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英  徐平 《黑龙江医学》2006,30(6):407-408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因素及术后效果.方法对18例聋哑症病人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对术前、术后及听力情况做出评估.结果 18例病人中,有17例成功地植入24导联人工耳蜗,15例术后行语言康复训练,其术后听阈和言语分辨能力均明显改善.结论①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有效方法;②应重视并做好术前检查及评估;③中耳炎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手术适宜年龄很宽,但手术年龄与术后康复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2.
何谏齐  曾秀仪 《广东医学》2007,28(3):502-503
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采用澳大利亚Cochler公司产的Nucleus 24M及Nucleus24Contour(弯曲极)成功地为2例聋者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电子耳蜗是一种电刺激系统,主要由电极、刺激器等元件构成。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中,将其活性电极放置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耳蜗内,通过刺激器给予电刺激信号经导线传输到活性电级,作用于患者耳蜗的残存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而产生人工听觉,因此,电子耳蜗又称人工耳蜗,用人工耳蜗来“替代”患者已损坏的耳蜗,使患者能感知环境的声音。通过对2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纯音听阈听力级≥90dB)行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识别率的分析,作者发现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病人仅能领悟少数单音节字符,开放式…  相似文献   

4.
徐平 《黑龙江医学》2005,29(5):321-322
在过去人们常常用铁树开花,哑巴说话来形容不可能做到的事,如今却变成了现实。目前全世界约有7万聋哑人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获得了昕力,开口说话。像普通人一样学习和生活。1人工耳蜗研究历史对听力正常的人来说,声音由空气传到鼓膜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引起基底膜的震动。基底膜上的纤毛产生了扭曲引起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从而释放出神经介质。并使位于毛细胞底部的听神经末梢纤维产生了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经螺旋神经节细胞传至中枢,产生听觉。从耳蜗至中枢传导路任何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耳聋称为感音性聋。然而,感音性聋绝大部分是毛细胞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后的疗效及言语康复效果。方法:6例重度与极重度聋患者经面神经隐窝径路埋植Nucleus-22或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术后给予数次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结果:植人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连续言语识别率由术前的0%—22%达到42%—79.5%;言语清晰度从术前的0%—46%达到53%—81%。3例患者术后完全可以利用听觉进行交流。结论:NucleusM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率高,术后经开机调试和言语康复训练,人工耳蜗装置工作状态正常。  相似文献   

7.
明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7):316-317
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为重度、极重度或全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进步,新的言语处理器、植入电极、编码方案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工耳蜗在临床的发展。高科技的产品要真正为广大患者所理解和接受,真正发挥最大功效,普及型宣传教育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科于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先后与澳大利亚和奥地利公司合作,使用Nucleus22、Nucleus24、COMBEL40+型人工耳蜗完成了11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并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系统回顾了电子耳蜗植入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展过程;从电子耳蜗植入系统、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GJB2基因突变检测及耳蜗植入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CI)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beta 2(GJB2)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GJB2基因突变患者耳蜗植入的效果.方法 对接受CI的253例患者以及作为对照的301例正常听力儿童进行GJB2基因突变筛查,并比较两组间病理性基因突变检出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对7岁以下GJB2基因突变组和GJB2基因突变筛查阴性的对照组进行耳蜗植入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内容包括声场人工耳蜗助听听阈、言语识别正确率、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测试、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比较GJB2基因突变组与对照组耳蜗植入疗效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253例耳蜗植入患者中检测出67例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现1例新突变GJB2 235delC/598G>A.GJB2基因突变患者CI术后疗效满意,且耳蜗植入后各项疗效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接受CI人群中耳聋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7岁以下GJB2基因突变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语言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方娴静  郑穗生  王龙胜  邹立巍 《安徽医学》2017,38(12):1517-1519
目的 探讨CT及MRI在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CI)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拟行CI的SNHL患者的CT及MRI图像,结合Sennaroglu分类法进行影像分类诊断.结果 87例SNHL患者的174耳中,耳蜗畸形10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8耳,半规管畸形2耳,内听道畸形1耳,中耳炎患者7例.结论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SNHL患者CI术前能提供多种信息,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是为重度、极重度聋以及全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的电子仿生装置。它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中使用的历史有20多年。人工耳蜗技术引进中国在临床中应用有11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约有4000耳聋患者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其中澳大利亚Cochlear人工耳蜗2900例,占72%,奥地利Med-el人工耳蜗800例,占20%,美国Bionice人工耳蜗300例,占8%(2006年1月各人工耳蜗厂家汇报数字)。1人工耳蜗的临床应用基础1.1人工耳蜗装置与工作原理人工耳蜗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1)体内部分(植入体);(2)体外部分(言语处理器和发射线…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电听觉的研究曹克利,师秀珍,张志勇,王轶,王直中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利用声电换能装置取代已丧失功能的耳蜗,而使聋人获得音感的,个研究通过对植入耳蜗电极的患者进行电听觉测试,了解其物理参量的特性以及与正常听觉的关系、为耳...  相似文献   

