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方法:选取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300例,以单双号抽取方式随机抽取两组(n=150),分别为对照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表面黏膜局部麻醉基础之上,对照组患者间断性注射1~2 mg/kg丙泊酚复合2μg/kg芬太尼复合麻醉剂摄入静脉,观察组使用咪达唑仑10 m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 mg,分别加入0.9%Na Cl注射液至10 ml,缓慢静脉推注。各自推注3 ml左右,随后检查患者身体感知能力、生命体征,患者在无知觉、无痛苦情况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记录过程中对镇静效果进行评分,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剂之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身体各反应情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中140例患者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对照组仅有80例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在电子支气管镜的检查之前,患者表面黏膜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5 mg/kg,复合芬太尼2μg/kg的镇静作用显著,在临床用药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在小儿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分成3组,3组患儿支气管镜检查前均以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A 组在行支气管镜检查前5 min 给予咪达唑仑0.15 mg/kg 和生理盐水5 mL 静脉推注;B 组在行支气管镜检查前5 min 给予地西泮0.2 mg/kg 静脉推注;C 组行支气管镜检查前5 min 给予生理盐水5 mL 静脉推注。观察 3组患儿用药前(M0)、进声门时(M1)、进声门后(M2)、检查结束后1 min(M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变化以及患儿的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结果C 组 M1、M2时 SBP、HR明显高于 M0的基础值(P <0.05)。A、B 组 M1、M2时 SBP、HR 高于同组 M0的基础值(P >0.05),A、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组与 C 组在镇静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与 B 组在遗忘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合并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孟杰 《中外医疗》2013,32(2):113-1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13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1.0μg/kg辅助硬膜外麻醉;B组为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辅助用药。观察术中镇静效果、遗忘程度、术中牵拉反应情况以及术中不良事件等异同。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中镇静效果好、遗忘程度高、牵拉反应不明显;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有良好镇静遗忘作用,能够减弱牵拉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黎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23-1025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A组)和常规对照组(B组)各52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常规以2%利多卡因喷鼻腔、咽喉部4次,表面局部麻醉,1.5 ml/min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A组检查前5 min缓慢静脉输注咪达唑仑3.0 mg+芬太尼50 μg;B组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2组患者均在用药后2 min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2 min(T1)、用药后5 min(T2)、用药后10 min(T3)、用药后15 min(T4)及用药后30 min(T5)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中断检查及不良记忆等不适反应。结果:A组T1~T3 SBP、T1~T4 MAP和HR均较T0降低(P<0.05~P<0.01),而T5 SBP、T1~T4 MAP和HR及T1~T5 R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4 MAP和HR均较T0和A组增高(P<0.05~P<0.01),2组SpO2均较T0下降(P<0.01),但B组T1~T4 SpO2均低于A组(P<0.01)。B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和不良记忆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A组高(P<0.05~P<0.01),B组8例因刺激过大而中断检查。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是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良好镇静的理想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B组于静注前先用2%利多卡因3~4ml表面麻醉,两组均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1~0.02mg/kg,芬太尼0.2~0.4μg/kg,丙泊酚1~2mg/kg。插镜过程中出现体动酌情追加丙泊酚20~30mg。观察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及胃镜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评估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胃镜经咽时A组心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的总用药量A组明显大于B组(P0.01);镜检时间、苏醒时间及自动离院时间比较,A组较B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再复合丙泊酚及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有利于减轻胃镜插管时的不良反应,可维持麻醉的平稳性,是无痛胃镜检查较理想、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临床操作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根据受检者的意愿分为无痛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无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和呼吸变化及耐受性。结果无痛治疗组36例受检患者血压轻度下降、心率轻度增快、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顺利完成相应检查及治疗,无明显不适应感,无痛苦及精神创伤,完全清醒后平均20min离开检查室。常规治疗组54例受检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检查后均感痛苦及精神创伤。结论局部麻醉+(芬太尼、咪达唑仑)镇痛镇静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舒适度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安全、操作简便。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B组(氟哌利多复合度冷丁组).记录两组病人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术中镇静和遗忘率.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A组镇静效果好的有46例,占92%,效果差的有1人.而 B组镇静效果好的只有8例,占16%.A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明显好于B组. 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可安全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术后遗忘效果满意,有利于病人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马玲玲 《中原医刊》2011,(17):49-50
