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天癸”     
“天癸”一词,始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该篇载道:“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  相似文献   

2.
卫云英 《山西中医》2000,16(3):55-56
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常有不同的涵义。认识和掌握每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表现出的灵活多变性,对我们阅读和研究古代医学文献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就《内经》中的“精”和“淫”一词多义现象作一分析,以窥一斑。1 精据笔者粗略统计,《内经》中“精”字凡217见,是《内经》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其中单音词占大多数,出现较多的复音词有精气、精神、精明等。《说文·米部》:“精,择也”。可知“精”的本义是指优质纯净的米,即通常说的精米。“精”在《内经》中应用很广,涵义众多。1.1 构成和维持人…  相似文献   

3.
“精以时服”新解尚新志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89级(450003)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去菀陈……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其中“精以时服”句,张介宾注说:“水气去则真精服。服,行也。”目前多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认为“精以时服...  相似文献   

4.
“须臾”一词,在《伤寒论》一书中,曾出现过两次。原文第12条桂枝汤方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338条说:“……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据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5.
<正> “命门”一词,原出于《灵枢·根结》篇:“命门者,目也”。系指眼睛;《理沦骈文》中说:“专保小产方……如治肾虚腰痛,贴命门及痛处”。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以“家”字作词尾之词,如风家、淋家、喘家、疮家、……多达十二个。《金匮要略》更有黄家、失精家等多种称谓。凡此,诸注几乎皆以为是指素有宿病者言。因而常以“平素患有  相似文献   

7.
沈雪勇 《天津中医药》1997,14(6):277-277
“肺系”一词,见于《灵枢·经脉》,篇中说:“肺乎太阴之脉……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除肺系外,经络学中还有“胃系”、“心系”、“目系”等类似名词.系,有系带的意思,但经络学中这种系带的含义较现代解剖学中的系带所指要广得多,它泛指包括血管、神经、筋肉在内的所有系带样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8.
拙作(“仪节”辨》,区区168个汉字的一词一议,竟能引出(“仪节”再辨》(幅古文知识)1998年第一期,作者一君下称“君文”),感到十分高兴。抛砖引玉,百花齐放,物越辨越清,理越辨越明。窃赞成君文将“琴瑟”指音乐而不喻女色,但不敢赞同其将“仪节”倒为“节仪”,“仪”释作“度”,“度”注为“标准”,“标准”引申作“手段”,又将“手段”活用作动词,最后将“仪节”释为“作为节制心的手段”。如此繁琐转注,引出一个让人坠人雾里云中的结果:近琴瑟是“作为节制心的手段,……”。“秦医和缓”原文“……以仪节也,非以精…  相似文献   

9.
“醉以入房”一语,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清·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注此曰:“酒能乱性,若以酒为  相似文献   

10.
“瘀热以行”,语出《金匮·黄疸病》篇一条“……,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它概括了黄疸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无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者的发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兹表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蒲昭和 《气功》2009,(10):895-897
“宅男”、“宅女”是近年流行于网络、报刊上的时髦词。“宅男”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是专指那些“整天足不出户,热衷于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的男子。由于“宅男”过于沉迷动漫、电玩而不做“正事”,“宅男”一词最初含有贬义,但这个词引入中国后,意思被引申,词性也渐趋于中性,现在人们习惯把那些整日不愿外出、不爱与人交往、沉迷上网、玩游戏、网上聊天的人,通称之为“宅男宅女”。  相似文献   

12.
“廉泉”一词,今释多有偏颇或遗漏。笔者细考,其义有四。一、经穴名。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其曰“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奈何?……取之廉泉……取之有数乎……取廉泉者血变而止。”但未述及其定位。《针灸甲乙经》则记载颇详,称其为“本池”,归属于任脉,为任脉、阴维之会,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后世针灸著作对之多有阐发,定位也大同小异。今之取穴,一说是在  相似文献   

13.
由气功大师“走穴”想到的……木目一走穴”一词,已成为文艺界的术语。随着气功的普及,一些气功师也效法起表演家们的做法,以传授功法、普渡众生为名,四处走穴,打游击。让我们看一看发生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幕吧。该市电视台以特大喜讯为标题发出广告称,1994年...  相似文献   

14.
陆颖  王曙松  李洁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25-926
“四关”一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千百年来,后世历代医家对“四关”所指众说纷纭。知“四关”本义,不仅能避免断章取义解读经典,而且能为现代临床运用针灸等中医疗法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故笔者对此问题试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字书和医籍资料考证,“瘭”原作“ ”。“瘭”与“疽”联词,《集韵》释为“病疡,脓溃也”。瘭疽”系一广义之病名,为多种化脓性皮肤炎症之总称。以字形字义释病名,能有助于疾病病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冠带医士”一词,见《金瓶梅》第六十一回:乔大户道:“咱县门前住的行医何老人,大小方脉俱精,他儿子何歧轩,见今上3个冠带医士……”那么何谓“冠带医士”?王利器《金瓶梅辞典》(杏林文史出版社)是这样注释的:“冠带、官吏和士大夫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李善注:“冠带,犹缙绅,谓吏人也”。此处“冠带医士”是指在官府承应的医生。  相似文献   

1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材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武器,武器的好坏决定着治疗效果。过去常以“地道药材”一词标志药材的品种和产地,货属正路,质量优良。按“道”者,乃古代划分的行政区域。“地道”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篇》以示土特产之“正道”,在中医药书籍中,最早提到“地道药材”乃《千金翼方》之“药出州土”一节。后来的药店招牌亦以“地道药材”作宣传,中医用药为了强调“地道药材”常冠以产地,如杭白芍、川黄连、怀牛膝、云茯苓等。但有些中医药人员对药材的“地道”与否不予重视,且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只知药名,而不问其来源和质量,从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字义和文献资料的考证,“魁羸” 一词指“高而肿起不平”。赵开美本《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所载“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中此词即此义,而俞桥本“尫羸”之“尫”字,徐镕本“尪羸”之“尪”字皆为“魁”之误字。  相似文献   

19.
“■饪”■气”二词,先后见于《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第一”,及“五藏风寒积聚第十一”。前篇:“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后篇;“病有积,有聚,有■气……。■气者,胁下痛,按之财愈,复发为■气。”《医宗金鉴》[按]云:“字典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教育部的专业分类,或是国务院的学位分类,无论是政府机构的名称,或是院校科研院所的牌子,凡涉及汉医学的,统称为“中医……”。关于“中医”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由谁确定下来?准确的考证无从做起,但起码它的历史不会太长,清末之前,并无“中医”一词,其大约产生于西方医学大举传入我国之后,为便于区别,始称“国医”,后称“中医”,通常认为“中医”即“中国之医”,或者认为中医是一比较性名词,是一个在形成过程中,随意性很强的通俗名称,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证,其存在着诸多漏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