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回归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亚丽  靳引红  吕晶  李昭 《护理学报》2009,16(10):30-32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及生活质量状况,分析不同社会回归状况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200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门诊随访的透析时间6个月以上的患者100例。将患者社会回归状况分为4级,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用karnofsky活动指数评定患者活动状况、主观营养评估评价营养状况,比较不同社会回归状况患者生活质量、活动状况和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100例门诊腹膜透析患者中,社会回归1级16例,2级42例,3级32例,4级10例。不同社会回归级别患者SF-36中生理健康、生理角色、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维度得分,以及karnofsky活动指数、主观营养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回归与年龄、主观营养评估呈负相关,与血红蛋白、白蛋白、Karnofsky活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社会回归级别较高的腹膜透析患者,其生活质量较好。社会回归的程度受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况、活动能力影响,提高社会回归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腹透患者社会回归的因素,探求促进腹透患者社会回归的途径。方法:分析16l例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腹透患者的社会回归现状,分析患者的个人情况、临床治疗情况、社会心理及经济情况,探讨影响社会回归的可能因素。结果:社会回归为1级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13%,2级2912%,3级47.8%,4级12.4%。影响社会回归的因素为Charlson并发症指数、Hamilton抑郁积分、Engle系数。结论:加强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社会及经济因素可能是改善腹透患者社会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疾病,目前在日本和台湾尿毒症的发病率已超过每100万人口1500人,而且这一数字每年以大于10%的速度增长。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不外乎肾移植、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这三种,虽然肾移植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受肾源的限制,目前国内外仍以透析治疗为主。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透析方法,具有适应证广、血流动力学平稳、费用相对低廉、操作简单、无需借助机器、患者回归社会几率大等特点,适合我国国情。无论是腹膜透析还是血液透析,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普遍低于正常同龄人。透析治疗的目的一方面是解除尿毒症症状、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旅行对腹膜透析病人生理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例腹膜透析病人旅行前后的主观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评分,躯体症状及超滤量、尿量、血压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旅行前3例病人出现轻微皮肤瘙痒、气短、恶心等躯体症状,旅行后上述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旅行后4例病人出现轻微咳嗽、乏力、便秘、皮肤瘙痒,但在随后的门诊随访中上述症状均减轻或消失。主观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旅行前后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超滤量、尿量、血压旅行前及旅行期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旅行中发生引流不畅及血压升高各1例,未经特殊处理均得到缓解。[结论]旅行对腹膜透析病人生理症状的影响不大,但可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是一种很好的康复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分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的分级。方法: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和现有的社会回归分级方法对270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按原有的社会回归分级方式,虽然社会功能缺陷值在4级患者间总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但经两两比较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该分值在1与2级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其区分度尚不能令人满意;但对分级标准进行进一步改进后.社会功能缺陷值在任两个级别患者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级方法更有效。结论:腹膜透析的临床康复干预中现有的社会回归分级方法有待于改善,新的分级方法有很好的区分度,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彩华 《天津护理》2003,11(5):248-249
对54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发现腹透1年组患者社会支持率最低(55.56%),并评估社会支持的来源,阶段性,方法及护士在社会支持中的作用,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支持率及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设立专职护士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方法由专职护士负责门诊腹膜透析患者包括体液控制、饮食指导、运动康复、心理辅导、并发症的预防、就诊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观察管理前后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及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程度明显好转,影响社会回归的相关因素如容量负荷问题、营养状态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设专职护士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可有效促进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体康复活动对腹膜透析病人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组织我院腹膜透析中心51例腹膜透析病人参加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集体康复活动,并对活动前后的康复状况及活动指数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集体活动后病人的康复状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举行集体康复活动,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康复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 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退出和失访6例,资料不完整6例,最终调查对象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4)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n=84)实施5 E康复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及评估。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的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8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5 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采用5 E康复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杨彬  骆素平  冯玉秀  甘红兵  董捷 《护理研究》2007,21(29):2668-2670
