组,0.4 ng/ml,22例)和低SF靶控浓度麻醉组(低SF浓度靶控组,0.3 ng/ml,21例),观察两组患者各个麻醉诱导期[插管前(T0期)、插管即刻(T1期)、插管后1 min(T2期)、插管后5 min(T3期)和插管后10 min(T4期)]的心血管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两组对象T0期和T1期MAP和HR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SF浓度靶控组T2期、T3期、T4期MAP和HR检测值均明显少于低SF浓度靶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靶控浓度SF能显著减轻脑功能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在欧洲心脏学协会年会上公布的Ⅱ期研究结果,BMS/Pfizer公司的因子Xa抑制剂apixaban(Ⅰ)已被证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有潜力用于预防心肌梗死(MI)和卒中。目前该药在多个国家作用于ACS的Ⅱ期临床研究和用于血栓和卒中的Ⅲ期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彭洪  李谨  袁婉秋 《江西医药》2014,(5):441-442
目的探讨在气管导管前端涂抹达克罗宁胶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ASA分类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前端涂抹达克罗宁胶浆组(D组)和石蜡油组(S组),每组60例。常规诱导后,用相同方法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拔管前5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 D组在T2时点的MAP和HR显著低于S组(P〈0.05)。D组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也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可有效抑制围苏醒期导管反应,有利于维持麻醉苏醒期患者血流力学的稳定,可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Iva)在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易损期的运用及易损期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服用Iva把402例易损期慢性HFrEF患者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260例)。对照组依据指南给与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Iva。对比2组的疗效、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易损期慢性HFrEF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再住院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 h平均心率减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6 min步行距离(6MWD)延长,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按时服药、独居是易损期慢性HFrEF患者再入院独立危险因素,而每周复诊1次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Iva可提高易损期慢性HFrEF的疗效,降低易损期再入院率和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可改善心功能指标。不按时服药和独居的慢性HFrEF患者在易损期更容易再入院,而每周复诊1次则可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美国Novacea公司称,它将在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其开发的化合物DN-101(Ⅰ)治疗前列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欧洲癌症会议上提出了(Ⅰ)ASCENTⅡ期研究的数据,之后公司公布了将进行Ⅲ期研究的消息。在ASCENT研究中,(Ⅰ)和Sanofi-Aventis公司的Taxotere(docetaxal,多西他赛)(Ⅱ)联合使用与(Ⅱ)加安慰剂相比,可减少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胜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17-1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情况。结果大肠癌患者中临床分期为C期和D期的总患病率(64.70%)显著高于A期和B期的总患病率(35.29%),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66.67%)、2年生存率(40.48%)、3年生存率(30.95%)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大肠癌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环瓜胺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peptide,CCP)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90例RA患者血液中的CCP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样检测90例RA患者血液中的GPI。结果在GPI组Ⅳ期的RA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及Ⅱ期~Ⅲ期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CCP组在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无统计学意义。GPI在ESR〉100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SR〈40和40≤ESR≤100组(χ^2=10.045,P=0.007);抗CCP在各组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432,P=0.109)。结论抗CCP抗体和GPI抗原在RA的诊断中都有重要意义。抗CCP抗体在RA的早期诊断和骨侵蚀方面更有价值,而GPI抗原特异性高于抗CCP抗体和RF,同时,它还能反映关节的炎症程度及RA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标志物。方法测定97例本院门诊和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与6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肌酐(CRE)水平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DN)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N三组中,血清Cys-C浓度升高,Ⅲ期DN组〉无DN组(P〈0.05),Ⅳ期DN组〉Ⅲ期DN组(P〈0.01),Ⅴ期DN组〉Ⅳ期DN组(P〈0.01)。血清尿素和血清肌酐浓度,无DN组、Ⅲ期DN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期DN组血清尿素、血清肌酐浓度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胱抑素C是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标志物,比尿素、肌酐敏感,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评价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4.
