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轻型脑卒中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VT。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观察组术后安全性。结果 2组术后7 d、术后14 d、出院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出院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7 d、术后14 d、出院BI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出院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90 d 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96.67%vs 84.38%,P<0.05)。观察组出现无症状颅内出血1例,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 EVT可改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的预后,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入院和出院D-二聚体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3例。常规检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D-二聚体水平。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内死亡或mRS 3~6分为预后不良组。结果同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入院和出院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01)。出院与入院D-二聚体差值对患者功能预后预判的效能最大,出院D-二聚体水平的效能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D-二聚体水平预判患者功能预后的特异性最高,而出院与入院D-二聚体差值预判患者功能预后的敏感性最高。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后,入院和出院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无显著关系(均P>0.05)。出院与入院D-二聚体水平的差值位于-0.66~-0.08 mg/L组预后不良风险是参照组的1.76倍,而出院与入院D-二聚体水平差值>-0.08 mg/L是参照组的2.30倍。结论检测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对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对急性期、恢复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登记注册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观察1 398例经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统计治疗前后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Rankin评分等指标,评价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急性期、恢复期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 39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经丹红注射液NIHSS治疗后评分与基线差值为(-1.87±3.19)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Rankin评分与基线差值-0.76分,治疗后Rankin评分降低;用药结束时Barthel指数差值为(10.5±17.3)分,治疗后BI评分较基线前升高。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疗效比较:NIHSS评分变化分别为-2.01[95%CI(-2.20,-1.82)]和-1.01[95%CI(-1.37,-0.65)],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下降明显。BI评分变化分别为11.3[95%CI(10.3,12.4)]与5.5[95%CI(4.0,7.0)],急性期组较恢复期升高明显。治疗后、发病3个月,急性期组、恢复期组Rankin评分较用药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下降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急性期疗效优于恢复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9例,比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疗效、Barthel指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NIHSS评分、Bathel量表、Rankin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使用方便,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9例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就诊的轻型脑卒中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根据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所有病人分为溶栓组(168例)和未溶栓组(131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出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住院期间颅内出血、死亡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溶栓组比较,溶栓组病人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降低,3个月后良好预后率显著增加,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症状性出血及死亡。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轻型脑卒中病人预后,并且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180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HbA1C,按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HbA1C ≤5.7%)72例、中间组(5.7%≤HbA1C≤ 6.5%)55例、升高组(HbA1C≥6.5%) 53例;入院24h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预后.结果 入院时,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为轻度37例、中度31例、重度4例,中间组分别为23、25、7例,升高组分别为21、18、14例;3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比较,P均≤0.01.入院后3个月,正常组预后为自理62例、依赖10例,中间组分别为43、12例,升高组分别为35、18例;3组预后为依赖者比较,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HbA1C水平与NIHSS、MRS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4、0.326,P均≤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HbA1C水平越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越差;HbA1C可作为评价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糖水平对部分前循环梗死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94例,按入院24h内患者血糖水平分组,血糖正常组28例,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36例,糖尿病组30例。分别于入院、住院14d及6个月时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the1指数(Bathel index,BI)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各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入院、住院14d及6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升高,B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性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糖尿病组住院14d及6个月BI明显降低,入院、住院14d及6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该院就诊的40例脑卒中患者,于住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糖尿病对Barthel指数(BI)评分具有明显影响(P<0.05)。陪护者对BI指数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影响显著(P<0.05)。康复理疗对BI指数评分、GOS评分影响明显(P<0.05)。脑卒中患者住院时、出院时各量表评分与出院后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GOS评分显著相关。随着恢复时间的递进,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预后评分都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受入院和出院时的疾病情况、预后情况、陪护情况、康复理疗等方面的影响,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视,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经头颅MRI证实的首发或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易损斑块组56例,非易损斑块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发病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预后,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动态观察其入院后7、14、30d时NIHSS评分、mRS评分、梗死灶体积,观察分析患者的脑血管事件。结果与非易损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7、14、30d NIHSS评分及mRS评分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大面积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密切相关;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易损斑块患者病情重、预后不良,动态观察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病情变化程度能够更充分的预测脑卒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老年IS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及时入院组和延迟入院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疾病史、发病临床特征、社会及行为因素;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1年后随访时评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并计算其差值,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因素以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急性IS患者312例,及时入院组占14.74%,延迟入院组占85.26%。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类型(P=0.046),既往有无高血压(P=0.022)和(或)心房纤颤疾病史(P=0.028),首发症状为语言障碍(P=0.032)、视觉障碍(P=0.038)、意识障碍(P=0.040)以及是否独居(P=0.041)影响就诊延迟。此外,在出院1年后随访时发现及时入院组IS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延迟入院组(P=0.012)。结论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涉及各个方面,及时入院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延迟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12.
王雷  王翠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17-49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 选择老年人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2例,男345例,女307例,根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分为不同组,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NIHSS、BI量表评分.结果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较高,而NIHSS、BI评分较低.结论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压、血糖、血脂、血胆固醇、血管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自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167例,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75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脑卒中史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度~闭塞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中,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其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病在4. 5 h内高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患者,依据入院后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治疗:0. 6 mg/kg的低剂量组,0. 9 mg/kg的标准剂量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颅内出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90 d死亡、90 d卧床例数,24 h、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1分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例数。结果标准剂量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 040)。对照组的90 d卧床患者高于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P=0. 041)。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的14 d NIHSS评分≤1分、90 d mRS评分≤2分患者例数高于对照组(P0. 05)。三组颅内出血、90 d死亡、24 h NIHSS评分≤1分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高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标准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较多,故该实验证明低剂静脉溶栓治疗是高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1例,根据出院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预后不良组189例(mRS 3~6分)。采集整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信息、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及疾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2组患者上述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心房颤动、收缩压、TC、LDL、尿素、NIHSS评分、脑梗死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住院时间、死亡和出院mR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尿酸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NIHSS评分和尿酸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OR=1.017,95%CI:1.003~1.031,P=0.018;OR=1.274,95%CI:1.178~1.378,P=0.000;OR=0.993,95%CI:0.989~0.996,P=0.000)。结论血清低尿酸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规范化内科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药"病证结合"治疗(针灸+中药辨证治疗)。治疗第7天、第14天(或出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价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第30天、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和BI评价预后。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4天NIHSS评分与治疗前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0天、第90天,两组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第90天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显著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改善病人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尤瑞克林对脑缺血并糖尿病患者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评分、FPG和2 h 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缺血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葛根素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葛根素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临床疗效、FPG和2 h P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独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和2 h PG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尤瑞克林能够有效降低脑缺血并糖尿病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评分、FPG和2 h PG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MBs)发生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头颅磁敏感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无CMBs组73例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CMBs(ISCMBs)组41例,同时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将ISCMB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 24例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 17例。记录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后24 h内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并根据分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hs-CRP、CysC在ISCMBs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ISCMs组患者平均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均分别明显大于缺血性脑卒中无CMBs组(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长期饮酒史、既往脑卒中史比率均分别明显高于无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7例,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75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度~闭塞、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以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唐莹 《实用老年医学》2015,(2):154-155,159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血糖调节受损组和正常血糖组,比较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Barthel指数和90 d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3组出院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NIHSS评分(P0.01)。糖尿病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为(12.84±2.45)分,出院时NIHSS评分为(6.24±2.28)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比率为0.51±0.13,均高于糖调节受损组和正常血糖组(P0.01);糖尿病组死亡率为10%,高于其他2组(P0.01),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血糖水平能够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以及患者的预后,治疗早期进行血糖监测并进行血糖控制能够有助于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