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要实施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战略性转移 ,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山市卫生局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承担了卫生部这一试点课题 ,并以古镇为研究基地。现对该课题综合干预进行分析总结。1 方法 公共卫生政策分析 [1]。2 材料 中山市社会发展、人口、卫生及古镇慢病防治调查统计资料。3 结果3.1 健康教育3.1.1 防治政策解释 把慢病综合防治的目的、意义、内容向全目标人群、镇区行政决策者与执行者进行解释 ,取得他们的理解与认同。3.1.2 慢病防治宣传 利用报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方法 公共卫生决策分析。结果 1)慢病综合防治模式涵盖了思维、方法、目标、指标、策略、决策与管理模式,实施逻辑模型等。必须遵从社会系统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思维。实施专家——政府决策模式,三级防治网及人才技术体系是技术保障,关键是镇村一体化管理。2)慢病综合防治的基本手段是管理模式转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监测、经济投入机制、质量控制等六大综合干预措施。抽象社区形成和发展是成功的标志。必须实施动态监控,调动社会公共资源,实施政府——社会——个人综合投入,医院应急投入的资金投入机制。富有社会权威、高效运行、自我推进的发展逻辑模型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是社会职业化发展基础,社会医学迈向社会实用化的标志。慢病防治投入——产出周期相对较长,效果相对稳定。结论 中山市古镇慢病防治模式代表了中国现代社会慢病防治基本模式,该医院的发展与实践代表了我国未来镇区医院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把中山古镇镇作为慢病综合防治—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医学实践—镇区医院发展模式试点 ,实施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战略性转移。经过五年的试验 ,现就其管理学方面特征进行分析。1 方法 引入系统分析、比较分析、情境分析、效果分析、专家合议、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型等现代公共决策分析方法 [1]。通过慢病防治问题的构建、慢病防治政策主张、目标、策略、实施、质控、效果评价等方案制订、论证等及其策划、实施与评价 ,把公共卫生政策分析一系列数理统计模式、管理理论研究模型、基本方法引入到慢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医…  相似文献   

4.
中山古镇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适合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模式,切实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通过基线调查及专题调查,了解本社区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干预试验,并监测其变化、评价其效果。开创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区搭台、卫生唱戏”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力量为主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基层医院医生对人群进行高血压及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为起点,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充分体现患者-高危人群-全人群策略和个人-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临床预防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慢性病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与社会心理和不良生活行为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我们目前正面临以控制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双重...  相似文献   

6.
容奇医院地处顺德市容桂区中心地带 ,年门诊量高达 72万人次 ,年住院病人 90 0 0多人次 ,医疗任务十分繁重。容桂地区是顺德市工业重地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 ,群众生活节奏加快 ,体力活动减少 ,饮食结构改变 ,抽烟饮酒等不良卫生行为有所增加 ,健康教育又未能跟上。因此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非病的发病危险不可避免地不断增加 ,严重地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 ,搞好慢非病的控制防治已成为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当务之急。近几年 ,我院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防病治病两手抓 ,在省卫生厅、地方政府和中山…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社区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至11月经向阳医院体检筛查符合WHO的诊断标准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且资料完整者258例,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其进行社区防治康复管理,防治康复管理前后,分别对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体检指标主要有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GLU)、血清甘油三酯(TG);问卷内容包括常见慢病防治知识等项目,并对管理前后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调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258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36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1.6±12.5)岁;高血压患者135例,糖尿病患者123例,血脂异常者89例。经社区防治康复管理1年后,135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MAP由(150.3±4.5)mmHg降至(110.4±2.3)mmHg,123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GLU由(7.13±1.22)mmol/L降至(6.13±1.01)mmol/L,89例血脂异常者的平均TG由(1.67±1.02)mmol/L降至(0.86±0.03)mmol/L(均P〈0.01);管理治疗后调查对象的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率分别为89.63%、77.24%、93.13%,均比管理治疗前明显提高(分别为31.11%、25.20%、42.69%)(均P〈0.01);调查对象对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22.87%(59/258)提高至82.56%(213/258)(P〈0.01)。结论在社区开展慢病防治康复管理工作,不仅方便、经济,而且有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 太仓市在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医科大学的支持下,从1996年开始,针对危害太仓市居民健康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胆结石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开展了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1 背景情况1.1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得到基本控制。太仓市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病率和死亡率从1955年的  相似文献   