黄丽雯  刘黎  周健 《河北医药》2012,34(13):1925-1927
目的观察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第4周复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和甲胎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移植后第4周,血浆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显著升高(P〈0.05或〈0.01),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下降(P〈0.05),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移植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P〈0.05),提高生存质量,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Merck公司和Vertex公司已开始进行MK-0457(亦称VX-680)(Ⅰ)的一项跨国关键Ⅱ期试验。(Ⅰ)是aurora、FLT-3、JAK-2和BCR—ABL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Vertex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在美国血液学协会会议上公布了(I)的Ⅰ期阳性研究结果。在Ⅱ期试验中将选录270例对治疗耐药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ALL)(包括T315IBCR—ABL突变株)患者,  相似文献   

16.
雷杰  肖遥△  罗茂璇 《天津医药》2021,49(5):520-524
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性[ ]板联合正畸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2类错[ ]女性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伴TMD的安氏Ⅱ2错[ ]女性为试验组、15例安氏Ⅰ类错[ ]女性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稳定性[ ]板联合正畸治疗;通过锥型束CT分析对照组及试验组在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结构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TMJ前间隙(Sa)、上间隙(Su)和内间隙(Sm)大于对照组,而后间隙(Sp)、髁突内外径(M-L)和髁突高度(Hc)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各阶段颞下颌关节测量结果显示,与T0期相比,T1期Sa减小,Su、Sp、髁突前后径(A-P)、M-L增大(P<0.05),而T2期Sa减小,Sp、A-P、M-L、Hc和关节窝深度(Hf)均增大(P<0.05);与T1期相比,T2期Su减小,而Hf相对增大(P<0.05);试验组T1、T2期髁突后移位占比均低于T0期(P<0.016 7)。结论 伴TMD的安氏Ⅱ2女性患者TMJ的位置和结构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稳定性[ ]板联合正畸治疗对该类患者有益,治疗后其关节前后间隙和髁突结构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观察非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肝移植围术期炎性反应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连续完成的4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首次原位肝移植术,应用气管插管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无肝期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常规应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无肝期前60分钟(T1)、无肝期30分钟(T2)、新肝期15分钟(T3)、术毕(T4)共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LL-6、TNF-α浓度。结果肝移植患者术中各阶段,两种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呈升高趋势。与T0(切皮前)比较,IL-6水平无肝前期(T1)就显著升高(P〈0.05),新肝期(T3)升高至高峰(P〈0.01),它的变化要早于TNF-α;TNF-α的水平无肝前期(T1)变化不大(P〉0.05),无肝期(T2)开始上升,新肝期(T3)上升至高峰(P〈0.01)。结论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不同阶段,促炎细胞因子反应水平不同,在新肝期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上升至高峰。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全身炎性反应的主要原因。常规剂量应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不能完全抑制肝移植患者术中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无其它炎症性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40例,其中吸烟者20例,非吸烟者20例,缓解期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对象40人,无吸烟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I SA)对各组COPD患者的血清IL-17和ICAM-1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结果 (1)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2)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组血清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3)急性加重期吸烟组患者血清IL-17、ICAM-l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4)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与ICAM-l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507,P均〈0.05),且在急性加重期这两个因子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4,0.367,P均〈0.05),与Pa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6,-0.366,P均〈0.05)。结论 (1)IL-17和ICAM-1可能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且与疾病分期及缺氧严重程度相关。(2)IL-17可能促进ICAM-1的表达,二者均与COPD全身炎症相关。(3)吸烟是促进COPD患者IL-17和ICAM-1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瘤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活性.方法 收集12例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增生期血管瘤组)、10例退化期血管瘤组织(退化期血管瘤组)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正常对照组)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及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组、退化期血管瘤组、正常对照组AC活性分别为(17.3±2.2)、(10.6±2.1)、(8.6±3.1)pmol/(mg·min);cAMP水平分别为(3.4±0.4)、(2.5±0.5)、(2.1±0.6) pmol/mg.增生期血管瘤组的AC活性均高于退化期血管瘤组及正常对照组的AC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退化期血管瘤组AC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血管瘤组的cAMP水平均高于退化期血管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退化期血管瘤组AC活性及cAM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活性增高,血管瘤的增生可能与其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伊潘立酮治疗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四项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试验资料,研究性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伊潘立酮(Iloperidome)(Ⅰ)(Vanda,Titan,Sanofi—Aventis公司在美国注册前阶段,在印度作精神分裂症的Ⅲ期试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