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中医证型的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其中湿热证35例,督寒证20例,肝肾不足证22例。分别观察其MRI表现并进行SPARCC评分,同时分析患者外周血CRP及ESR水平。结果:MRI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骨质囊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旁骨髓炎性水肿。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评分湿热证督寒证肝肾不足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均高于肝肾不足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不同中医证型与其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可为AS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集142例AS患者人口学资料、中医证候、SF-36量表及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评价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肾虚督寒型、肾虚湿热型及肝肾不足型三种证型与生存质量关系,同时研究中医证型与AS评价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虚督寒型患者在本次调查中生存质量总分最低(P<0.05),突出表现在活力及精神健康两个维度(P<0.05);不同证型AS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等维度上均有不同(P<0.05);不同证型AS患者BASDI、BASFI评分及炎性指标CRP、ESR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不同证型AS患者生存质量受损维度不同,AS临床评价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证型的特点。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联素(APN)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3例(冠心病组),其中心血瘀阻证患者24例、痰阻心脉证患者28例、阳气虚衰证患者18例和气阴两虚证患者2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ICAM-1和APN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sICAM-1为(270.26±10.11)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N为(14.72±5.22)μ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瘀阻证和阳气虚衰证患者sICAM-1和APN分别为(276.32±17.32)ng/m L和(17.59±7.10)μg/m L、(275.04±18.90)ng/m L和(17.54±6.45)μg/m L,明显高于痰阻心脉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sICAM-1与APN无相关性(r=0.121,P0.05)。结论:血清sICAM-1和APN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慢性风湿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中医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中医证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个体化、差异化的护理则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常按病情轻重、症状、患者体质将该病分为寒湿外袭、湿热阻络、痰瘀阻络、肾虚督空、肝肾阴亏五种证型。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在对患者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力争辨证护理,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如中药熏蒸、针刺、灸法及穴位贴敷等,减轻患者病痛,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文章总结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从而进行精准化、个体化、差异化护理。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与IL-6、TNF-α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我们既往研究表明[1],AS活动期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AS的中医证型与IL-6、TNF-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LA-B27的表达、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CM方法分别检测25例AS患者活动期、缓解期HLA-B27的表达,同时对15例FCM确定为HLA-B27阳性的样本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LA-B27亚型分型。结果:男性HLA-B27的表达与女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活动期与缓解期、湿热组与非湿热组HLA-B2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例B27阳性样本中,湿热型8例,B2704占62.5%(5/8例),非湿热型7例,B2704占71.4%(5/7例),湿热型和非湿热型B2704所占比例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x^2=0.134,P〉0.05)。结论:HLA-B27的表达与性别有关,但与中医证型及病情活动无明显相关性;广东地区AS患者HLA-B27亚型以B2704为主,中医证型与各亚型的特异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10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证候分布规律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月—2010年7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2例AS患者归档病历,对其中医证型构成比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中药频次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分析发现湿热痹阻证(81例)最常见,其次是肝肾亏虚证(21例),分别占79.41%、20.59%。2.这两种证型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湿热痹阻证的白细胞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血沉(ESR)高于肝肾亏虚证(P〈0.05或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免疫球蛋白A、血沉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补体C3与抗"O"(ASO)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CRP)与ASO呈正相关,ESR与血小板(PLT)呈正相关。4.AS患者两证型中药使用频数统计发现:湿热痹阻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蒲公英、蛇舌草、薏苡仁、茯苓、白术、陈皮、猪苓、车前草、桃仁、红花;肝肾亏虚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桑寄生、杜仲、狗脊、薏苡仁、白术、陈皮、茯苓、猪苓、丹参、桃仁。结论:AS患者中医证型实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型为主;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补体C3、CRP与ASO,ESR与PLT等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调阅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风湿病科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统计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舌脉、体征及中医证候等,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致病因素的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湿热痹阻(32.30%)、邪郁化热(19.47%)、瘀血阻络(12.39%)、肾阴亏虚(11.06%)、痰瘀互结(8.41%)、寒湿痹阻(7.96%)、肝肾不足(6.64%)、肾阳亏虚(1.77%)。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湿、热、瘀所占比例较大;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间的中医证候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证候在病程上存在差异。结论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湿、热、瘀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病程方面,痰瘀互结证病程最长,而虚证的病程普遍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与HLA-B27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检验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临床分为寒湿闭阻型36例,湿热内盛型42例,肝肾亏虚型42例作为观察组,80例健康体健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HLA-B27、ANA、ESR、CRP、ASO、RF阳性情况。