目的观察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联合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按意愿分为两组,无病组38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麻醉,无痛组在局部麻醉基础上应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术前、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端血氧饱和度(SpO,)变化,同时观察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中无痛组MAP及HR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痛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联合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 将拟行气管镜检查患者320例分为观察组164例和对照组1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术前、术中全程及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频繁咳嗽、痛苦惊恐感、术后不良记忆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低血压、术中缺氧、术中低血压、术后缺氧、术后心率波动及术后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术前缺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术前、术中心率波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频繁咳嗽、痛苦惊恐感及术后不良记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是一种是舒适、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静脉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接受支气管镜检查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局部麻醉,观察组在局部麻醉基础上加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异丙酚,监测两组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氧饱和度。对实验组按Ramsay法进行镇静分级评估,记录实验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时间,调查两组患者对检查过程的遗忘和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脉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但都较安全。麻醉诱导时间为1.2~10.7 min,平均4.5 min;麻醉时间为3.2~34.2 min,平均8.1 min。观察组有18例发生遗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异丙酚麻醉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改良颈椎固定器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6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检查中应用改良颈椎固定器并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35.24±6.34)分,与对照组的(46.30±8.0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咯血、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改良颈椎固定器及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实验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口腔和鼻腔两种不同途径麻醉方式对患者耐受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做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鼻腔和口腔将地卡因麻醉药喷入,每次5喷,间隔10 min喷1次,连续4次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5 mL经口腔雾化吸入20 min后,采用经鼻腔和口腔将地卡因麻醉药喷入,每次5喷,间隔10 min喷1次,连续4次治疗方法。比较插管中患者的耐受度。结果观察组的不适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不同途径麻醉方式各有优缺点,注意麻醉药喷入方法的正确性及麻醉时间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术中呛咳、恶心、呕吐、咳嗽等不适,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眼科显微器械两种不同清洗方法的合格率和报残率,探索适宜眼科显微器械的清洗方法。方法比较由我院眼科手术室负责清洗6个月和消毒供应室负责清洗6个月眼科显微器械的合格率和致残率。结果眼科手术室负责清洗的6个月共4408件显微器械,报残数12件(0.27%),抽检60件隐血阳性2件,目测全部合格;消毒供应室6个月清洗3884件,报残数33件(0.85%),抽检60件隐血阳性1件,目测全部合格。隐血阳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报残率(P<0.05)差异显著。结论眼科显微器械进消毒供应室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致残率高,除减少运送过程碰撞,加强清洗人员培训外,需要采用适合的清洗方法以保护显微器械。  相似文献   

15.
郭丹 《当代医学》2021,27(28):27-29
目的 探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12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围术期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和疼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促患者术后康复及改善患者情绪、疼痛、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46-148+152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环境、知识、心理、麻醉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全程的入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无缝隙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6.8%高于对照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咳嗽1例、气促0例、感染1例、出血0例等不良状况,不良率为6.5%,均少于对照组咳嗽3例、气促2例、感染4例、出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的疗效较理想,临床应当加大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及两者联合镇痛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 将胸外科105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静脉自控镇痛组及两者联合镇痛组各35例.比较观察3组患者术后在静止、活动、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使用止痛药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者联合镇痛组在静息、活动、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及辅助使用止痛药次数均明显低于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及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应用对开胸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A予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0.5μg/kg+阿芬太尼5μg/kg,试验组B予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0.5μg/kg+阿芬太尼10μg/kg,对照组予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0.5μg/kg,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支气管镜检查综合评分及周围毛细血管氧饱和度(peripheral capillary oxyge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声门处和隆突处的支气管镜检查综合评分比较,试验组B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进镜至鼻咽水平和通过隆突时的HR、SBP比较,试验组B较试验组A和对照组明显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00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和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插管,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组右侧总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左侧(P<0.05),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组总插管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双肺隔离的效果显著高于双腔支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熟悉各种导管的特点,并做出恰当的选择,是单肺通气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