13.
14.
人工耳蜗植入的现状,经济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觉和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中相互交流的工具,语言是在听觉功能正常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听力出现障碍发生了重听以至耳聋,就难以听清或听懂别人说话,也听不清自己的发音,就难以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越来越不准确,声音也变得越来越难听懂,严重者会成为哑巴.据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我国5000万残疾人中听力言语残疾人数超过1770万,估计每年约以2~4万速度增长,若加上老年性聋、噪声性聋需要提高听力者估计在3000~4000万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能够使部分聋人“聋而不哑”,并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交往.使聋人恢复听觉或聋而不哑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和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但对极度聋的患者,以上方法则效果甚微甚至无效.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尤其是对儿童患者)则有可能使极度聋者回到有声世界,给部分耳聋患者带来福音.但有诸多因素困扰着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与社会关系较大的主要是经费不足,这在发展中国家尤显突出.本文就耳蜗植入经济方面结合我国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前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广东医学》2003,24(3):232-233
目的 比较语前聋的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有无听觉 -言语训练对手术后语言处理器调试策略的选择及听觉补偿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15例接受Nucleus2 4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按术前有无进行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调试方法 ,观察达到稳定效果的时间和最佳效果的听觉补偿水平。结果 戴助听器训练组在 ( 117 4± 3 2 1)d、无训练组在 ( 195 1± 10 2 2 )d时分别达到稳定的听觉补偿效果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两组的听觉损失均由极重度改善到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于语前聋的患儿而言 ,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的助听器配戴和听觉言语训练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感音性耳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能重新融人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虽然人工耳蜗植入后效果有较大的差异,但人们仍然在为那些重度、深度或全聋的成人或小儿重新回到这个有声世界而在作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Tian YS  Chen XW  Cao KL  Chen DY  Zuo J  Fang F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093-1096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26(Connexin26)基因(GJB2)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在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发生的几率及特性。方法选取10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语前聋为96例,语后聋为4例。自外周静脉血中提取总DNA,进行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核苷酸PCR,对扩增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检测GJB2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结果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病例中发现GJB2基因突变率最高,为34%(34/100)。其突变类型主要为235delC,占27%;同时有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的16例病例中发现2例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1例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delT961Cn。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235delC是主要突变类型,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的语后聋患者中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A1555G为常见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18.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感音性耳聋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04年4月间,采用澳大利亚Cochler公司产的Nucleus 24M及Nucleus24Contour(弯曲极)成功地为24例聋者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意外及并发症.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完善该手术配合流程。方法对303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303例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手术患者电极均顺利植入,术中检测电极完好,阻抗测试结果满意,耳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规范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手术配合流程,对该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康复状况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243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和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 介绍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术前评估:主要包括听力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和智力心理评估.手术方法介绍了不同型号人工耳蜗插入电极的要领,特别强调了24R(Contuor Advance)型植入电极时,不要主动向外拔金属丝.术后评估:采用声场啭音听阈测定及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 243例病人术后6个月用声场测听啭音语言频率平均听阚达到25~35 dB(nHE),平均(27.4±4.8)dB.开机后1年的开放词表言语分辨率平均达到87.7%.其中成人语后聋病人术后Mapping后全部能听到家人叫他名字.经2个月3~5次调试,声场测听阈在28.1±5.4dB,非限定词表(Open set)言语测听,识别率达82%~93%,平均91.6%.学龄前的语前聋儿童,开机后1~2个月,声场测听都能达到30 dB(nHL)或更佳.经过1年以上语训,测定63名可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Close set)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8.6%,非限定词表(Open set)言语测听,识别率平均达83.7%.7岁以上语前聋的儿童,开机后12个月测定26例合作语前聋儿童的Close 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1.6%,Open 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78.2%.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全聋患者的最佳选择.对语前聋患者而言,植人年龄最好在7岁前.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康复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医生和聋康老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