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鍉针循经感传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探讨。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80例偏头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电鍉针非经非穴,观察组采用电鍉针循经感传手法,治疗1次/d,约30 min/次,5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四周,治疗第2周、第4周时比较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天数、Mc Gill疼痛评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BDNF浓度变化。结果:1)治疗2周后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Mc Gill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头痛天数较治疗前缩短,此时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述治疗继续改善,此时观察组改善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BDNF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电鍉针循经感传可明显改善偏头痛症状,且具有明显持续效应,这可能与其可降低患者BDNF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视眼是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为特征的眼睛病变,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针灸治疗近视眼有一定效果.循经感传疗法与其类同.本文应用声电鍉针治疗74例显、隐性感传近视眼患嚣,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法运针激发循经感传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经感传现象在针灸临床中早有报道,但都只是散在的个例。根据大量普查的结果,循经感传显著和比较显著的人也仅占人群的3—4%。①我们曾经指出,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循经感传现象不可能只为少数人所特有,提高一般人循经感传显著程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②近年的工作还表明,循经感传与针刺疗效有密切的关系。③—⑤因而,探求激发感传的有效方法,使大多数人都能出现感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直接关系到针灸临  相似文献   

4.
循经感传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声电针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方法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循经感传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和心肌复极电位,降低血液粘度。动物实验表明,声电针"内关"穴区能明显减轻家兔急性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程度,改善缺血心肌的心电图,其机理可能与包括心钠素在内的心脏内分泌系统参与的全身性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5.
腧穴皮肤电阻是经络研究中一项电指标,低组点连线与经脉线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1989年,我们观察了声电鍉针治疗前后隐性感传病人十四经脉某些腧穴皮肤电阻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低阻点连线、隐性感传线、经脉线间的关系,进一  相似文献   

6.
7.
8.
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机制和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方法应用多导电生理技术证明,循经感传现象伴发有循经肌电发放,从而使循经感传现象有了客观化指标。结果和结论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与循经肌电的步进速度同时出现。循经感传轨迹与循经肌电步进在同一位置中。臂丛神经阻滞后,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信号一同消失,表明这些现象有赖于中枢的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9.
10.
1976年我们提出了循经感传的八个规律,既普遍性、潜在性、趋病性、效应性、可激性、可控性、循经性、变异性。循经性是循经感传的基本规律之一。感传的循经是指循《灵枢·经脉》篇所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为了进一步验证感传的循经性以及循经性的临床意义。我们应用声电鍉针对33例病人,524条经进行了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的观察。结果表明十四经感传线具有循经性,感传线循经长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循经感传在经络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古人创立经络理论的重要依据,是针灸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因此,本研究收集了近些年有关于循经感传的文献,通过对循经感传研究进展的总结分析,分别从循经感传的机制研究(肥大细胞论、电生理系统论、筋膜结缔组织论、容积传输理论等)、激发方法(刺法和灸法)、临床研究(针刺镇痛以及针刺麻醉等)方面进行简单客观的介绍,旨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刺手法对循经感传激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至病所”是提高针灸治病和针麻临床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显性感传的出现是研究循经感传规律性的基础。因此如何使感传显现出来,如何使气至病所,则成为当前研究循经感  相似文献   

13.
循经感传“激发”的再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五年,张缙老师等首次提出循经感传的“可激性”问题,并对牡丹江市聋哑学校的34名聋哑学生作了“激发”观察,结果表明循经感传是可以激发的。随着循经感传研究的深入,为了进一步观察循经感传的“可激性”,我们又在哈尔滨市聋哑学校进行了复试,实践再次证明了循经感传的“可激性”。  相似文献   

14.
人体代谢过程通过体温变化反映到体表。声电鍉针是经络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医客观化的研究需要当代高科技,为了逐步揭示经络实质,我们应用声电鍉针的方法,探讨肝胆经的穴温变化规律。1 方法 选择我院针灸病房住院患者12例病人,进行声电鍉针气至病所治疗。 应用我院研制的SDZ—1型声电鍉针仪做为刺激源。从十二经井穴开始激发使之气至病所。有感传  相似文献   

15.
应用声电针激发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治疗冠心病、甲亢、近视等疾病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循经感传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 ,促进缺血心肌电活动向正常转化 ,调整血液的浓稠性和凝聚性 ;可以使甲亢病人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含量下降 ,促甲状腺素回升、高代谢改善 ;可以使近视患者的视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声电鍉针治疗对青少年近视的观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疗效机理以及感传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选择对象,采用国际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均在0.7以下的门诊病人4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16岁。按完全随机抽样分组。循径感传组22例,应用声电鍉针从十二经井穴开始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后治疗20分钟,每日一次,每次一条经,28天一疗程。局部取穴对照组20例,应用声电鍉针直接点按“太阳、“睛明”。每穴治疗20分  相似文献   

17.
<正> 张某,女,53岁。1986年12月18日诊。有头痛史4年。10天前因感风寒而头痛,如锥刺,以眉棱骨为甚,前额有沉重感,同时伴有右膝关节肿痛,喜热恶寒,右侧乳房胀痛,纳差,二便调。查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苔薄腻,脉弦滑。脉证合参,诊断为寒湿之邪客于阳阴经引起的“所生病”。遵寒者温之、寒者留之的治则,循经取右侧足三里穴,用温补手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第一次,在进针5分钟后,患者出现温热感,由足三里穴循大腿前面上传,至髀关穴。继续行针,针感未再上传。起针后,诸症均减。次日,用同样手法针之,进针3分钟后,热感传至胸部,第三次,在进针1分钟后,热感传至髀关穴,2分钟时传至胸部,4分钟时热感上传至面颊、眼眶,6分钟时传至前发际,经过鼻尖,到达上腭。至此,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气功和特异功能深入研究的发展,对人的思维、意念的含义提出了新的认识,在这一思想的启发下,我们运用气功师的意念活动,对三名循经感传显著型的患者进行了20次循感实验,同时观察了它的治疗效果,并讨论了这一现象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循经感传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循经感传(以下简称循感)是因刺激经穴时产生的诸感沿经络传导的一种现象,在日本又称之为“针响”。有关这一现象在古典医籍中虽可找到类似记载,但近代报道实始于五十年代初期。近年来,在探讨经络实质和针麻原理的过程中,曾就此开展多方面研究,现将其研究概况简介如下: 一、自然分布:据统计,各地已对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178,533人进行大规模循感普查,结果出现率悬殊颇大,为2.75~53%。自1972年以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可能影响因素的干扰,以统一的刺激井穴引发方法和统一的循感判定标准,又调查了63,288人,结果2/3以上单位的出现率郜在  相似文献   

20.
针刺慢性腹泻病人激发循经感传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策 《中国针灸》2004,24(Z1):104
笔者自1994年始以针刺法治疗慢性腹泻病人50例,其中有20例中青年患者出现了共计60次明显的循经感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