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核病控制项目治疗方案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2年 4 11例涂阳肺结核病人中 6 8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76例观察者 6 8例 (18 1% )出现肝损害 ,肝损害主要发生于年龄较大者 ,时间在 8周内者占 94 . 1%。轻者只加用护肝治疗 ,重者停用抗结核药加强护肝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生率 (2 7 .4 % )高于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 (16 . 2 % )。 6 8例病人全部完成疗程。结论 :对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抗结核治疗 ,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注重预防和早期合理处理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4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病毒药物(a)、护肝药物(b)以及调整免疫抑制剂(c)单独或联合治疗分组,监测肝肾功能、总治疗时间、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结果:随访6-36月,药物性肝损害或乙型肝炎(HBV)所致肝损害中经2种或3种治疗措施联用较1种或2种治疗1周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明显(P<0.05),且可以明显缩短总体治疗时间(P<0.05).肝损害治疗期间2例发生排斥反应,无肝功能衰竭、感染发生.结论: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治疗上应联合采用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 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6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30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29例,其中12例出现肝损害,占41.4%,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P<0.01);306例患者中,68例肝功能异常,占22.2%,其中19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42例(占61.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5例(占7.4%)。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应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早期停用可疑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脏囊性疾病的腹腔镜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视腹腔镜技术治疗 2 6例肝脏囊性疾病 ,其中 2 2例肝囊肿治疗效果良好 ,术后 1年复发率仅占 4.5% ;4例肝脓肿中 3例痊愈 ,1例引流不畅 ,经再次行后侧腹膜外切开引流治愈。对肝囊肿与肝脓肿的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及技巧进行了讨论 ,认为经腹腔镜技术处理肝囊肿及肝脓肿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 ,且疗效确切。强调术前应认真选择其适应证 ,该技术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3例伤寒患者肝脏损害分析表明:乏力纳差53例(100%);恶心呕吐29例(54.7%);肝大及肝区隐痛不适34例(64.1%);黄疸5例(9.4%);TFT试验卅以上53例(100%);GPT75—100单位48例(90.6%),200单位以上5例(9.4%);HBsAg系测51例阴性(96.3%)。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而诊断伤寒肝炎(占伤寒病人11.8%),给予氯霉素及加服保肝药,全部病例随着伤寒症状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表明伤寒患者有部分并发肝脏损害,为一自限性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护肝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探讨。[方法]将55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熏治疗组28例,予护肝汤治疗;对照组27例,予凯西莱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丙氨酸转移酶(AST)、天冬氨酸转移酶(ALT)的变化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AST、ALT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2.9%,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0%与96.3%。[结论]护肝汤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肝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后的处理。方法 14例患者中,8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4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2例同时感染HBV和HCV,移植术前肝炎病毒DNA RNA阴性。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出现程度不等的肝功能异常,均以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HBV DNA和,或HCV RNA均呈阴性,经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并给予护肝治疗,患者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肝炎病毒携带者接受肾移植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系药物性肝损害还是病毒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3例伤寒患者肝脏损害分析表明:乏力纳差53例(100%);恶心呕吐29例(54.7%);肝大及肝区隐痛不适34例(64.1%);黄疸5例(9.4%);TFT试验卅以上53例(100%);GPT75—100单位48例(90.6%),200单位以上5例(9.4%);HBsAg系测51例阴性(96.3%)。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排除了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9.
马誉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38-83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对其中54例合并肝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肝脏损害患儿中,ALT升高者15例占27.8%,AST升高者9例占16.7%,γ-G T升高者5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12例占22.3%,ALT、AST、γ-G T 3项升高者6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 BiL)升高者2例占3.7%;肝功能异常伴肝肿大者4例占7.4%.90%的病例于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最为多见,经过一般抗病毒、护肝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后,90%的病例2周内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并发非糖尿病肾损害2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并指出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损害中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肾活检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结果:42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16例(占34.8%),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26例(占56.5%),其中包括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分布分别是IgA肾病Lee’sⅡ级6例(占23.1%),IgA肾病Lee’sⅢ级3例(占11.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例(占19.2%),膜性肾病4例(占15.4%),其中1例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为狼疮性肾炎,免疫荧光表现为"满堂亮",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症2例(占7.7%),肾淀粉样变性病1例(占3.9%),骨髓瘤肾病1例(占3.9%),膜增生性肾炎2例(占7.7%),其中1例为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紫癜性肾炎1例(占3.9%),慢性间质性肾损害1例(占3.9%)。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肾脏损害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当临床有非糖尿病肾病线索时,应及早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对因抗结核药导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护肝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9例初治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初期出现转氨酶、黄疸指数明显升高,多数合并明显肝功能受损表现,对护肝过程中加用地塞米松,促进肝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此类急性严重肝损害患者,护肝治疗过程中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好,没有出现急性肝衰竭。短期停用抗结核药,未出现结核病灶播散。结论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肯定,短期内应用地塞米松,不会引起结核病灶扩散。  相似文献   

12.
