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血清对氧磷酶(PON1)基因192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8例正常人的PON1基因192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及正常组均以QR基因型为主,频率分别为O.50,O.54,QQ,R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O.10、O.25,O.40、O.21,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脑梗死组R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O.65,O.48(χ^2=4.18 P&;lt;O.05)。且脑梗死组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升高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低于正常组。结论:PON1基因1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关。R等位基因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因素。且血脂异常参与脑梗死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与对氧磷酶(PON_1)基因192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52例,正常人48例的PON_1基因192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同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脑梗塞组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P<0.05),两组人群PON_1基因192位点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且脑梗塞组R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65、0.48(P<0.05)。但血脂水平与各基因型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ON_1基因1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有关,但未发现其与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脑梗死患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的基因192G/A多态性与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9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17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PON1基因192G/A多态性。结果:PON1基因192G/A多态性在对照组和脑梗死组中的GG型、GA型和AA型基因型分布分别为36.75%、50.43%、12.82%和28.14%、50.85%、21.02%。G、A等位基因分布在对照组和脑梗死组中分别为61.97%、38.03%和53.56%、46.44%。经检验,PON1基因192G/A位点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 PON1)基因Q192R和L55M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川崎病患儿73例(川崎病组),其中有冠状动脉损伤34例为损伤组,无冠状动脉损伤39例为未损伤组;同期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3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提取全血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检测PON1基因Q192R和L55M位点多态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川崎病组Q192R位点RR、QR基因型分布频率(40.0%、44.0%)及Q等位基因频率(38.0%)与对照组(39.7%、45.2%、3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55M位点LL基因型分布频率及L等位基因频率(90.0%、95.0%)与对照组(86.3%、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PON1基因Q192R位点RR基因型分布频率(52.9%)及R等位基因频率(72.1%)均高于未损伤组(28.2%、53.8%)(P0.05)。损伤组PON1基因L55M位点LM+MM基因型分布频率(23.5%)及M等位基因频率(13.2%)均高于未损伤组(5.1%、2.6%)(P0.05)。结论 PON1基因Q192R和L55M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I-CIII-AIV基因簇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关系,揭示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61例胆固醇结石病患者及94例正常人载脂蛋白(Apo)AI-CIII-AIV基因簇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检测ApoAI-CIII-AIV基因位点PstI、SstI.结果: 胆石组P1P1基因型和P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P2和P2P2基因型以及P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SstI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poAI-CIII-AIV基因簇PstI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女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钱书虹  钱庆文 《临床荟萃》2004,19(24):1384-1387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DN-CRF)与血清芳香酯酶(ArE/PON1)活性及其192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组(DM,121例)、DN-CRF组(123例)、健康对照组(127例)等观察对象的血清ArE/PONl活性及其192位基因多态性、血脂和脂蛋白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郑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有ArE/PON1 192位等位基因Q与R,DN-CRF组Q、R基因频率为0.45和0.55,与DM、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患者血清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DN-CFR组降低幅度最大;DN-CFR组内RR基因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HDL2-C)水平低于QQ基因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于QQ基因型。结论 DN-CRF组ArE/PONl192位基因多态性与DM、健康对照组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能排除DM合并DN-CRF与ArE/PON1的192位基因多态性有关;DN-CRF患者血清ArE/PON1活性降低,可能是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载脂蛋白E、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所报道,然而结果不尽相同.载脂蛋白E、B基因多态性与青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国内未见报道.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载脂蛋白E、B基因多态性对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意义及其相关性.设计以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神经内科.对象实验于1998-01/2000-12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完成.选取神经内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脑梗死组,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龄(41.6±6.54)岁;对照组为100例体检健康的沈阳籍汉族青年,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6.16±6.12)岁.方法两组患者于空腹12 h后抽取静脉血8 mL,测定血清脂类及载脂蛋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载脂蛋白E和载脂蛋白B的基因多态性;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I.B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载脂蛋白E、B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特征.②载脂蛋白E和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含量的关系.③载脂蛋白E、B基因型与青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中的关联强度.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ε3/4型频率为36.1%,ε2/4型频率为27.7%;对照组分别为12%和7%;梗死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0.3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95(P<0.05).