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0~2003年汕头市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汕头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发病态势,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0~2 0 0 3年汕头市的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汕头市自1990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至2 0 0 3年共发现HIV感染者6 3例,感染率为0 17‰(6 3/ 36 0 2 79) ;死亡2 3例。感染者以青壮年(2 0~39岁)为主,占71 4 3% ;男女性别比为6 87∶1;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占6 9 80 %。吸毒人员中静脉注射和共用注射器比例分别为4 0 0 %和11 80 % ,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0 34% (6 / 1773)。结论 目前汕头市处于艾滋病的低流行期,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是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注射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注射吸毒人群HIV、梅毒感染现状 ,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HIV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梅毒用RPR试验 ,收集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 3 32 % ,年龄集中在 30~ 39岁组 ,感染率为 6 4 9% ;梅毒检出率为 3 99% ,以 4 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 11 76 % ,男女注射吸毒者感染HIV与梅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生物学检测非常必要 ,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且传播途径类似。云南省1989年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该人群的HIV感染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1)。钱燕华等(2)对江苏省注射吸毒人员HCV感染进行调查,感染率为92.5%。在实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地区,HCV引发的疾病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原因,目前云南省针对注射吸毒者HIV及HCV共感染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明确泉州市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分布、HIV感染率和主要危险因素等,分析流行趋势,探讨合适的干预策略,控制疫情。[方法]对历年艾滋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HIV阳性吸毒人群、女性性工作者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1年9月至2007年9月,泉州市累计发现HIV感染者263例(病人54例),2000—2007年高危人群HIV感染率为2.7‰,其中吸毒人群7.7‰,女性性工作者0.7‰,性病门诊就诊者0.6‰;最后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5.7%,57.8%和44.5%;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8.6%,传播途径的知晓率(75.5%)高于预防措施(57.7%),女性性工作者(75.5%)高于吸毒者(58.8%)和门诊就诊者(66.0%)。[结论]应加强基层防治队伍建设,规范相关高危人群监测,开展宣传干预,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3个综合示范区五类人群艾滋病相关KABP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3个示范区各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一般人群及高危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态度及高危性行为情况。结果共调查一般人群1 826人,高危人群838人。居民、学生、吸毒人群、暗娼、性病患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0.3%7、2.6%、66.1%、56.0%、45.0%;吸毒人群注射吸毒率为76.3%,近6个月共用针具率为30.5%,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为15.1%;暗娼人群近3个月持续使用安全套率为21.4%,近6个月性病患病率为31.8%,近12个月注射过毒品率为8.5%;性病患者中最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率为42.9%,近3个月内与非婚性伴每次都用安全套率为3.3%。结论3个示范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人群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及HI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丹阳市2001~2006年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1~2006年HIV/AIDS的流行状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在丹阳市发现的HIV感染者和病人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丹阳市自2001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至2006年底累计发现HIV感染者35例.按传播途径分类,分别为共用注射器吸毒14人,占40.0%;性途径传播10人,占28.6%;经采供血途径传播8人,占22.8%;不详3人,占8.6%.在所有发现的感染者中,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共26人,占74.3%.结论:丹阳市发现的HIV感染者主要为外来流动人口中的注射吸毒者和性工作者,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性工作者和注射吸毒者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性乱人群、吸毒人员、献血员、孕妇4类人群性病感染变化,为政府制定预防性病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方法,对4类人群每年固定监测各500人,连续监测5年行为学和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尿道炎、HIV感染。结果 5年4类人群共检出6种性病1004例,平均感染率为10.0%,其中性乱人群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26.0%、吸毒人员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7.6%、孕妇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4.3%、献血员2种性病总感染率为2.3%。在2000年人群感染性病率达到高峰,同时病种构成出现变化。结论 孕妇性病感染、吸毒人群中存在的注射吸毒情况和病种构成的改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哨点监测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基层疾病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社区静脉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静脉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 2 0 0 2年 11月 8~ 2 9日 ,以社区招募方式调查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静脉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和性行为方式与HIV感染的关系。