[目的]探讨旅行对腹膜透析病人生理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例腹膜透析病人旅行前后的主观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评分,躯体症状及超滤量、尿量、血压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旅行前3例病人出现轻微皮肤瘙痒、气短、恶心等躯体症状,旅行后上述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旅行后4例病人出现轻微咳嗽、乏力、便秘、皮肤瘙痒,但在随后的门诊随访中上述症状均减轻或消失。主观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旅行前后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超滤量、尿量、血压旅行前及旅行期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旅行中发生引流不畅及血压升高各1例,未经特殊处理均得到缓解。[结论]旅行对腹膜透析病人生理症状的影响不大,但可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是一种很好的康复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71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129例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占75.44%;社会功能缺陷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289,P0.05)、主观支持得分(r=-0.189,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r=-0.569,P0.01)呈负相关。结论临床护理中应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黄燕林  陈伟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68-970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5E康复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及评估。应用W.K.Zung的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及分级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及分级情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 5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对136例CAPD患者进行抑郁状况和社会支持两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APD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1.62%;抑郁组患者的社会支持低于无抑郁组;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社会支持是CAPD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CAPD患者发生抑郁较常见,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患者抑郁状况的作用,并加以有效利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Title.  Promoting self-management improves the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having peritoneal dialysis.
Aim.  This paper is a report of a study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omoting self-management on the well-being of patients having peritoneal dialysis.
Background.  Peritoneal dialysis is a home-based treatment f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romoting self-management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self-management support for patients having peritoneal dialysis.
Method.  Thirty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peritoneal dialysis for at least 6 months and were clinically stabl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 2006.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as built to support th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Various forms of education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 and individual consultation were used to improve patients' self-efficacy and all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We compared the volume status, adequacy of dialysis, nutritional status, quality of lif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elf-management capacity and self-efficacy levels at baseline, 3 and 6 months after enrolment.
Results.  During follow-up, patients' urine volume and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decreased, while the adequacy of dialysis (Kt/v and Ccr) did not change. Volume status, quality of life and rehabilitation status all improved, whereas nutritional status did not deteriorate. Both self-management capacity and self-efficacy level increas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A team approach needs to be taken to achieve successful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having peritoneal dialysis, as with other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s. Nurses should use multiple strategies based on self-efficacy theory to improve patients' self-efficacy levels and self-management capacit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黄渡社区的腹膜透析(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以后开展营养学方面的管理与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黄渡社区已开展PD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主观综合营养评价(SGA)、血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结果 82例PD患者中,营养正常患者18例(21.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管理在控制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性使用专病一体化管理,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对腹膜透析各个环节和透析相关合并症等进行反复评估、整改。结果:患者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体重监测达标率明显上升;因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因素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比例由2008年的31.0%下降至2011年的4.O%,因容量超负荷导致患者死亡的发生率由2008年的23.5%下降至2011年的11.8%。结论:应用专病~体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旨在探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途径。方法:90例透析>3个月的稳定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调查患者的主观生存质量、睡眠质量、躯体症状评分;记录Karnofsky评分;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采用Charlson并发症指数评估患者的并发症状况;检查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urea)以及相应的生化指标,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年龄、躯体症状、睡眠质量与主观生存质量正相关,躯体症状越轻、睡眠质量越好生存质量越高,而抑郁程度越重主观生存质量越差,者负相关。客观生存质量与透析龄、Charlson并发症指数、抑郁评分负相关,而与躯体症状正相关,也就是躯体症状越轻,患者的健康状态越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抑郁评分、躯体症状及睡眠质量是主观生存质量的显著预测因子,而抑郁评分、Charlson并发症指数、躯体症状是客观生存质量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抑郁和躯体症状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将康复干预与医疗干预摆在同等重要位置才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分别调查66例腹膜透析患者,30例慢性肾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心理状况。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症状多,心理状况差;心理状况与年龄和总病程成正相关。结论在腹膜透析治疗中不但要重视透析监护,而且特别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和了解,有针对性地解除患者不利的心理因素,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