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869T/C、+915G/C基因多态性及血浆水平与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基因测序对新疆哈萨克族365名EH患者及435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用双抗体夹心法测量TGF-β1血浆浓度.结果 +915G/C位点基因型GG、GC及等位基因G、C频率依次为97.9%、2.1%、98.77%、1.23%,E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9T/C位点基因型TT、TC、CC及等位基因T、C在对照组中频率依次为25.97%、46.67%、27.36%、49.3%、50.7%,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中高于对照组(41.60%vs.27.36%、62.2%vs.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EH患病风险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OR=1.6O,P=0.00).+869T/C与+915G/C存在连锁不平衡,其形成的单倍型C-G在EH组中频率高于对照组(61.6%vs.49.8%,P<0.05).+869T/C及+915G/C基因型、等位基因在EH组和对照组中TGF-β1血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TGFβ1+915G/C基因变异频率很低,且不存在纯合变异,+869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哈萨克族EH的遗传易感基因,+869T/C与+915G/C多态性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两者构成的单倍型C-G是EH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倍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对TGF-β1基因-509C/T、869T/C(Leu10Pro)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用SHEsis软件分析TGF-β1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TGF-β1基因869T/C(Leu10Pro)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507倍(OR=1.507,95%CI:1.106~2.054);携带T等位基因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TGF-β1基因-509C/T、869T/C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着强烈的连锁不平衡(ID’I=0.891),与-509C/869T单倍型携带者比较,-509T/869C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OR=1.663,95%CI:1.193-2.320)。结论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和-509T/869C单倍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80名壮族人和170名汉族人的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基因型占41.1%、CT基因型占46.1%、TT基因型占12.8%;在汉族人中CC基因型占28.9%、CT基因型占52.9%、TT基因型占18.2%。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壮族与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Trp64Arg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β3-AR基因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89例高血压病、197例血压正常高值和135例正常人的基因型,同时检测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进行病例-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β3-AR Trp64Ar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β3-AR Trp64Arg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高血压病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第1外显子+869T/C、+915G/C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3.077倍(OR=3.077,95%CI1.336~7.087),携带C等位基因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5.37±9.76)μg/Lvs(48.29±8.29)μg/L,P<0.05];而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509C/T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包括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509C/T位点,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800G/A位点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24倍(OR=1.624,95%CI1.134~2.324),携带T等位基因的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0.97±8.91μg/LVS44.23±8.54μg/L,P<0.01).结论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2基因(integrin alpha-2,ITGA2)C807T和整合索-β3基因(integrinbeta-3,ITGB3)T176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2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80名对照组ITGA2和ITGB3的基因型;同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TGB3基因T176C多态性在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455倍(OR=1.455,95%CI:1.134~1.866),携带T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个体血浆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基因;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80名壮族人和170名汉族人的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基因型占41.1%、CT基因型占46.1%、TT基因型占12.8%;在汉族人中CC基因型占28.9%、CT基因型占52.9%、TT基因型占18.2%.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壮族与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贵州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0例SLE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结果:SLE组与正常对照组-507C/T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509CC基因型SLE组高于对照组(35% vs 21.1%),而-509TT型SLE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75% vs 36.8%);SLE患者组-50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5),SL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8.1% vs 42.1%),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1.9% vs 57.9%)。结论:贵州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C/T(rs1801133)多态性与青海汉族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青海省HDP患者 139 例(HDP组),正常妊娠孕妇 145 例(对照组),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检测HDP组和对照组MTHFR-677C/T多态性分型并测序验证。 结果 HDP组和对照组MTHFR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68%、35.25%、10.07% 和69.66%、22.06%、8.28%,CC基因型频率HDP组54.68%低于对照组69.66%(P<0.05),CT基因型频率HDP组35.25%高于对照组22.06%(P<0.05),而TT基因型频率HD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和对照组MTHFR-677C/T多态性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HDP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5.568,P<0.05)。 结论 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青海汉族HDP相关,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HDP的易感基因,CT基因型为HDP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9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别检测12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26名正常对照者的MMP-2—1306C/T和MMP-9—1562C/T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MP-2—1306C/C基因型频率在结直肠癌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CT+TT基因型携带者比较,CC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约增加2倍(OR:1.959;95%CI:1.055~3.637)。而且在结直肠癌中,MMP-2—1306C/T多态性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的肿瘤更容易浸润到外膜。MMP-9—1562C/T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1306C/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且CC基因型的肿瘤更易浸润到外膜。  相似文献   

13.
EGLN1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与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坡  范杰  席焕久 《解剖学报》2013,44(3):419-422
目的 探讨西藏藏族人群EGLN1基因2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9200(C/T)、rs480902(T/C)多态性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世居西藏拉萨藏族150人及辽宁汉族150人的血样,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
术检测EGLN1基因2个SNP位点,分析其多态性特征。结果 rs479200位点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71.33%和38.17%,
rs480902位点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67%和3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s479200位点TT、TC和CC基因
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7%和56.67%、29.33%和33.33%、64%和10%,rs480902位点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
60.67%和9.33%、30.66%和28.67%、8.67%和62%。两位点T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和C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
结论 EGLN1基因rs479200(C/T)和rs480902(T/C)SNP位点多态性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rs479200位点的CC基因型和
rs480902位点的TT基因型可能更有利于适应低氧环境。  相似文献   

14.