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提供知情同意和符合纳入标准的 379人 ,HIV感染率为 11 3% (43人 )。在单因素χ2 分析中 ,民族、近 3个月共用注射器具总次数、近 3个月共用棉球和梅毒感染与HIV感染有关。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 ,近 3个月共用注射器具总次数 (OR =2 2 8;95 %CI为 1 18~ 4 4 3)和梅毒感染 (OR =3 10 ;95 %CI为 1 4 8~ 6 4 8)与HIV感染有关。结论 近 3个月共用注射器具总次数和梅毒感染与HI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测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乌鲁木齐市2009-2016年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数据,应用ARIMA模型,预测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2017-2019年HIV感染率。 结果 预测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的模型为ARIMA(2, 1, 0),拟合效果较好,利用模型外推预测乌鲁木齐市2017-2019年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7.7%、6.4%、5.9%。 结论 运用ARIMA(2, 1, 0)模型模拟预测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较为方便适用,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HIV流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CRF01_AE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 通过对两次全国范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毒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NationalMolecularEpidemicStudy ,NMES)中发现的CRF0 1_AE重组HIV 1毒株的分析 ,研究该重组型毒株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从HIV感染者血液中提取前病毒DNA ,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扩增HIV 1的env基因C2~V4区 ,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使用GCG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到 2 0 0 2年底 ,从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的标本中发现CRF0 1_AE重组型样本 16 9份 ,分布在 17个省。虽然CRF0 1_AE重组型仍然以性传播人群为主 [NMES1为 6 2 2 % (2 3/ 37) ,NMES2为5 5 3% (73/ 132 ) ],但吸毒人群中感染该重组型的比例明显增加 ,由NMES1的 2 7% (10 / 37)增加到NMES2的 4 1 6 % (5 7/ 137)。系统树分析可明显看到NMES2吸毒人群流行毒株远离NMES2中性传播人群和NMES1吸毒人群流行毒株。NMES2吸毒人群流行毒株的V3区氨基酸较保守 ,但C3区第 6、8、9、10、12、15、16位氨基酸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论 CRF0 1_AE亚型已从东南沿海和西南边境扩散至内陆 ,吸毒人群中该亚型比例不断上升。NMES2吸毒人群和NMES1吸毒人群中流行的CRF0 1_AE重组毒株序列明显不同 ,显示其可能有新的来源 ,并呈现扩大流行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云南省艾滋病监测哨点用BED-CEIA方法 开展HIV-1新近感染检测,估箅新近感染率和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00-2007年云南省静脉吸毒(IDU)监测哨点、性病门诊监测哨点和孕产妇监测哨点样本,采用连续的横断面调查,对经过血清学检测确认为HIV-1阳性样本再进行BED-CEIA检测.结果 研究样本共计144 780份,检出HIV-1阳性样本4932份,完成BED-CEIA检测4678份,判为新近感染样本723份.相邻两年样本合并分析,2000-2007年IDU监测哨点HIV-1平均感染率在18.2%~26.9%之间,新近感染率分别为14.65%、6.21%、4.06%、2.23%;性病门诊监测哨点HIV-1平均感染率在1.6%~3.2%之间,新近感染率分别为1.46%、0.76%、0.52%、0.33%;孕产妇监测哨点HIV-1平均感染率在0.2%~0.5%之间,新近感染率分别为0.16%、0.11%、0.10%、0.09%.结论 三类监测人群中,IDU、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孕产妇新近感染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内地静脉注射吸毒人群(injecting drug users,IDUs)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相应检索策略收集2000-2015年期间针对该人群的HIV和HCV感染状况的文献,提取数据建立数据库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中国内地IDUs中HIV感染率为7.00%(95%CI:6.10%~8.00%),HCV感染率为67.10%(95%CI:61.00%~73.20%)。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段HIV和HCV感染率不同;单因素Meta回归分析显示HCV感染率是HIV感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高HCV感染率组HIV感染率高于低HCV感染率组。结论 2000-2015年中国内地IDUs HIV和HCV感染率较高,HIV感染率与HCV感染率关系密切,在IDUs中可用HCV感染率的高低来评估该人群中HIV的感染和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3.
田随安  马彦民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1537-1539
目的 了解河南省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其制订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9年1月-2010年6月对河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的836名吸毒者进行行为学和血清学调查,分析其HIV、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36名吸毒者HIV抗体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1.44%,HCV抗体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3.83%;HIV/HCV合并感染率为0.8%(7/836);近半年吸毒方式为单纯注射的人群合并感染率为12.1%(7/58);曾共用针具人群的合并感染率为9.5%(2/21);20.5%(171/836)的吸毒者曾注射过毒品;66.7%(565/836)的吸毒者曾戒毒,但均未成功;在进入美沙酮门诊时59.7%(499/836)的研究对象尿检阳性,提示近期曾使用毒品。结论 吸毒人群是HIV、HCV感染的易感人群,同时其存在多种导致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降低吸毒人群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国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5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1995-2009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5类人群进行监测(采血及问卷调查).