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肌肉骨膜瓣、松质骨颗粒和骨髓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中的影响.[方法]制作家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在缺损区用肌肉骨膜瓣、松质骨颗粒及骨髓进行联合移植,于术后第1、2、4、6、8周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VEGF在骨缺损修复不同阶段中对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表达程度不同,在术后1~6周时(即软骨内化骨阶段),新生的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内均可见大量的VEGF,其高峰出现在第4周.[结论]VEGF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联合移植有利于骨缺损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复合肌肉瓣修复长段骨缺损过程中,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用磨钻造成左桡骨中段1/3处直径为20mm的骨缺损,用骨蜡封闭骨髓腔,取髂骨骨松质、骨髓和桡骨处的肱肌瓣联合移植于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右侧用同样方法制成同样大小的骨缺损,仅将肱肌瓣移植于骨缺损处,任自然生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d及1,2,4,6,8,10周处死动物,取材,固定,切片进行HE染色及TGFβ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术后3d时实验组白兔骨缺损组织细胞中的TGFβ表达呈弱阳性,1周时呈阳性,2周时呈强阳性,4~6周时呈弱阳性,8~10周时呈阴性;对照组的TGFβ表达在术后2周时呈阳性,1,4周时呈弱阳性.[结论]TGFβ是骨缺损修复中的重要因子,而复合肌肉瓣修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松质颗粒加骨髓联合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行骨缺损术后 3d和 1,2 ,4 ,6 ,8周处死白兔取材 ,标本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 3d时均见有炎症反应 ,未见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在 1周时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呈弱阳性 ,在 4周时实验组中的表达呈强阳性 ,2 ,6 ,8周时表达呈阳性 ,对照组中在 4周时表达呈阳性 ,1周时表达呈阴性 ,2 ,6 ,8周时表达呈弱阳性 .[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重要因子 ,骨松质颗粒加骨髓联合移植修复的方法能够明显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冷冻异体骨加TGF-β1和bFGF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TGF - β1和bFGF在经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促进骨愈合的作用。 方法 以家兔作为实验动物 ,修复桡骨 1.2cm缺损。冷冻处理后的异体骨加纤维蛋白载体携带bFGF和TGF - β1移植作为实验组 (A组 ) ,自体桡骨移植 (B组 )和单纯异体骨移植 (C组 )作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拍摄X线片 ,同位素骨扫描计数分析和HE染色组织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X线检查自体移植较异体移植提前愈合 ,同位素扫描计数分析 2周后A和B组明显优于C组 ,并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组织学观察异体移植骨切片可见明显的髓腔内诱导成骨相。结论 TGF - β1和bFGF能明显促进异体移植修复骨缺损中的骨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续断在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对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家兔随机分成5个组,在双侧桡骨中段制作20mm长骨缺损模型.取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于骨缺损处.实验组用续断按照20g/kg剂量混合于饲料中喂养,对照组单纯喂养饲料.于术后1,2,4,6,8周行X线检查后取骨痂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BMP-2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1周时BMP-2呈弱阳性表达,2周时呈阳性表达,4周时呈强阳性表达,6周及8周时呈阳性表达.对照组4周时呈阳性表达外1,2,6,8周时均呈弱阳性表达.实验组1周时较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2,4,6,8周时实验组BMP-2基因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4周时表达量增加最明显.[结论]续断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加BMP-2基因表达的作用,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修复兔尺骨16 mm的缺损,并探讨其对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国产家兔30只(2月龄,体重2~2.5 kg,不限雌雄),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实验组,每组10只。家兔双侧尺骨中段建立长16 mm的节段性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单纯支架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支架;实验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分别于术后8、12周时,每组大体观察骨缺损区、X射线观察骨缺损处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1)大体形态观察,空白组骨缺损骨面清晰,骨缺损未能修复;单纯支架组植入材料基本降解,骨缺损部分修复;实验组植入材料大部分降解,材料与宿主骨基本融合,与宿主骨组织结合紧密。(2)X射线影像,空白组仅断端形成少量骨痂,骨缺损周围密度略高;单纯支架组和实验组材料与宿主骨间的界线模糊,皮质连续,髓腔再通,以实验组明显。(3)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空白组见纤维组织形成,骨缺损未修复;单纯支架组材料基本降解,骨缺损区可见骨小梁形成,排列混乱,纤维结缔组织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多孔钽颗粒修复犬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促进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A)、bFGF+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B)、无干预组(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示实验组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对照组12周后仍可见低密度骨缺损区域.甲苯胺蓝染色示术后8周及12周实验组B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A.术后4周实验组B新生骨形成面积明显大于实验组A(P<0.05),而8周末实验组A明显大于实验组B(P <0.05).结论 bFGF可增强多孔钽颗粒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家兔40只,10只为供骨组,另外30只在其左右桡骨制成20 mm的骨缺损,骨缺损处用供骨家兔的骨松质进行植骨.将植骨后的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活血化瘀中药饲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养,于术后1、2、4、6、8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1周时VEGF表达均呈弱阳性,4周时表达呈强阳性,2、6、8周时表达呈阳性;对照组4周时VEGF表达呈阳性,2、6、8周时表达呈弱阳性.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有明显的成骨和促进血管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量与骨缺损修复时间的关系.[方法]取新西兰家兔30只,于右侧桡骨钻出直径为20 mm的骨组织,制作骨缺损模型,钻取自体髂骨骨颗粒,并移植于右侧桡骨骨缺损区域.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4周、6周、8周时处死动物取材,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并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基因表达量.[结果]术后第3日、1周、2周、4周、6周、8周时骨缺损区域V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8,1.00,0.88,3.40,1.71,1.17.[结论]VEGF基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表达量在术后3 d及第4周时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10.