纤维蛋白原β基因-148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β基因启动子区-148C/T多态性、血浆Fg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51例脑梗死患者和101名健康对照进行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应用凝血酶原时间衍生法检测血浆Fg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C基因型者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P〈0.01);按性别分组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段分组后,病例组各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C基因型者血浆Fg水平增高(P〈0.05)。中年梗死组较中年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浆Fg水平,T等位基因可能独立或通过与其它血栓危险因素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增高血浆Fg水平,成为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825C/T多态性与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96例怀化侗族高血压病人和89例健康人的GNB3 825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高血压组GNB3 825C/T基因型频率(CC18.8%、CT59.4%、 TT21.8%)等位基因频率(C48.4%、T51.6%)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24.7%、CT52.8%、 TT22.5%)等位基因频率(C51.1%、T48.9%)比较无显著差异;CC基因型患者与CT TT型基因型患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NB3基因多态性与怀化侗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无锡地区人群间隙性连接蛋白37(Connexin 37,CX37)基因1019C/T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532例PCI术后在我院复查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67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465例),501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CX37基因1019C/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3组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1)在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C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携带者(CC+TC)基因型频率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57.05% vs.41.32%,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79.32% vs.65.47%,P<0.01);与TT纯合子相比,(CC+TC)基因型冠心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2.03,95% CI∶1.53~2.80).对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冠心病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79.63% vs.72.45%,P=0.02;女性:78.00% vs.51.50%,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高于TT型(男性:OR=1.48,95%CI:1.06~2.09;女性:OR=3.34,95%CI∶1.90~5.86).(2)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相比,支架内再狭窄组C等位基因频率及C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布频率均显著升高(C等位基因频率:72.39% vs.54.84%,P<0.01;CC+TC型:89.55% vs.77.85%,P=0.027).与TT纯合子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者支架内再狭窄患病风险升高2.44倍(95% CI∶1.08~5.50).性别亚组分析表明,男性人群中支架内再狭窄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92.86% vs.77.66%,P=0.008),C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是TT型的3.74倍(95% CI∶1.32~10.64),而在女性人群中两组间(CC+TC)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655).结论 CX37 C等位基因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而且与男性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T(-344)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里坤县哈萨克族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8名正常人群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CYP11B2基因T(-344)C多态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12、0.61、0.27和0.20、0.50、0.30,C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45、0.5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YP11B2基因的C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高血压病组及正常人群差异无显著性(χ2=0.380,P=0.537);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4.838,P=0.089)。然而女性高血压组CC基因型频率较正常人群高(χ2=6.104,P<0.05)。结论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女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5(APOA5)553G>T基因变异在中国镇江地区的频率分布及其对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52例健康人APOA5 553G>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脂质水平。结果 APOA5 553T等位基因频率为0.049。GG、GT、TT三种基因型中,GT杂合子个体和TT纯合子个体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GG纯合子个体。T等位基因携带者(GT+TT)的TG水平较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GG)增高了54.6%(2.47±2.01mmol/L vs 1.20±1.13mmol/L ,P<0.05),LDL-c水平增高28.3%(3.33±1.03 mmol/L vs 2.78±0.82 mmol/L,P<0.05)。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年龄与TG、胆固醇(TC)水平呈正相关,T等位基因携带者年龄与血脂各项指标不相关。男性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增高77.1%(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分别降低6.7%(P<0.05)和5.2%(P<0.05),而女性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增高23.1%(P<0.05),HDL-c水平和apoA1水平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A5 553G>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健康人群血浆TG有影响,553T等位基因与血浆TG和LDL-c水平增高有关,与HDL-c和apoA1水平降低有关,这种作用在男性人群较女性人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YP11B2基因4/344T/C多态性是否与汉族人扩张型心肌病关联。方法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和健康对照组CYP11B2基因4/344T/C多态性,χ^2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对照组TT、TC与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46%和5%,扩张型心肌病组TT、TC与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44%和7%,经χ^2验两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和28%,扩张型心肌病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和29%,经χ^2验两组之间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尚不支持CYP11B2基因4/344T/C多态性与汉族人扩张型心肌病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及叶酸水平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扩增技术(PCR-RFLP)分析宁夏地区汉族202例冠心病患者及199例正常人群MTHFRC677T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叶酸、VitB12浓度。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MTHFRC677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23.3%vs20.7%、CT型52.3%vs54.5%和TT型24.4%vs24.8%,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2)冠心病患者组中MTHFR基因C677TCC基因型患者血浆Hcy浓度(10.84μmol/L)较T基因携带者(12.24μmol/L)低(P<0.01)。CC基因型患者血浆叶酸浓度(5.38μg/L)较T基因携带者(3.72μg/L)高(P<0.05)。结论 MTHFRC677T的3种基因型频率在宁夏汉族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