结果 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6年开始呈快速上升,1999-2000年达到高点(19.2%),2001-2003年逐步下降,2004年后趋于平稳状态;在疫情居中省份从2001年开始呈小幅上升,2004年达到相对高点(2.9%)后趋于平稳,近两年又呈小幅下降趋势;在疫情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暗娼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9年开始小幅上升并达到高点(1.5%),之后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疫情居中省份和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性病门诊就诊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0.7%.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近两年均大于1%,部分哨点大于10%,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近年来推动艾滋病疫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孕产妇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7年开始呈缓慢上升,之后趋于平稳状态(0.3%);在疫情居中省份和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人群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都趋于相对平稳状态.吸毒人群疫情仍集中在疫情较重的6个省份.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人群疫情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流行范围在不断扩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time trend of HIV prevalence and epidemic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 IDUs ), female sex workers (FSW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clinic attendants,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and pregnant women etc.,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on on strategies regarding comprehensive HIV preven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in China. Method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had been repeatedly conducted on sentinel surveillance program with uniformed questionnaire and collection of venous blood specimen among IDUs, FSWs, STD clinic attendants, MSM and pregnant women, from 1995 to 2009. Results HIV prevalence (median) among IDUs had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since 1996, reaching the plateau (19.2%) in 1999-2000, then gradually decreasing in 2001-2003, and leveling off since 2004 in those relatively hard-hit epidemic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 among drug users had increased a bit since 2001, achieving high level (2.9%) in 2004 before leveling off, showing a slight downward trend in the past two years among the medially-hit epidemic provinces, while it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those low epidemic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 (median) among FSWs had been slightly increasing,reaching a high level ( 1.5% ) in 1999, then decreased and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relatively hard-hit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 among FSWs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medially-hit and low epidemic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median) among STD clinic attendants had been maintained at a lower level, lower than 0.7%. HIV prevalence among MSM had been consistently greater than 1%, and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s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over the past years. HIV prevalence (median) among pregnant women had slightly been increasing since 1997, then leveling off over the past years in those relatively hard-hit provinces (0.3%). HIV prevalence among pregnant women had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the medial and low epidemic provinces. Conclusion Data from sentinel surveillance programs showed a leveling-off situation on HIV prevalence rates among IDUs, FSWs,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clinic patients and pregnant women. However, HIV prevalence among MSM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2005, indicating the high speed of transmission among this population. Epidemic among IDUs had still been concentrated in those relatively hard-hit epidemic provinces. As for FSWs and STD patients, the overall epidemic remained at low level, but the areas of epidemic kept expand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高危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3~5月,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样法对云南省德宏州、临沧市的500名留守妇女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留守妇女艾滋病知晓率为71.0%,35岁以上年龄、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在婚、汉族、现居临沧市、未曾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者知晓率较低。近一年28.6%留守妇女有过丈夫以外的性伴。