结果:除RF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LA-B27、ANA、ESR、CRP、ASO阳性情况差异明显;三组不同证型比较,寒湿闭阻型和湿热内盛型在各个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肝肾亏损型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不同,其HLA—B27、ANA、ESR、CRP、ASO、RF指标变化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就诊于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的AS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分期、骶髂关节分级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早中晚分期及骶髂关节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疾病的活动期、非活动期间存在不同。在实验室指标上,各证候之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有差异,血常规各项无明显差异。结论AS中医证候分布在活动期以湿热痹阻证多见,非活动期肾阳亏虚证较多。湿热痹阻证ESR、CRP与其他证候相比,明显较高。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早中晚分期、骶髂关节分级等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腰痛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及首要症状,其总的病机为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临床常见寒湿痹阻型、湿热阻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精亏型,临床时可根据兼夹情况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入选的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气阴两虚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并对各证型sICAM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sICAM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气虚血瘀型患者sICAM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痰阻心脉患者sICAM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P均〈0.01)。结论:患者血浆sICAM水平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中医证型可大致反映冠心病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二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以前也有人称类风湿性脊柱炎或中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将其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分离出来,列为独立性疾病。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青少年,以16~25岁为最多,男性远多于女性,国外文献报导男:女=9∶1。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33例,女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平均2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a,平均3.15a。全部病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独活12g,羌活12g,桑寄生12g,当归15g,细辛9g,丹参15g,红花9g,杜仲15g,茯苓1…  相似文献   

14.
陈少芳  梁晖 《中医杂志》2005,46(3):212-21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sICAM-1、MDA的含量.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MDA含量明显升高.中脏腑组两指标较中经络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实证组较中经络虚证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各组以痰热腑实组升高最为显著,72小时内以25~48小时组为最高.结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黏附、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患者血清sICAM-1、MDA明显升高,二者关系密切,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两指标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中风出现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急性脑出血两指标水平的高峰期在25~48小时;两指标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与相关经络关系及腧穴应用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并配合手工查阅先秦到民国中医文献中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法对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的腧穴、归经、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85条,涉及腧穴71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482次,归属9条经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阴肾经不仅腧穴使用频率高,而且腧穴使用频次明显高出其他经脉,使用频次高的腧穴有肺俞、委中、腰俞、风池、大钟、大肠俞、昆仑、志室、章门、合阳、中膂俞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阴肾经密切相关,针灸治疗取穴应以该经脉的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御脂冲剂对高血脂症 (HLP)患者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证的疗效和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 1(sVCAM - 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5 8例HLP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御脂冲剂 ,对照组给予地奥脂必妥片 ,疗程均为 2周。 2组分别于疗前、疗中、疗后测症状积分、血脂 ,sICAM - 1和sVCAM - 1设正常组对照 ,于用药前后检测。结果 治疗 2个月后 ,治疗组症状积分较疗前显著降低 ,有强于对照组趋势 ;治疗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分别降低了2 6 4 0 % ,19.73% ,33.7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升高了 16 .4 7% ,且起效快于对照组 ;原发性HLP患者sICAM - 1及sVCAM - 1增高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治疗组显著降低sICAM - 1,sVCAM - 1含量 ,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御脂冲剂治疗HLP安全有效 ,除调血脂外 ,还有血管保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AS)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及瘀血状态,分析瘀血与尿中黏附分子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HSP患儿80例分为无肾损(NO-HSPN)组、血尿组、血尿加蛋白尿组,正常组(健康儿童10名)。根据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表进行瘀血评分。ELISA法测定sI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O-HSPN组比较,血尿加蛋白尿组瘀血积分明显升高(P0.01)。②血清sICAM-1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sICAM-1在血尿加蛋白尿组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和NO-HS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血清sVCAM-1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④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瘀血积分的评定呈正相关。结论:瘀血参与了HSP肾损害过程。血尿加蛋白尿组HSP患儿尿中sICAM-1、sVCAM-1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价。方法对8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中医证型分组,研究各证型的性别、病程与HLAB27的关系,以及HLAB27与病情的关系,采用BASDAI和BASFI进行评价。结果各证型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P=0.023)。肝肾亏虚证所占比例较大,湿热阻络证超过寒湿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且有性别差异;各证型病程之间差异不大;不同组中医证型间的HLAB27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BASDAI和BASFI存在显著差异(P1=0.532,P2=0.664);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阳性患者BASDAI和BASFI高于阴性患者,病情重于阴性患者;各中医证型与BASDAI和BASFI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与HLAB27检查结果无明显相关性,HLAB27有可能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活动和病程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