儿童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5例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 ( EEMM)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 5例经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治疗 ,适当抗感染 ,按烫伤样护理后 ,5例病程≤ 3 d,2~ 3 d体温下降至正常 ;全部病例最长 7d体温正常。EEMM并发肝损害 5例 ,病毒引起 EEMM9例中肝损害 3例 ,占 3 3 .3 % ;药物引起 EEMM3例中肝损害 2例 ,占 66.7%。休克、心力衰竭、神经系统损害 1~ 3 d恢复 ,而肝损害、心肌损害随体温下降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期全身脱皮呈手套、袜套样大块脱皮 ,伴有色素沉着 ,不留瘢痕。本组病程最长 47d痊愈 ,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诊 2月至 9年 ,未见复发。提示 :早期、大剂量、短疗程激素加支持治疗是关键 ;在 EEMM疾病过程中 ,除药物引起肝损害外 ,病毒引起肝损害应引起重视 ;按烫伤样护理能预防继发感染发生 ,缩短病程 ,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谢胜华 《广州医药》2006,37(4):57-58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对合并HBV的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方法 对50例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与172例无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的比较.结果 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28例,占56.0%,无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41例,占23.8%,HBV感染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BV感染组(P<0.01).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应加强护肝治疗,注意肝功能的损害,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AS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AS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效果。结果 87例肝移植患者中共6例(6.9%),经腹腔动脉造影证实发生肝移植术后SASS,其中1例SASS患者合并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SASS患者合并附壁血栓、肝动脉狭窄,均经溶栓后再通。6例肝移植术后SASS患者在术后早期出现淤胆、肝功能损害等异常。3例SASS患者于术后13~63 d内接受脾动脉栓塞,恢复顺利;1例SASS患者因胆道损害2次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胆管取栓、左半肝切除和右肝管-空肠吻合术,术后仍存在持续淤胆,术后5年经动脉造影证实SASS并实施脾动脉栓塞,但淤胆无明显缓解。2例未接受治疗的SASS患者,均死于胆道感染和(或)移植物失功能。结论肝移植术后SASS能导致肝动脉血栓形成、胆道损害和移植物失功能等严重并发症。预防性脾动脉结扎和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早期纠正SASS,避免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亢治疗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 2 2例甲亢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 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后有 2 6.47%出现肝损害 ,他巴唑出现率为 5 9.0 9%,他巴唑较丙基硫氧嘧啶更易引起肝损害 (χ2 =5 .95 9,P <0 .0 5 )。肝损害指标ALP、GGT、AST、ALT、TBIL的异常频率分别为 77.2 7%、5 0 .0 0 %、3 6.3 6%、2 7.2 7%、2 7.2 7%。结论 甲亢治疗后药物性肝损害以GGT、AST异常为主 ,抗甲状腺药物停用或减量是治疗的关键 ,护肝降酶亦要同步进行 ,加强随诊可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6.
田旭兰 《四川医学》2010,31(6):796-79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P并发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率、年龄特点、酶学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AP中并发肝损害65例(68%),年龄(56.1±4.4)岁,未并发肝损害组年龄(46.3±2.9)岁,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AP组并发肝损害67.6%,非胆源性AP组并发肝损害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AP并发肝损害组ALT、ALP、γ-GT较非胆源性组高(P〈0.05),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并发肝损害组发病率更高,酶学改变较MAP并发肝损害组更严重,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结论 AP易并发肝损害,尤其是年龄大患者和SAP患者,对AP并发肝损害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进行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性肝损害的预防意义。方法选取宜春市结核病患者3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肝药物,通过多中心、大数据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肝损害率为3.75%,对照组肝损害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药对抗结核药性肝损害有重要的预防意义,起到更好的护肝效果,降低肝损害程度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中应予以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钛网颅骨修补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钛网在颅骨修补应用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27例采用数字化钛网修补治疗颅骨缺损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并发症、处理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术后钛网中心塌陷2例,占7.41%;术后积液15例,占55.55%;感染3例,占11.11%;出现幻觉3例,占11.11%;癫痫发作2例,占7.41%;钛钉脱落钛网移位及钛网外露2例,占7.41%。手术治疗4例,其中钛网中心塌陷1例,积液1例,各占25%;钛钉脱落钛网移位及钛网外露2例,占50%。结论:为减少颅骨修补并发症应注意术中皮肌瓣处理减少术后积液,特殊部位常规预防癫痫,准确选择着力点减少脱落及塌陷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方法。方法根据是否采取护肝措施,将2016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在本院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00例肺结核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都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肝措施。比较2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肝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的STB[(20.12±3.26)μmol/L、(21.52±2.64)μmol/L]、AST[(61.34±4.42)U/L、(72.58±3.31)U/L]、ALT[(54.15±6.24)U/L、(60.14±2.16)U/L]都比对照组低,并且肝损害发生率(6.00%)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早期采取护肝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2000年8~11月间,该院对2例Wilson病及1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癌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术,其中,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1例,“经典式肝移植术”2例。术后用“FK506+MMF+Pred”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2例移植肝脏术后迅速恢复功能;另1例于术后22d出现不典型的轻度排斥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