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75-78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PEG-ASP)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6年7月115例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其中PEG-ASP一线治疗患者54例为PEG-ASP组,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一线治疗患者61例为L-AS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指标包括完全缓解(CR)率、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PEG-ASP组与L-ASP组患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1.85%和47.54%,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00%和69.64%,总生存率分别为92.00%和89.29%,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G-ASP组患者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L-ASP组(P<0.05)。结论培门冬酶作为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药物,其治疗效果与L-ASP相当,但含PEG-ASP的治疗方案引起肝功能损伤和过敏反应的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在成人ALL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叶丽  虞国慧  潘明  丁美琪  郭峰 《安徽医药》2011,15(3):365-366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5例应用L-ASP疗程及不应用L-ASP的疗程不良反应比较,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应用L-ASP疗程可出现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其他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黄疸、肝酶升高、焦虑高于未应用L-ASP疗程。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不良反应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培门冬酶(PEG-ASP)是一种对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进行聚乙二醇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的一线药物之一.它不但保留着门冬酰胺酶的生物活性,而且相对L-ASP能减少抗体的产生,延长半衰期,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就PEG-ASP的药代动力学、抗药性、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近十年来,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均有很大提高。采用化学治疗已成为儿童白血病治疗的最主要方法。在先进治疗组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达80%~90%[1-4]。取得好疗效的关键是恰当的化疗,而提高患儿化疗耐受力及生存率的关键又在于合理的辅助治疗。现将我院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期间采用饮食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中的最基本药物之一,在对维持患儿长期处于带病生存状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其在儿童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就近些年L-ASP在国内外儿童临床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丽娜  宫道华 《江苏医药》2005,31(5):392-393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但对其毒副作用应引起重视。我们收集了37例ALL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也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leukemia,ALL)的主要药物之一,近10多年,由于采用了左旋门冬酰胺酶的联合化疗方案,使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有显著提高,亦使一些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获得缓解甚至长期生存,加上左旋门冬酰胺酶对骨髓抑制较轻,为此临床上应用此药较广。但其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损害、胰腺炎、食欲减退,血糖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地塞米松、PD98059、SP600125、SB203580及地塞米松分别联合PD98059、SP600125、SB203580对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抑制作用。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地塞米松对Jurkat细胞24 h和48 h抑制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829、335μM。100μM以上地塞米松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地塞米松分别联合PD98059、SP600125可增加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联合SB203580对地塞米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无影响。10μM地塞米松联合20μM PD98059可显著增加地塞米松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率由8.5%升至28.4%。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为糖皮质激素耐药细胞。阻断p38MAPK对地塞米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阻断ERK、JNK信号通路均可增强地塞米松对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达到逆转Jurkat细胞对地塞米松的耐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糖皮质激素耐药可能与ERK、JNK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CD45设门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根据抗体积分系统进行分型。结果:三染色标记法检测24例B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原分别为CD19(100%)和CyCD79 a(95.83%);7例T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原分别为CD7(100%)和CyCD3(100%);CD10(85%),HLA-DR(73%),CD34(62%)等非系列相关性早期分化抗原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较高的表达频率。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同时有64.52%伴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能区分T-ALL、B-ALL,并可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相区别,尤其急性髓性白血病(M1和M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蟾蜍灵(Bufalin)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MAPK在蟾蜍灵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蟾蜍灵作用Jurkat细胞48 h,抑制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IC50)为44 nmol/L;5 nmol/L及以上蟾蜍灵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urkat细胞增殖;20 nmol/L蟾蜍灵分别联合PD98059、SP600125,可显著增加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促进细胞凋亡;20 nmol/L蟾蜍灵联合SB203580作用于Jurkat细胞,可显著减少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但对其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 MAPK信号通路与蟾蜍灵抑制急性淋巴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有相关性,表现为ERK和JNK促进增殖、抑制细胞凋亡;p38MAPK抑制增殖,但对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MA化疗方案治疗4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 40例中,完全缓解(CR)24例,占60%;部分缓解(PR)11例,占27.5%;未缓解(NR)5例,占12.5%;总缓解率87.5%。远期疗效,3年以上存活10例,占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提高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方案中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提高疾病的缓解率和患儿生存率,但过敏反应常见.报告了我院儿科1999年至2009年共156例ALL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出现变态反应的患儿实施脱敏注射法的护理,总结25脱敏过程中出现的6例超敏反应护理工作要点,包括:脱敏的方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细致周到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过敏抢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治疗初治,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及慢粒急变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急性非淋巴白血病及慢粒急变采用的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白血病采用Vmcp方案。结果:22例患者中18例达完全缓解(CR)率81.8%。其中初治白血病CR率81.3%,复治白血病CR率83.3%。结论米托蒽醌治疗初治、复发及难治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长春新碱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长春新碱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P方案,即长春新碱加泼尼松或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LDP方案,即长春新碱加柔红霉素、泼尼松和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作随访.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 长春新碱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Auer小体在各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用显微镜对132例不同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观察Auer小体的有无、位置、颜色、长度、粗细、数目(根)所占百分比及形态。结果表明,132例标本中有Auer小体的47例(35.52%),其中M3阳性率较高(80.76%),其次为M2(42.10%)、M5(32.58%)。结论:对Auer小体各项参考数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Auer小体本身的认识,并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培门冬酶的VDPAP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51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其中对照组28例患儿按照上海儿童医学中心ALL-XH-99方案给予VDLP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和巩固强化治疗;试验组23例患儿将治疗方案中的左旋门冬酰胺酶改为培门冬酶,余方案不变,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和巩固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为91.3%,低于对照组的9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9.5%,总生存率为86.9%;对照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0.7%,总生存率为82.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儿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具有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当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吴秉权  王志澄 《天津医药》1989,17(11):657-659
本文总结41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此病发生率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6.6%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6%、慢性白血病0.6%。神经系统症状依白血病细胞数和入侵部位不同而异,重者可致死亡,轻者可无自觉症状。诊断应强调脑脊液内白细胞数及形态学检查。治疗一般鞘内注射氨甲喋呤5次,90%脑脊液可恢复正常,但复发者不少;理想方法是改变血-脑屏障,使化疗药物易于进入深层脑组织。  相似文献   

18.
李春  沈柏钧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137-1138
目的 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及完全缓解后患者外周血人白细胞(HLA)Ⅰ类、Ⅱ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患者42例、完全缓解期患者36例、对照组34例患者HLA-B、HLA-DQ、HLA-DR抗原表达.结果 (1)初发患者组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明显下调,初发患者组与完全缓解患者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初发患者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DQ、HLA-DR抗原表达明显升高,尤以HLA-DR升高更为明显,初发患者组与完全缓解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下调,可能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主要机制之一.(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DQ和HLA-DR抗原表达异常升高,尤其HLA-DR升高更为明显;使白血病细胞处于去分化状态,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也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549-550
目的以托米蒽醌和阿糖胞苷作为诱导,对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疗效的分析。方法对20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联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达70%。结论在强力支持治疗的基础上,M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及血涂片中微小病毒 B19- DNA,从而了解白血病患者 B19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及血涂片标本 ,其中 ,骨髓涂片标本 4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7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8例 ,混合白血病 2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6例 ) ,血涂片 3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4例 ,慢性白血病 4例 ) ,正常体检人员血涂片 30例。用本文建立的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的方法检测所收集标本的 B19- DNA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骨髓涂片和血涂片之间 B19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但是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分别为 P<0 .0 0 5和 P=0 .0 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B19的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由于化疗及免疫功能低下 ,易感染 B19病毒 ,病毒感染后易诱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