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心病和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红  霍生发 《陕西中医》1995,16(7):326-326
<正> 近年来不少研究已表明,冠心病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将50例冠心病及60例其它病种的血瘀证与12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及对照,并深入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常见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型分别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北京普利公司生产的LBY-N6型血液流变仪,测量和计算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心血管功能仪测定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气虚血瘀型(P<0.05~0.01),气虚血瘀型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较气滞血瘀型显著延长(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芳芳  黄文 《北京中医》2004,23(6):327-32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常见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型分别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公司生产的LBY N6型血液流变仪 ,测量和计算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 ,采用心血管功能仪测定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气虚血瘀型 (P <0 .0 5~ 0 .0 1) ,气虚血瘀型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较气滞血瘀型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关系。方法:将142例不同证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比、血细胞比容、凝血因子检测。结果: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与30名正常人相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指标异常。其中以肾虚血瘀型较明显,其次是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脑梗塞62例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并探讨了证型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显著增高;气虚血淤证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说明不同证型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同时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包飞建  包跃 《国医论坛》1990,5(3):32-33
应用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理论及其客观指标研究中医“血淤”证及活血化淤疗法的临床运用,是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全身或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各种血淤证患者身上都有相应的改变。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客观指标,对于血淤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及活血化淤疗法的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痰瘀证与血液流变性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黑卫可  李娟 《河南中医》1993,13(3):112-114
  相似文献   

8.
164例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血瘀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观察了164例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血瘀证的关系。结果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含血凝指标)检测值多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随病情恶化而显著加重(P<0.05~0.01)。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HS)和血瘀证发生率,也随病情恶化而显著增加(P<0.05~0.01)。BHS分组与血瘀证分度、血凝指标与病变严重性均呈正相关。结果提示:BHS是血瘀证重要病理基础之一;BHS和血瘀证是肾炎病变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与中医学血瘀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劲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01-140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证型、CAG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在痰、瘀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痰证组突出表现在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异常升高;瘀证组则突出表现在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异常降低,其它指标的异常升高在痰瘀相兼组中更为突出。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随着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则逐渐降低。重度狭窄突出表现在全血高切、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的异常升高。随着单支病变、二支病变、多支病变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定量、红细胞聚集指数逐渐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逐渐降低。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曹雪明  张泉  郑重  朱娜  王雨蕊  郑君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42-1243
通过对6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相关性。65例冠心病患者均表现有血液呈明显黏、凝、聚状态,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其中心血瘀阻组与痰阻心脉组最重,阴寒凝滞组次之,气滞心胸组较轻。提示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不仅仅在于“血瘀”,更重要在于“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12.
166例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蓉  王继红 《新中医》1989,21(8):10-11
本文论述了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研究结果除血沉、血沉方程 K 值外,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均明显增高,认为血瘀证的实质就是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脂肪肝的发病与肥胖、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肥胖、高脂血症常存在高粘滞血症。为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称脂肪肝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我们对 79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分别测定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 ,并以不嗜酒的 3 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79例中男 46例 ,女 3 3例 ;年龄 1 9~ 70岁 ,平均 50 .6± 9.8岁。均来源于脂肪肝专科门诊及中医门诊 ,符合脂肪肝的 B超诊断标准〔1〕,并根据 B超图象表现区分〔1〕,轻度 3 1例 ,中度2 8例 ,重度 2 0例。均无嗜酒史 ,并排除糖尿…  相似文献   

14.
5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侠  石红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0):438-438
5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赵侠石红姜家仁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界首236500)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项目。包括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中医所特指的血瘀证等。本文对50...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上存在异常变化,特别是血浆粘度的异常变化更明显。现将我们关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和血液动力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笔者发现高血压病病人的血液动力流变学检测有规律性的变化,并与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高血压病76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46~80岁,平均65岁。均符合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患者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杰  叶明亮 《中医药研究》1997,13(6):56-58,49
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R)、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4项血细胞参数和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②血瘀证组白细胞参  相似文献   

18.
三种病脉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探讨(解放军163医院410003)彭世喜主题词弦脉/血液,滑脉/血液,@细脉/血液,血液流变学为了探讨弦、细、滑三种病理脉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笔者观察了病理性弦、细、滑脉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
王瑛  王嘉欣 《中医药学刊》2002,20(6):809-810
通过检测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的改变来早期诊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辨证与实验室对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相结合,体现了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养血滋阴,攻瘀散血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机体降脂作用,调节了脂质代谢功能,使粥样斑块脂质核缩小或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