多性伴行为危险因素:年龄35岁以上、少数民族、丧偶、现居住德宏州、未曾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配偶有吸毒行为。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0.7%、58.3%。1.4%留守妇女吸毒。67.4%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认知程度较低,多性伴比例较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今后应加大对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干预力度,尤其是少数民族、低文化水平、未曾接受过相关干预服务者的干预,重点关注多性伴、有吸毒行为留守的妇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生存与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8-12月发现的196例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者20年跟踪随访资料.结果 截止观察终点2009年12月31日,196例HIV感染者中177例(90.3%)死亡,10例(5.1%)存活,9例(4.6%)失访.总死亡密度为98.1/1000人年,艾滋病死亡密度为54.9/1000人年.因艾滋病死亡者占所有死亡者的55.9%,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中以疟疾(2.8%)、败血症(2.3%)为主,非病死亡原因中以吸毒过量(13.0%)、意外伤亡(6.8%)为主.以死亡为结局,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年(95%CI:7.6~9.7).以艾滋病死亡为结局,则中位生存时间为11.3年(95%CI:10.3~12.8),估计的潜伏期约为10.3年.3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1.9倍(95%CI:1.2~2.7).吸毒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短(HR=0.7,95%CI:0.6~0.7).结论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非艾滋病死亡人数较多.注射吸毒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和潜伏期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群.年龄是影响HIV感染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生存与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8-12月发现的196例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者20年跟踪随访资料.结果 截止观察终点2009年12月31日,196例HIV感染者中177例(90.3%)死亡,10例(5.1%)存活,9例(4.6%)失访.总死亡密度为98.1/1000人年,艾滋病死亡密度为54.9/1000人年.因艾滋病死亡者占所有死亡者的55.9%,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中以疟疾(2.8%)、败血症(2.3%)为主,非病死亡原因中以吸毒过量(13.0%)、意外伤亡(6.8%)为主.以死亡为结局,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年(95%CI:7.6~9.7).以艾滋病死亡为结局,则中位生存时间为11.3年(95%CI:10.3~12.8),估计的潜伏期约为10.3年.3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1.9倍(95%CI:1.2~2.7).吸毒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短(HR=0.7,95%CI:0.6~0.7).结论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非艾滋病死亡人数较多.注射吸毒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和潜伏期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群.年龄是影响HIV感染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Incarcerated women as a group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infections. The lack of public programs for preven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diseases in general and especially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his article aim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by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nd syphilis among inmates at the Women's Penitentiary in the State capital of S?o Paulo, Brazil. All inmate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1. STD/AIDS preventive workshops including interviews and 2. laboratory tests. The interview covered knowledge of STD/AIDS, risk behavior, and individual reproductive health history. A total of 262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32.4 years and limited schooling,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n one stage of the study. Prevalence rates were 14.5% for HIV, 16.3% for high-oncogenic-risk HPV probes, 4.8% for low-oncogenic-risk HPV probes, and 5.7% for syphili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STD/HIV constitute a serious health problem in the prison system, requiring urgent preven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生存与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8-12月发现的196例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者20年跟踪随访资料.结果 截止观察终点2009年12月31日,196例HIV感染者中177例(90.3%)死亡,10例(5.1%)存活,9例(4.6%)失访.总死亡密度为98.1/1000人年,艾滋病死亡密度为54.9/1000人年.因艾滋病死亡者占所有死亡者的55.9%,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中以疟疾(2.8%)、败血症(2.3%)为主,非病死亡原因中以吸毒过量(13.0%)、意外伤亡(6.8%)为主.以死亡为结局,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年(95%CI:7.6~9.7).以艾滋病死亡为结局,则中位生存时间为11.3年(95%CI:10.3~12.8),估计的潜伏期约为10.3年.3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1.9倍(95%CI:1.2~2.7).吸毒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短(HR=0.7,95%CI:0.6~0.7).结论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非艾滋病死亡人数较多.注射吸毒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和潜伏期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群.年龄是影响HIV感染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