②脑梗死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脂蛋白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01).③ε4等位基因使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脂蛋白a含量增高、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的相对风险率依次为8.23,4.85,4.39,29.9(P<0.01~0.001).④载脂蛋白B基因XbaⅠX+X-亚组的载脂蛋白A Ⅰ含量为(1.01±0.30)g/L,明显低于X-X-亚组的(1.33±0.15)g/L(t=2.55,P<0.05);X+X-亚组的血清脂蛋白a含量为244.3 mg/L,与对照组的含量183.0 m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0,P<0.01).⑤脑梗死组患者中ε3与X+X-同时存在者3例,与X-X同时存在10例;ε4与X+X-同时存在者2例,与X-X-同时存在19例,ε4与X-X-并存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率为2.85(x2=1.52,P>0.05).结论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ε4是青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XbaⅠ X+X-可能是另一种遗传标记;载脂蛋白E与载脂蛋白B基因型并存时与年青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患者对氧磷酶-1(PON1)Q/R192基因多态性及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检测65例AMI患者和70名健康体检者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结果 AMI组血清PON1活性[(78.56±16.69)U/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8.65±30.25)U/mL](P<0.01)。AMI组与健康对照组3种基因型及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健康对照组间不同PON1 Q/R192基因型间血清PON1活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内及健康对照组内PON1 Q/R192不同基因型间血清PON1活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是AMI的危险因素之一;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AMI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血脂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06/2006-0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65例为高脂血症组,另外10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测定所有样本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和载脂蛋白E水平,并比较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受试者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273例受试者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共检出载脂蛋白E的4种基因型,以E3/3频率最高。高脂血症组ApoEE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6.1%,75.0%,P<0.05),载脂蛋白E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4%,6.5%,P<0.05),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频率又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12.3%,3.2%,P<0.05)。②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高脂血症组中载脂蛋白Eε4携带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ε2和ε3携带者;载脂蛋白Eε2携带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水平最低。载脂蛋白E水平顺序是E2/3>E3/3>E3/4。结论: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高脂血症有关,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高脂血症患者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载脂蛋白E、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所报道,然而结果不尽相同。载脂蛋白E、B基因多态性与青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载脂蛋白E、B基因多态性对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意义及其相关性。 设计:以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一对照分析。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实验于1998-01/2000-12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完成。选取神经内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脑梗死组,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龄(41.6&;#177;6.54)岁;对照组为100例体检健康的沈阳籍汉族青年,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6.16&;#177;6.12)岁。方法:两组患者于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8mL,测定血清脂类及载脂蛋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载脂蛋白E和载脂蛋白B的基因多态性;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LB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的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①载脂蛋白E、B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特征。②载脂蛋白E和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含量的关系。③载脂蛋白E、B基因型与青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中的关联强度。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ε3/4型频率为36.1%,n2/4型频率为27.7%;对照组分别为12%和7%;梗死组84等位基因频率为0.3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95(P〈0.05)。②脑梗死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脂蛋白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01)。③ε4等位基因使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脂蛋白a含量增高、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的相对风险率依次为8.23,4.85,4.39,29.9(P〈0.01~0.001)。④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 X^+X^-亚组的载脂蛋白AI含量为(1.01&;#177;0.30)g/L,明显低于X-X-亚组的(1.33&;#177;0.15)g/L(t=2.55,P〈0.05);X^+X^-亚组的血清脂蛋白a含量为244.3mg/L,与对照组的含量183.0m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0,P〈0.01)。⑤脑梗死组患者中83与X^+X^-同时存在者3例,与X^+X^-同时存在10例;ε4与X^+X^-同时存在者2例,与X^+X^-同时存在19例,84与X^+X^-并存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率为2.85(r=1.52,P〉0.05)。 结论: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84是青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Xba Ⅰ X^+X^-可能是另一种遗传标记;载脂蛋白E与载脂蛋白B基因型并存时与年青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与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VBI组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at)、波幅(Amp)上肢分别为(1.53±0.35)s,(2.34±1.00)mV;下肢分别为(2.07±0.38)s,(1.21±0.55)mV。恢复期Lat,Amp上肢分别为(1.40±0.20)s,(2.82±1.00)mV;下肢分别为(1.81±0.22)s,(1.74±0.77)mV。正常对照组Lat,Amp上肢分别为(1.35±0.14)s,(2.90±1.29)mV;下肢为(1.78±0.16)s,(1.78±0.80)mV。