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继发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胸/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巨大ASD患者62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X线透视监护下,根据ASD边缘不足情况分别制定封堵策略,选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封堵治疗,记录围术期并发症,随访复查7 d、6个月、18个月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片和临床事件(心包填塞、心脏破裂、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死亡).结果 56例巨大继发孔ASD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90.3%.6例患者试封堵失败,根据分型分别为后缘并下腔静脉缘不足型3例,主动脉缘并下腔静脉缘不足型3例.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封堵器脱落2例、房间隔残缘断裂1例,3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房间隔补片修补术.一过性ST段抬高和一过性黑矇各1例.术中及随访期间无临床事件发生.结论 巨大ASD 可以行介入封堵治疗,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有封堵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1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开胸直视关闭术,虽然手术病死率低,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且手术创伤大[1].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20 a来相继研制出了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装置,由于这些装置递送鞘大、操纵复杂、难以回收及装置的支架断裂、移位和栓塞及术后较高的残余分流率等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的疗效。方法 :全组 14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ASD缺口直径为 8.0~ 2 8.0 (16 .4± 6 .0 )mm。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下 ,经静脉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 ,并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14例ASD缺口直径的球囊测值为 7.0~ 36 .0 (19.0± 7.0 )mm ,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8.0~ 38.0 (2 0 .0± 6 .0 )mm。 13例置入封堵器获得成功 ,1例封堵器固定不稳定撤出 ,1例术后超声检查显示有残余分流 ,1周后复查消失。结论 :应用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和评价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性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诊断均经临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继发孔型ASD ,以TTE多切面测量所得的房间隔伸展径、最大ASD缺损径、缺损周边残余组织的厚薄、硬度来选择合适型号的闭合器,随访有无残余分流及是否影响腔静脉及瓣膜功能,记录临床事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结果 1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其中包括6枚型号4 0mm的封堵器,1枚型号4 2mm的封堵器。5例采用AGAAmplatzer封堵器,14例采用国产心健TM封堵器。术中1例,封堵失败,1例封堵器脱落,转胸外科手术。术后即刻17例无残余分流,2例微量分流;术后随访无血栓形成及封堵器移位、脱落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latzer伞堵闭巨大ASD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应注意防止封堵器脱落 相似文献
5.
《临床军医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采用小腰大边型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SO)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7年3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ASD合并ASA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术前行经胸超声(TTE)或经食道超声(TEE)检查,诊断为ASD合并ASA。其中,合并多个(2个及以上)缺损的患者45例,测量ASA基底部直径为10.0~36.0 mm,平均直径(22.2±6.2)mm;缺损直径为3.0~16.0 mm(多发缺损以较大孔直径为主),平均直径(8.6±3.1)mm。术后1、3、6个月行TTE复查,并观察患者的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小腰大边型ASO,封堵器对毗邻结构均无影响。术后即刻,TTE示70例完全闭合,8例有少量残余分流但无血流动力学意义,完全闭合率89.7%(70/78);术后1个月复查TTE,有3例微量残余分流,完全闭合率96.2%(75/78);术后6个月复查TTE,有1例微量残余分流,完全闭合率98.7%(77/78)。术后3 d,1、3、6个月TTE测量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较术前缩小(P<0.05)。手术过程未出现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腰大边型ASO封堵ASD合并ASA,可以避免使用多个封堵器,最大限度的遮盖缺损和ASA,明显降低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新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小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女1例,男2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根据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先选择合适球囊和封堵器进行球囊扩张和缺损封堵,术后3d出院,出院后予阿司匹林(每天3 ~5 mg/kg)口服.结果 第1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Ⅱ),存在3个分流口,前两者相距5.4 mm,后两者相距3.6 mm,中间孔距主动脉瓣13.2 mm,距左房室瓣10.3 mm,房间隔长约28 mm,选择25 mmCribriform封堵.第2例心脏超声示有2个分流口,两者相距3 mm,房间隔长度为35 mm,术中选取25 mm Cribriform封堵器.第3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多发),术中选取30 mm Cribriform封堵.所有封堵器释放后位置好,心脏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Cribriform可应用于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二孔型房间隔缺损(以下简称ASD)是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总发病率的7%。多年来,选择外科开胸手术矫治是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未经治疗的患者随年龄增长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充血性心衰及肺动脉高压等。但多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本中心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um defect,A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在本中心就诊的2002-09至2013-12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的71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其中男247例,女465例;年龄3~67岁,体重12~70 kg。结果 手术成功率99.0%(705/712)。5例因缺损直径较大或边缘不足导致试封堵失败,择期性行外科手术修补治疗;2例释放后即发现封堵器移位,立即通知外科及时开胸手术;置入封堵器直径为10~44 mm,中位封堵器直径28 mm。特殊病例有:20例多孔,1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1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缺同期行介入治疗,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PDA同期介入治疗。近期并发症包括: 封堵器移位(2例),心律失常(3例),无脑梗死或空气栓塞,平均2.2年(1~4年)的随访中出现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结论 ASD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近远期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监测的方法和价值。方法9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室间隔缺损(YSD)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超声监测下8例ASD封堵成功,1例因缺损口太大,封堵器无法固定而失败。14例VSD封堵成功,其中1例VSD术后有轻微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监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监测经导管引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TTE检查确诊ASD适合做封堵术的9例患者,术前多个切面综合测量ASD的直径,然后在术中监测经导管引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的全过程,封堵术后即刻、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 a随访TTE,观察封堵效果、封堵器周边有无分流.结果9例ASD患者,除2例因缺损口过大(最大伸展径大于38 mm),选用最大的封堵器无效而放弃封堵外,其余7例均成功封堵,术后TTE未见残余分流.结论TTE对ASD封堵术前病例的选择,封堵术中监测及封堵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种建立轨道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经肺动脉途径和经腔静脉途径建立轨道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76人,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并发症、使用手术器械数量、手术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腔静脉组X线透视时间(19.37±5.63min)少于肺动脉组(27.62±10.55min),P<0.05,腔静脉组使用手术器械数量(84条)少于肺动脉组(236条),P<0.025。结论: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经腔静脉途径建立轨道法可减少X线照射量,节省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E筛选27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经TTE引导进行封堵术.结果 2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Amplatzer封堵术,24例无残余分流,3例残余分流(〈2mm),术后1个月复查分流消失.结论 TTE在ASD介入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40岁以上患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意愿分为介入治疗组(以下简称介入组,共137例)和外科手术组(以下简称外科组,共96例).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率、住院天数、输血量和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年龄[(49±8)岁和(48±7)岁,P=0.135]、性别构成比和术前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外科组较介入组缺损直径大,分别为(24.9±6.8)mm和(18.9±5.4)mm(P<0.001).两组技术成功率(97.1%和100%,P=0.151)和残余分流率(0.7%和0%,P=0.583)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死亡,但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30.2%和16.1%,P=0.015)和输血量[(273.1±491.5)ml和0 ml,P<0.001]高于介入组,住院时间[(12.0±4.0)d和(4.6±3.3)d,P<0.001)]和操作时间[(212±36.5)min和(60.0±17.7)min,P<0.001)]均长于介入组,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9839.6±7533.1)元和(39570.0±5929.5)元(P<0.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对于40岁以上ASD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4~ 46岁 (平均 2 5岁 )。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2~ 2 8mm ,平均 (18.5± 6 .1)mm。在透视及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1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 (2 5 .2± 8.3)mm(15~ 36mm) ,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2 5 .4± 7.7)mm(15~ 36mm)。 11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术中无并发症。 2例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1周复查均无分流。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