红骨髓-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红骨髓 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形态变化过程 .[方法 ]在 2 4只家兔双侧膝关节制作 3 0mm× 6 0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区 ,随机分成红骨髓 骨膜复合移植组和单纯骨膜移植组 ,通过肉眼、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方法 ,观察不同时期修复组织的形态变化 .[结果 ]红骨髓 骨膜复合移植组于术后第 8周、单纯骨膜移植组于术后第 12周修复组织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排列接近正常软骨组织 ,单个修复细胞面积达到正常软骨细胞水平 .[结论 ]红骨髓 骨膜复合移植组和单纯骨膜移植组均能够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而红骨髓 骨膜复合移植组的修复时间明星短于单纯骨膜移植组  相似文献   

11.
Bonerepairisaverycomplicatedprocessanditisinfluencedbymanyfactors,includingbonebed ,boneformingcellinthebonebedandlocalgrowthfactor Beta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TGF β)isaveryimportantbonegrowthfactorandplaysanimportantregulatoryroleinbone growingandremodeling SincetheadventofNanotechnology ,nanoceramicmaterialcanbesynthesizedmoreconveniently Somescholarshaveexperimentedbymakingcomparisonsbetweentheeffectsofhydroxapatite (HA )andnanoHAwithcollagen (Co)compoundtorepairbonedefectsinarabbi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每只兔右侧桡骨以桡骨隆凸处为中心造成10mm长的完全骨-骨膜缺损。实验组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7天、14天、21天往骨缺损处局部注射100μl含游离bFGF50ng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注射100μl的生理盐水。术后2周、4周、8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组织学检查等相关指标检测,分析两组骨缺损处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1)X线检查: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桡骨骨缺损断端出现骨痂并相对生长,骨缺损断端间骨痂逐步增多,骨缺损断端间的距离逐步减小,而对照组骨痂较少。(2)单光子骨密度(BMD)测定: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桡骨断端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新生骨组织的形成量逐步增多,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动物体内骨缺损局部应用显示良好的成骨作用,对骨缺损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间充质细胞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骨缺损后往左侧缺损区内植入自体红骨髓作实验组 ,右侧未植入移植物的作对照组 .术后第 3,5 ,7d和第 2 ,4周分期取材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间充质细胞的动态变化 .[结果 ]术后第 7d ,两组新生血管周围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 .第 2周 ,实验组成骨细胞变为骨细胞 ,而对照组细胞变化不明显 .第 4周 ,两组血管周围间充质细胞呈扁平形 ,胞质内细胞器稀少 .[结论 ]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早期新生血管周围间充质细胞有成骨潜能 ,红骨髓对其成骨有明显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12月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5~3.0 kg,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每组24只,2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A组(实验组):骨隧道的腱骨间隙填注入TGF-β1和b FGF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B组(对照组):骨隧道腱骨间隙填注入纤维蛋白凝胶,术后4、8、12周不同观察节点猝死动物观察2组移植ACL的组织学形态、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并比较。 结果 组织学方面:术后4周,2组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可见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开始形成,A组多于B组;术后8周,A组可见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已经开始排列有序,并出现排列密集的Sharpey纤维,B组Sharpey纤维较少;术后12周,A组韧带止点结构排列较有序,新生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及骨细胞趋于成熟,隐约可见到“潮线”样结构,B组结构仍然不清晰。在术后每个观察节点,A组的新生骨量在逐渐增多,并且在同一观察节点要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力学方面:术后4周A、B组最大抗拉力载荷分别为(72.69±5.09)N、(61.59±5.82)N,8周(83.00±5.24)N、(73.93±8.89)N,12周(102.39±6.42)N、(85.12±9.59)N,2组力学均有提高,A组平均抗拉力载荷均明显大于B组(均P<0.05)。 结论 TGF-β1、bFGF复合物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后腱-骨愈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动物体内促组织工程骨成骨及血管化手段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能否修复大动物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筋膜瓣能否及如何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及血管化的过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作为空白组,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肌缺损,缺损内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检查、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27只中国青山羊根据骨缺损植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 经诱导分化的BMSc)。组织工程骨组和筋膜瓣组分别取9只山羊的BMSc体外进行诱导分化,之后与CHAP复合。制备皮下带蒂深筋膜瓣。各组按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植入到骨缺损内。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组织学(V-G染色)检查,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术后各项检查结果表明,空白组山羊胫骨2cm的骨缺损是其自身无法修复的,因此是一个理想的骨缺损模型。单纯材料组未能修复骨缺损,仅表现出一个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组织工程骨组可基本修复骨缺损,在成骨质量和血管化过程方面表现出较理想的结果;筋膜瓣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为满意,成骨质量和血管化程度亦高于组织工程骨组。结论:山羊胫骨2c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骨,符合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成骨的作用是通过其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这一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下颌骨缺损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颌骨缺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在12只杂种狗中制作下颌骨缺损模型并分别植bFGF 自体髓和bFGF bBMP,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植入后2、4、8、12周作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早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成骨更好、较单纯对照成骨好,但到8周后,所有实验组成骨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地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17.
去抗原牛松质骨块/bBMP复合材料修复兔长骨骨缺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探讨大块异种骨的制备及其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大块的牛松质骨制备成消除抗原性的载体,与牛骨形态发性蛋白(BMP)组合构成去抗原牛松质骨块/bBMP复合材料,采用兔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研究去抗原质骨块/bBMP复合材料在修复骨缺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