VBI组急性发作期SSRLat及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4.48~7.99,P<0.01),SSR总异常率为66%(37/56)。恢复期Lat和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SSR异常率为9%(5/56)。结论:VBI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暂时性损害,病情控制后交感神经功能可随之改善,SSR检查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发病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颗粒直径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梯度密度超速离心32例ACI患者及32例对照者的血浆LDL,采用2.5%~16.0%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分析LDL颗粒直径、分布及电泳图形。结果①ACI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03~8.37,P<0.01)。②ACI组LDL颗粒直径犤(24.8±0.7)nm犦较对照组犤(26.0±0.6)nm犦明显变小(t=4.78,P<0.01);两组间A型、B型的分布不同,B型LDL在ACI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t=6.80,P<0.05)。③ACI组小而密LDL亚组分相对含量犤(50±10)%犦较对照组犤(17±10)%犦明显增多(t=7.76,P<0.001)。④ACI组LDL亚组分颗粒直径与TG(r=-0.47,P<0.01),TC(r=-0.51,P<0.01),LDL-C(r=-0.36,P<0.05),ApoB(r=-0.46,P<0.05)呈负相关。结论ACI组LDL以小颗粒的B型为主,与ACI发生密切相关,TG水平对LDL颗粒直径大小、组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4/07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鼠龄3个月的SD大鼠6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 g,随机抽取4只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其余60只用于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n=24):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以微量注射缓慢注入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L-1)的培养液5μL至脊髓损伤区;PBS组(n=24):注入等量(5μL)磷酸盐缓冲液体;空白对照组(n=12):注入生理盐水5μL.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造模后7,14,28 d取材,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6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则可维持其增殖能力和形态.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细胞移植后第7,14,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PBS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PBS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中情绪反应性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在心内科门诊或病房进行动态血压检查并愿意参加本研究的70例高血压患者,填写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在每次动态血压计袖口胀气时填写行为和情绪记录手册。结果:①高情绪反应性组血压波动较大犤高情绪反应性组舒张压波动为(22±9)mmHg,而低情绪反应性组舒张压波动为(12±6)mmHg,t=2.47,P<0.01犦;②情绪反应性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主观支持度呈负相关,与焦虑和抑郁程度、艾森克个性问卷中N分和P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31,0.41,0.26,0.37和0.18)。结论:有必要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增加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降低其不良情绪和情绪反应性可能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尤其对于降压治疗效果不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 Gd-DTPA 雾化颗粒作为对比剂进行犬肺部 M R 成像,探讨其在肺实质 M R 成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北方健康家犬 条,分别吸入雾化的 6 NaCl和Gd-DTPA 后行 M R扫描,通过测量肺实质信号强度( )增加幅度,了解其在肺内的分布。 SI结果:吸入生理盐水蒸汽后肺实质信号强度增加了 11.5% ~25.8%,平均 15.8%,与吸入空气时的信号强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t=2.798,P>0.05);吸入 Gd-DTPA 雾化颗粒后肺实质信号强度明显增加,增强幅度 42.7~76.8%,平均 59.2%,与吸入空气时的信号强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t=4.660,P <0.05) ( 。结论:雾化的 Gd-DTPA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肺部 M RI增强对比剂,应用雾化 Gd-DTPA 来获得大型实验动物的有关肺通气信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中和运动后心脏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记录8名耐力训练者和8名无训者安静状态下、运动中、运动后1,2,3min末心尖四腔图,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青年健康者和有一定训练水平者运动后恢复期早期,每搏量(stroke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增加,发生超射现象,青年健康者SV由运动时的(93.41±4.82)mL增至恢复期早期(98.66±4.07)mL,EF由运动时的(59.75±4.03)%增至恢复期早期(66.40±4.04)%;有一定训练水平者SV由运动时的(108.67±4.96)ml增至(115.94±9.13)mL,EF由运动时的(65.13±2.75)%增至恢复期早期(70.75±3.49)%。以上各指标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此现象可能是由左室收缩末容积缩小引起的,因此,运动后恢复期心肌的收缩能力和后负荷减少会出现短暂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淋巴细胞转化率为指标研究漂浮疗法对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淋巴细胞转化率作为免疫功能变化指标。被试为43名大学生(男22名,女21名),年龄18~24岁。被试随机分为4组,其中前3组均采用漂浮疗法,但具体过程略有不同。第1组:漂浮,播放漂浮治疗专用音乐;第2组:漂浮,通过内部通讯系统进行放松指导;第3组:漂浮,无任何听觉刺激;第4组为对照组。每人完成4次治疗。结果:各组被试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F=0.733P=0.539)。采用漂浮治疗的各组中,只有第3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犤(91.7±4.2)%vs(84.8±7.2)%犦,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该项检查的结果也有显著性差异犤(93.0±2.8)%vs(89.3±4.2)%犦。第3组被试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显著大于第2组被试(t=2.168,P=0.043)。男女被试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治疗前分别为87.68%和86.95%,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t=0.314,P=0.755)。男女被试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t=0.503P=0.620)。结论:漂浮疗法的确可以提高被试的细胞免疫功能,但是漂浮治疗中使用额外的听觉刺激可能会影响到改善免疫力的作用。性别对于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的结果在应用于临床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构建人Bcl-2基因的转基因表达载体用于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以便深入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基因机制。方法:利用RT-PCR技术,用包含bcl-2cDNA的引物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扩增得到一约为708bp的DNA片段,克隆后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经RT-PCR扩增获得的产物大小与预计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目的基因测序与国外报道的参考序列相比,序列同源性为99%。结论:以pEGFP-C1载体作为真核表达载体,形成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的融合基因,可以用于转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