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月  徐南平  李翠昌 《江西医药》2011,46(11):1005-100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发病特点、临床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4例(34.4%)患儿表现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50例(23.3%)仅有阵发性哭闹:25例(11.6%)仅有呕吐;24例(11.2%)仅有腹泻;7例(3。3%)仅有发热、哭闹;20例(9.3%)有呕吐、腹泻;15例(7.O%)有腹痛、呕吐、腹泻。17例误诊为儿内科疾病,误诊率8%。早期行B超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未行B超检查者(P〈0.005)。201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9例(99%).失败2例(10%)。16例肠套叠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伴肠坏死.术后1例死亡。结论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以4—10个月龄最多见。早期应行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行空气灌肠,整复率高。  相似文献   

2.
魏晰  王涛 《江苏医药》1994,20(12):699-699
成人慢性肠套叠并不罕见,但其临床症状颇不典型,常被误诊。我院从1983~1993年共收治本病18例,术前多数病例(14/18)未能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男:女=1:0.8。年龄20~72岁。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20天,最长105天,平均42天。入院前就诊次数最少4次,多者达20余次,平均11次。均经手术治愈。临床表现:本组18例均有阵发性腹痛,其中伴呕吐3例,3例有腹泻,2例便秘,5例大便不规则,7例有脓血便,12例有腹部包块。入院时均未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辅助检查:血红蛋白70g/L者1例,其余无异常。白细…  相似文献   

3.
吴良云  史平淮 《江苏医药》1996,22(2):110-110
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成人胆总管囊肿12例,除1例合并胆道出血行囊肿空肠吻合外,其余11例均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无手术死亡,远期疗效良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0年~1994年.收治成人胆总管囊肿12例中男2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5。年龄18岁~64岁,平均36.6岁。二、临床表现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痛11例(91.7%),黄疽7例(5.3%),腹块5例(41.7%),兼有腹痛、黄疽、腹块三联征者4例(33.3%)。其中1例表现为上腹痛、呕血、便血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1例表现为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10天…  相似文献   

4.
脐疝常见于儿童,并多在2岁内脐孔缺损自行闭合,只有不到5%的脐疝迁延至童年,成人脐迹则更为少见。作者自1994年至1997年7月诊治36例成人脐疝,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6例中女33例,占97.7%;男3例,占8.3%。年龄13~71岁,平均32.3岁。除1例为中国黄种女性外,其余病例均为圭亚那人,其中黑色人种34例,占94.4%,包括非洲黑人(Afro-Guyanese)31例,印巴黑人(Indo-Guyanese)3例。白色人种1例,占2.8%。二、临床表现脐部可复性包块伴腹部除痛不适25例,占69.4%。脐部难复性色块伴腹痛、恶心、呕吐11例,占30…  相似文献   

5.
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效果。结果 244例均以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确诊和整复治疗,成功达210例(85.3%)。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阵发性腹痛59例,恶心呕吐36例,腹部包块40例。引起肠套叠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11例)、良性肿瘤(15例)和恶性肿瘤(10例)。59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钡灌肠复位。62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腹痛者35例.恶心呕吐者16例,肛门排气排便停止或减少者10例,黑便或血使者8例,腹部包块者3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术前确诊23例;31例行手术的患者中28例为肠道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占20例,恶性肿瘤占8例。结论病理因素是成年人肠套叠的主要戍因;CT检查的特异性征象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成年人肠套叠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可作为成年人肠套叠的首选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 979~ 1 998年共手术治疗成人肠套叠64例 ,现就临床诊治情况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4例中 ,男性 36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 8~ 80岁 ,平均年龄 45 6岁。发病年龄高峰为 40~ 60岁。1 2 临床表现 腹痛 60例 (93 75% ) ,呕吐 39例(60 94% ) ,腹胀 2 9例 (45 32 % ) ,腹部压痛 39例(60 94% ) ,腹部包块 32例 (50 % ) ,便血 31例(48 44% ) ,急腹症型 35例 (55 6% )。1 3 术前诊断 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仅 2 2例(34 9% ) ,其余为腹部包块待查 6例 ,肠梗阻 1 5例 ,急性阑尾炎 5例 ,阑尾脓肿 2例 ,肠…  相似文献   