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动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己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控制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慢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卫生部疾控司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做为辽宁省的慢病示范点,我们重点在慢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动员工作上做了一些实践探讨.所谓社区动员,就是把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社会目标转化成为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区动员的目的是使社区人群主动参与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获得项目所需资源,建立强有力的行政与技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及特点,为制定本社区慢病防治对策、改善社区整体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警署人口结构资料;收集区疾病控制中心(CDC)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建立≥60岁居民健康档案。结果近2年来前10位疾病谱显示,本社区糖尿病由第4位上升至第3位;前3位死因顺位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结论本社区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是糖尿病,应加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管理干预,并以此带动健康教育和其他卫生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掌握黄冈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2006年7~8月黄冈市卫生监督局组织20名卫生监督员对全市13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培训、医疗废物处理等6方面进行了监督执法大检查,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此次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共计10大类,134家。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2家,二级甲等中医院12家,妇幼保健院12家,疾病控制中心12家,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20家,村级卫生室30家,个体诊所25家,中心血站1家,单采血浆站2家,专科医院8家。2主要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进行古镇慢病综合防治 ,建立三级综合防治网的医疗技术体系 ,实施了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与服务队伍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现就其建设、优化、管理、效果进行分析。1 方法 综合比较分析 [1]。2 材料 中山市卫生管理档案资料、古镇慢病综合防治档案资料。3 结果3.1 医学技术体系3.1.1 三级慢病综合防治网建设。为了有效地进行慢病防治 ,古镇实施了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组织 ,优化服务队伍。医院设立了慢病防治的各类专科门诊 ,开设精神心理咨询专科热线 ,配置各类…  相似文献   

13.
Communicable diseases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25% of deaths in most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countries; illness from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aches 40%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inly affected are poor women in rural areas. A medical approach is not sufficient to implement effective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women, which would offset these numbers. Health policies must be changed, and social restrictions that circumscribe women need to be eliminated. In the long run, the only solution is to improve women's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 following three steps are necessary for developing a prevention strategy: 1) a gender perspective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infectious diseas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target policies and programs. Data collected must be disaggregated by sex, age, socioeconomic status, education, ethnicity,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2) models must b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hat address gender inequiti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and 3) outreach activities must be supported, using 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materials for advocacy and train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civil society groups is key to translating the strategy into specific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中山市社区医疗对慢性疼痛性疾病临床诊疗现状,认识到社区医生慢性疼痛性疾病诊疗培训的重要性。方法 2011年6—12月采用社区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情况调查表的方式对中山市4个镇、区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6名社区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社区医生对慢性疼痛的诊治现状及社区医生对培训的需求、社区卫生站慢性疼痛防治硬件的配备。结果社区对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的设备配置缺乏,社区和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不通畅;社区医生对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医生有强烈的疼痛知识培训需求。结论建议增加社区卫生站慢性疼痛性疾病康复设备,对社区医生加强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系统培训、规范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疗常规,以提高社区医生对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为:“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这就是说,健康是一种良好状态,不仅要躯体健康(没有疾病),而且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那种认为“无病就是健康”是狭隘的健康观,它仅存外表观察,而忽视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复杂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 ,投入不足 ,医疗技术低 ,医疗设备落后 ,经营状况欠佳的状况 ,介绍了开远市乡镇卫生院改革中改革管理体制 ,上划乡镇卫生院、城市医院委托管理乡镇卫生院、企业医院与一般卫生院联合经营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委托管理一般卫生院的做法。讨论了乡镇卫生院发展中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发展农村医疗服务市场 ,通过调整卫生资源布局 ,使城市医疗机构既能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又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诸暨市基层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情况,为进—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面对面凋查和查阅个人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基本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重点调查从事免疫规划的工作人员人力资源情况。结果:诸暨市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是比较好的。结论:目前诸暨市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配置还能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但存在一些隐患。  相似文献   

18.
Evidence now confirms that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can stem from infectious agents. Furthermore, at least 13 of 39 recently described infectious agents induce chronic syndromes. Ide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s can affect health across population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chronic disease by preventing or treating infection. As the concept is progressively accepted, advances in laboratory technology and epidemiology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of noncultivable, novel, and even recognized microbial origins. A spectrum of diverse pathogens and chronic syndromes emerges, with a range of pathways from exposure to chronic illness or disability. Complex systems of changing human behavioral traits superimposed on human, microb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ten determine risk for exposure and chronic outcome. Yet the strength of causal evidence varies widely, and detecting a microbe does not prove causality. Nevertheless, infectious agents likely determine more cancers, immune-mediated syndromes,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nd other chronic conditions than currently appreci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