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咽异感症是咽症状学的主要症状之一,不仅可由咽喉疾病所致,而且与咽喉毗邻的甲状腺病变有关。咽异感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症状,患者主诉咽部肿物感但无真正的吞咽困难,而咽部检查无异常。近两年来我科收治以咽异感症为主要症状的患者25例,均采取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患者的咽异感症可能由甲状腺病变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902-1903
目的分析咽异感症在社区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对病程3个月以上被社区医生误诊为慢性咽炎的207例咽异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7例中,鼻后滴漏综合征9例、茎突过长综合征4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7例、更年期综合征6例、胃食管反流28例、咽喉反流79例、精神因素68例。结论咽异感症病因复杂,可能是全身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或惟一症状,社区医生必须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咽异感症又称咽部异常感觉综合征,为一常见病及多发症,它与中医的“梅核气”频为相似,有些医生简单地把它列为“慢性咽炎”来诊治,这是很不正确的。咽异感症与“头痛”一样是由多种多样疾病所引起的一类症状,由于其发病常为非单一疾病或单一因素所致,加之心理或神经功能性因素在其发病中又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中常见的主诉之一。业已知道许多因素均可引起咽异感症,但临床工作中仍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所困扰。有鉴于此,对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我院1994~1998年咽异感症者120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希望对咽喉异感症诊断得到启迪。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55例,女65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5.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其属机能性改变所致,故又称其为“咽神经性症”、“咽球症”。临床实践证明并不仅仅如此,本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病因复杂,与局部、全身病变及精神因素均有密切联系。为了探讨咽异感症与局部、全身疾病及精神因素的关系,本文对1992—1994年三年间所医治的60例咽异感症病例  相似文献   

6.
151例咽异感症综合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明 《长春医药》1995,8(2):12-14
对151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了纤维鼻咽喉内窥镜检查鼻、咽、喉等部位,发现患有慢性鼻咽炎者占67.56%,检查鼻咽喉均无异常发现者占20.53%;说明咽异感症的较大部分是慢性鼻咽炎患者,但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可能咽异感症是慢性鼻咽炎的主诉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33-13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咽异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依据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体征评分量表(RFS)筛选出80例有明显咽异感症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雷贝拉唑20 mg,治疗8周;实验组口服雷贝拉唑的同时给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两侧交替,连续10次。8周后评估RSI得分和咽异物感评分,比较两组间评分差别,并根据患者咽异感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RSI评分和咽异物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咽异感症的疗效好于应用单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咽异感症30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咽异感症病因。方法 对门诊300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在分析。结果 自耳鼻咽喉疾病引起者占61.3%(184/300);由其它器官疾病引起者占30.7%(92/300),其中最多见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因素及功能失调占4.3%(13/300);原因不清者占3.7%)11/300)。结论 咽异感症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仍以耳鼻咽喉科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9.
咽异感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大量统计学资料显示咽异感症与胃食管返流有关,反流物可以通过胃酸及胃蛋白酶对咽喉的黏膜和神经造成影响,这种影响还可以改变咽喉部的菌群.本文综述了胃食管返流与咽异感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咽异感症上消化道X线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咽异感症上消化道X线检查的临床价值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放射科(410600)徐石春关键词咽异感症分类号R571咽异感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咽部症状。引起咽异感症的原因很多,多数病例在确诊前需选择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本文对81例咽部症状典型病例作了上消化道检...  相似文献   

11.
80例咽异感症的食管镜检查分析刘国斌关键词:咽疾病/诊断;食管炎,慢性;食管镜检查咽异感症为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为探讨咽异感症与慢性食管炎的关系,我们于1986年10月~1992年12月对80例咽异感患者进行了食管镜检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咽异感...  相似文献   

12.
咽异感症是指病人咽喉部的一种自觉症状,包括痰粘、蚁爬、闭塞、压迫、不适、干燥、灼热等异常感觉,在排除产生咽喉异常感的明显器质性疾病(特别是血液和肿瘤等病变)以后,方可诊断本症。  相似文献   

13.
王志红  高潮 《安徽医学》2000,21(3):13-14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4年一1998年就诊于耳鼻喉科的75例咽异感症病人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食管炎47例,食管或贲门癌5例,胃炎16例,胃溃疡4例,胃粘膜脱垂症2例,无病变1例。其中33例经抑酸、抗反流治疗1~2周,29例症状消失。结论: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多种原因引起的胃液或合并肠液食管-咽喉反流密切相关,常规纤维胃镜检查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主诉症状之一。我国远在宋代已知有“梅核气”。目前在临床上 ,常将咽异感症一词用以泛指除疼痛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尤其是病期较长者 ,常兼备器质性和精神性两种因素 ,或咽器质性疾病为时既久 ,精神疑虑随之而生。女性患者多于男性。1 临床资料1.1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科共接诊咽异感症[1] 患者 5 98人 ,男 6 8人 ,女 5 30人 ,男女之比为1∶7.8,年龄 14岁~ 6 8岁 ,病程 1个月至数年不等。症状多样 ,球塞感、瘙痒感、粘着感、烧灼感、无进食困难的吞咽梗阻感、蚁行感、颈部…  相似文献   

15.
普霞  贾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953-953
咽异感症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痰黏着感、烧心感等,且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综合征[1]。耳鼻喉科医生在诊治以咽异感症为主诉的患者时,注意力多集中在咽、喉和颈部病变。我科在2004年1月-2007年12月诊治23例以咽异感症为主要表现的反流  相似文献   

16.
<正>秋季天气干燥,如果喝水不够,说话较多,加上受风沙、粉尘等外界刺激,极容易患上秋季咽痛症。秋季咽痛症是指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咽异感症、喉癌等秋季多发的咽喉疾病。现就秋季咽痛症的临床症状和应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许建忠 《吉林医学》2014,(26):5817-5817
目的:总结分析多虑平联合咽喉冲剂在咽异感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咽异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咽喉冲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虑平联合咽喉冲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虑平联合咽喉冲剂对于咽异感症患者具有缓解抑郁和提高疗效的双重作用,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咽异感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的咽部症状 ,其病因可有全身、局部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1] 。本文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 45 9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以探讨追踪咽异感症的各种病因 ,并对咽异感症的诊治提供基础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5 9例 ,男 2 0 1例 ,女 2 5 8例 ,年龄 12~61岁。全组病例均有咽喉部球塞感、紧迫感、粘着感或蚁行感等但无咽下困难。1.2.  方法  45 9例患者均接受耳鼻咽喉常规内窥镜检查。具有上消化道相关症状 175例 ,其中 15例接受食管测压检查 ,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肿瘤首诊为咽异感症朱玉芳上海铁路中心医院耳科200072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患者常诉咽部似有物梗,或有刺、蚁走感等症,祖国医学称谓“梅核气”。咽异感症其实是一种症状,原因复杂。可由器质性病变与非器质性病变引起。以后者为多,且多发于中老...  相似文献   

20.
咽异感症中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早在隋朝就有类似此病的记载,其病症状犹如梅核阻塞咽喉。咽异感症产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致病因素繁多,有时器质性疾病与精神因素同时存在,构成复杂的病因,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多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收集我院门诊自2002年2月起根据郑中立等著《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