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证对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文章从方证对应的思想渊源及后世的发展入手,探讨了方证对应的几种现代认识:①方证对应必须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②方证对应是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③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④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⑤方证对应的实验研究说明对证治疗时才能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对证治疗或机体处于非证候状态时,则治疗作用不明显;⑥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对多证.在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方面,辨证论治包含了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成方的应用既是辨证论治的结果,也是遵循方证对应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方证对应"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窦志芳  郭蕾  张俊龙  张鑫 《中医杂志》2006,47(8):563-564,570
“方证对应”强调有是证用是方,是用以探讨临床处方用药应用规律的方法之一,起源于《伤寒论》,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与实践,渐趋成熟和完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医学、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种新学科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成为重要趋势,分析总结了“方证对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应该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方证对应研究,以期揭示方与证之间的规律,为提高临床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3.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赵厚睿 《河南中医》2010,30(11):1137-1137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的功效主治,也重视研究能体现内在病机的症状组合,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继承与发扬之。  相似文献   

5.
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经典中蕴藏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疾病辨治模式。该模式以经验为基础,以经典为依据。临证经验是形成其雏形的基础,《伤寒论》等经典中的方证对应是对临证经验的升华,临证实践又对其进行不断重复、验证、发展与完善。证据是方证对应中"证"的原始内涵,证据包括症状、体征,疾病和体质3个方面内容以及方证、药证2种形式,其中疾病和体质是对症状、体征的进一步延伸。临证时主张以症状、体征为治疗靶向,以方证、药证为诊断单元,进而表现为一种以直觉判断和跳跃性思维为特征的疾病辨治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的医学理论体系.其所创立的理论从其发端到现在,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但是作为经验医学,其客观性指标的缺如,描述文字的晦涩难懂、内容的散乱和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致使其研究较为困难.文中结合现代科技方法,提出了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方证对应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以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方证对应理念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疾病症状体征为治疗靶向,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不良反应,不以损伤正常组织的生理功能为代价而达到治疗目的是中医学方证对应理论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中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方证不对应相关.借鉴方证对应理念,对西药进行宏观层次适应症的筛选,即适用于"病的人",可能有利于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苟萍  罗云波 《国医论坛》2011,26(1):16-1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证对应是属于论治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形式和方法.辨证论治能指导方证对应,所以它包含方证对应,并高于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常,辨证论治是变.中医临床效果要好,应知常达变,在掌握方证对应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灵活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试论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晓娟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08,49(9):775-777
辨证论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传统医学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病证结合是准确认证的关键,病证统一则是辨证精确的肯綮,而方证对应是临床施治的前提,也是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但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证候概念的泛化、病证结合应用具体化的矛盾及证候与疾病诊断的不同步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证候是中医特有的识病方式,方剂是中医治病的手段,方和证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每一方剂都有特定的主治证候,每一证候都会找到对应的方剂,方证对应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思维模式,方证对应也称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范畴及该方组方之理法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相符合[1]。方证辨证与通常所称的"方证相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了3本中医文献中治疗银屑病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133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0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可有效指导银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同时为防治银屑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优化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近30年CNKI数据库中医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56首方剂,涉及115味中药。方中清热解毒药出现频次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4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9),其中涉及6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30%,0.9)。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清热解毒类中药为主;黄芩-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清热解毒利咽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分析,探索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证候、组方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药诊治COVID-19的选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尽可能全面的检索2020年2月20日之前中文数据库,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及网页中的相关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诊疗方案中的分期、证候、方剂、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Liquorice、Gephi软件分析分期用药分布,进一步探析COVID-19的组方和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个国家COVID-19诊疗方案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共计27个)。临床最常见的是以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为分期标准,频次最高的证型为内闭外脱证,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为麻杏石甘汤,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甘草,在疾病初期苍术与麻黄合用的频次最高,在疾病中期石膏与麻黄合用频次最高,在疾病后期半夏与砂仁合用的频次最高。结论:总体来说,各诊疗方案在辨证、选方、用药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证候、方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但由于气候、地域、体质、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疾病的病性、临床症状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对COVID-19的诊疗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审证求因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过程,其发生不外乎外邪与内因两方面因素: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失调、瘀浊杂质内停、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等因素均可致病。中医肾系疾病与五脏相关联,与七情相左右,与六淫相搏结,与饮食、禀赋、劳倦等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而在治疗上宜增强人体正气,防止情志失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怡然天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专利及用药规律,为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关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专利,利用Excel 2010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对申请专利年份、地区、药物及其类别、关联度进行系统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70个专利,涉及药物780味,累计引用3 809频次;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683)、活血化瘀药(610)、清热药(221)、解表药(220)、利水渗湿药(169);使用频次(f)≥30的中药有23味,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为丹参、山楂、黄芪、川芎、三七;药性以温热居多,5味主要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肝、脾、心经居多;频次≥25的药物组合有21个,包含15味药物,所得新处方12个。结论:我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状况十分严峻,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专利数量近几年有下降趋势,需要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视。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专利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候选新方12个,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新玉  葛鑫  刘源香 《世界中医药》2021,16(10):1620-1624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整理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病的方剂,挖掘中医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郁病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郁病的方剂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功效、性味、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方剂,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功效统计、药物性味归经统计、聚类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性味归经、功效、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207首,涉及中药总数277个,总用药频次1825次;功效396个,总功效频次5486次;四气9种,总频次1676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2734次;12经总频次2428次。聚类处方为C2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202:当归、白芍、地黄、麦门冬;C203:半夏、黄芩、黄连、栀子;C204:茯神、远志、朱砂;C205:川芎、陈皮、黄芪、白术、熟地黄、五味子、柏子仁;C4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402:当归、白芍、茯神、远志、麦门冬、地黄。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配方质量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服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64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我院实施中药饮片配方质量管理,将实施管理前3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3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对患者临床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药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处方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处方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中药房实施中药饮片配方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处方不良事件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改善中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脉健方治疗肢体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脉健方(垂分草、海藻、Xi莶草等)治疗肢体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随机分为脉健方组和中药丹参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主症、体征、脉冲多普勒频谱、血脂、血小板聚集实验(PA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脉健方能改善ASO缺血主症,缩短肢体抬高苍白时戒,提高踝/肱指数(A/BI),改善动脉血流速度。能降低胆固醇(T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且TC/HDL-C比值明显下降。与丹参均有抑制PAg作用。能升高患者血清SOD的活性。结论 脉健方治疗ASO的作用可能与改善侧支循环,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芳香凉润通透中药穴位贴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予芳香凉润通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56例予关节止痛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CRP及vW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P及vWF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芳香凉润通透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冠心病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