9.
周谦证  唐洪海 《江苏医药》1997,23(5):370-371
我院自1984年~1995年共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3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小60天,最大26岁,其中1岁以下3例,1~10岁18例,10岁以上2例。术前单纯黄疽者IO例,腹部包块1例,腹痛2例,黄恒、腹部包块8例,腹痛、黄疽、腹部包块2例。化验检查:黄疽指数在SO单位以上者9例,总胆红素大于34Zpmol/L者5例,直接胆红素大于25.6umol/L者5例,ALT增高者8例。本组病例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属1型者16例,四型5例,利型1例,V型1例。二、手术方法(l)囊肿外5!流术1例。患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肠套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及空气灌肠整复确诊的小儿肠套叠合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的声像图表现。结果:65例中回盲型38例(58.5%),回结型25例(38.5%),结肠型2例(3.1%),65例于肠套叠包块内及其附近可见符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的肿大淋巴结,其中28例于肠套叠包块附近另见肿大淋巴结。结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40年成人急性小肠梗阻病因的变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近40年间成人急性小肠梗阻病因的变化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年间经手术证实的成人急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年间共收治成人急性小肠梗阻患者2755例,其中男1920例,女835例,男:女为2.3:1;年龄13~88岁,60岁以上者占13.8%;农民1698例,占61.6%。病因中粘连性肠梗阻1122例(40.7%),腹外疝823例(29.8%),肠扭转433例(15.7%),肠套叠247例(8.9%),肿瘤67例(2.4%),蛔虫32例(1.1%),粪石18例(0.7%),肠炎性疾病8例(0.3%),先天畸形5例(0.2%);术后总病死率为4.9%。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随年代发展其发病率有所上升,腹外疝、肠扭转、肠套叠、粪石肠梗阻等因素随年代发展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胆系疾患,多发于儿童,60%发病于10岁以前。我院1981年~1990年先后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6例,兹报告及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6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1.6。年龄最小为44天,最大为62岁,<10岁11例,成人5例。二、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就诊时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等,具有典型三联征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丽媛 《医药世界》2009,(12):823-82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成人肠套叠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套叠类型及病因。结果:11例肠套叠患者中,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例肠套叠包块随访中自行消失,全部资料超声图像典型,其中小肠-小肠型5例,回肠-结肠型4例,结肠-结肠型2例,病理证实为肠道脂肪瘤1例,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瘤2例,盲肠炎症1例,Meckels憩室1例,肠癌3例,炎性纤维性息肉2例,1例肠套叠包块自行消失。结论:彩超诊断肠套叠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及发现病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肠套叠是常见的急腹症,约占各类肠梗阻的4%。从病理和生理上看,肠套叠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变化。局部表现为在肠套叠以上的肠管蠕动增强,随后造成肠内积液积气及肠管扩张,肠套叠以下的肠管明显塌陷或有少量积粪。临床常以腹痛(小儿常阵发性哭闹)呕吐腹胀,腹部包块,停止排便就医。本组17例肠套叠系我院多年来门诊和住院就诊患者,均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治愈,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力 《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24-22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268例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肠套叠患者。使用仪器飞利浦5500及飞凡,患者取仰卧位,探头至上到下进行横切、纵切、斜切等多切面扫查,重点为右上腹结肠肝曲及回盲部,发现包块后,仔细观察包块的部位、大小、回声特点,并测量其范围。结果268例,年龄在2月-82岁之间;其中成年人7例,22~82岁;10岁以下为多;3月~31月为78例,268例中男性占190例,女性占78例。包块范围2.0—7.8cm之间,部位以右下8腹例,上腹部占12例,右侧腹34例,左上中腹占侧25例,余均位于右上腹部。伴有肠管局限性扩张62例,肠梗阻9例,肠间隙积液占83例,腹腔淋巴结58例。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率文献报告为4~7.2%[1]。我科1985~1995年共收治子宫内膜癌70例,其中卵巢转移7例,占10%,现对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一、一般资料本组7例年龄44~67岁,平均57岁。7例均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其中4例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占57%)。腹部包块2例(28.6%)。单侧卵巢受累2例,双侧卵巢受累5例。采用国际FIGO1989年的分期法,本组且。期4例,Ⅲc期、Ⅳa期和Ⅳb期各1例。7例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卵巢转移癌5例,另2例根据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结果诊断。腺癌(Ⅱ~Ⅲ级)4例,乳头状腺癌(Ⅱ…  相似文献   

17.
我科1985年至1995年间对36例成人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经胃窦后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9例;男女比例1:4.1。年龄15~69岁,中位年龄24.6岁。所有病例均经B超及手术证实。根据Todani改良分类,Ⅰ型34例,Ⅳ型2例。临床表现:右上腹不适及疼痛33例(92%),黄疸20例(56%),寒颤发热用例(58%),腹块12例(33%),仅7例(19%)出现典型的腹痛、黄疫、腹块三联征。病史中主要的相关疾病为发作性胆管炎21例(58%),胆管结石16例(44%),未见癌变病例。二、手术方法右肋线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 994年 8月~ 2 0 0 2年 7月采用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 1 3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9例 ,女 4例。年龄 2岁以下 1 1例 ,2岁以上 2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呕吐 ,果酱样便 ,腹部包块。病期 2 4h内 1 2例 ,36h1例。治疗方法 :1、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共15例(100%),有腹部肿块者8例(53.3%),有血便者7例(46.7%);②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6例(40%),肠梗阻13例(86.7%),腹部包块疑消化道肿瘤5例(33.3%),急性阑尾炎1例(6.7%);③引起肠套叠的病变有:小肠肿瘤7例(46.7%),小肠憩室2例(13.3%),盲肠游离症1例(6.7%),结肠肿瘤4例(26.7%)等;④本组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①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小肠病变,且以小肠肿瘤最多见;②钡剂灌肠摄片、B超、纤维结肠镜有助于成人肠套叠的诊断,CT为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③治疗首选手术,腹腔镜也可以作为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小儿肠套叠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燕 《安徽医药》2004,8(6):461-461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典型症状腹痛、血便、腹部包块诊断一般不难.但以腹泻首诊于肠道门诊时则容易误诊.近10年来,我们以腹泻收治小儿肠套叠3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