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立位腹部平片见小肠多个液气平面且临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此时可以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文献中提到的消化道钡剂造影的禁忌证 :(1)胃肠穿孔禁用钡剂造影 ,可改用碘水溶液或碘油进行造影。 (2 )肠梗阻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 ,不完全型者可以进行小肠钡灌肠检查 ,用低浓度钡液灌肠。而完全型肠梗阻 ,临床术前需要定位及定性者 ,也可以进行小肠钡灌肠 ,以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未作手术准备者不能做小肠的钡灌肠检查 ,可以行逆行结肠钡灌肠 ,观察结肠及回肠远段 ,请参阅高育、高元桂主编的《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术》第 5篇第 190页 (1989年 )…  相似文献   

2.
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90例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的资料,文内介绍了造影方法和显示病变的价值。本法获得满意的效果,造影优良率达97.8%;本组90例中,病变阳性率达24.4%。造影图像可显示小肠粘膜微细结构——小肠绒毛,对隆起和陷凹性病变也均能满意的显示。本法比经口插管小肠双对比造影简便易行,由于结肠充气压迫小肠使回肠显示更加清楚。文内讨论了造影方法、造影剂的浓度和用量、以及如何防止钡剂凝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述该病例误诊前后检查过程,认为回肠末端克隆氏病小肠造影确诊率较高。方法:经钡灌肠检查,全程钡餐透视检查及小肠造影检查,最后病理证实为克隆氏病。结论:克隆氏病据发生部位不同各有其不同的检查方法,发生于结肠用钡灌肠检查或结肠镜检查。发生于小肠用全程钢餐透视检查或小肠造影检查,用小肠造影检查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朱事芳  李广峰 《人民军医》1999,42(3):173-174
为了探求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的小肠造影双对比检查法,我们采用小肠无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小肠病变32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22~78岁,平均50岁。主要症状为反复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的腹痛和间歇性肠梗阻。均曾在本院做过常规钡餐和逆行注气消化道X线检查,未见明显的阳性体征。1.2 造影前的准备 检查前1d,午餐与晚餐进无脂肪和少渣食物,检查当日晨禁食、禁水。如下午检查,则当天中午禁食,但可吃少量巧克力糖。此外,检查前2~3d停服镇痛、镇静、解痉药。1.3 造影剂的配制及辅助药物的应用 …  相似文献   

5.
成人小肠全长约5~7米,走行曲折且相互重叠,组织学上,小肠壁自外向内分为四层: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特殊复杂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小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诊断都十分困难.较早应用的钡灌肠造影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虽可显示肠腔内的病变,但对肠壁和肠腔外病变的显示则无能为力.小肠镜、结肠镜检查操作复杂,且同样不易显示肠壁和肠腔外病变.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快速容积扫描,同时工作站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这使应用MSCT诊断小肠疾病变得可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作为一种特殊的诊断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被应用于临床[1].MSCTE检查需应用一定量的合适对比剂充盈小肠肠腔,并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同时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来全面展示小肠肠腔内外、肠系膜、腹腔内实质脏器、腹膜后及腹腔内大血管病变.本文就MSCTE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例1:女性,11岁。间断性腹痛,血便伴面部色素斑八年余,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体、胃窦部均可见3-4枚黄豆大小之充盈缺损,小肠气钡灌肠见第二、三、五组小肠内4-5枚小圆形充盈缺损区(图1),消化道造影提示胃肠道多发息肉,临床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三个月后出现肠梗阻症状而行息肉摘除手术。例2:女性,8岁。间断性上腹痛伴颜面部色素沉着6年余,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未见异常,全消化道造影小肠显示欠佳,但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及病变,家庭无类似病史,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建议随诊观察。例3:男性,13岁。发现四肢及口唇色素沉着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钡剂造影对小肠病变所致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全性梗阻患者行钡餐及小肠插管注钡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小肠梗阻患者中 ,恶性病变 14例 ,良性病变 9例。结论 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全性梗阻 ,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传统的胃肠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只能单纯地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尚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MSCT 和 MRI 具有强大的三维后处理能力,能清晰反映肠壁和肠腔内外的病变。新的影像技术 CT 小肠灌肠造影(CTE)、MR 小肠灌肠造影(MRE)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及三维成像能力,不仅可以观察肠道黏膜,同时能够分析肠管周围的改变,提高了人们对小肠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是小肠疾病影像学诊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小肠多层螺旋CT灌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CT灌肠(CT enteroclysis,CT-E)为小肠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肠内结构,使肠管分段成像,通过重组可显示肠外病变。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并具有扫描后重组的能力,CT灌肠已成为传统灌肠的延伸及小肠的CT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