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炎性反应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CRP还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的促炎因子,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检测了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水平,并随访了部分患者发病3~6个月后的血清CRP水平,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CRP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CRP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均高于非急性脑卒中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CRP高于初发患者(P<0.01),且高血清CRP比率亦高于初发患者(P<0.05)。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CRP高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CRP升高有一定关系,高血清CRP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CRP的影响研究较少。我们对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资料和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排列表进行随机分组。安慰剂为淀粉,包装于不透明的胶囊中,其他药物采用同样包装,并用淀粉补足体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同时检测hs-CRP、血清瘦素、胰岛素、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做标准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结果 (1)脑梗死组血清抵抗素和hs-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52,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抵抗素与hs-CRP、BMI、SBP、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HDL-C、QUICK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抵抗素与hs-CRP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其血清浓度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检测64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探讨CRP与脑梗死发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含 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 分。结果 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 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 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观察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含量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6个月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L)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100例本院住院的脑梗死(发稿1周内)进行CRP水平测定,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梗死24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27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2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34例,不明病因性脑梗死13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以CO中毒为主要危险因素组,其次冠心病组;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CRP可能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系统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721和对照N(n=83)。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调查血糖、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酗酒和糖尿病的比例及血清补体C4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血清CRP水平对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比值比(0R)值分别为5.33[95%可信区间(CI):1.01~28.35]、4.78(95%CI:1.64-13.96)。吸烟和酗酒未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CRP水平为颈动脉斑块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病程在周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及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血清CR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血清CR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CRP为(1.23±0.32)mg/L]、B组[(5.04±1.93mg/L]及C组[(25.34±14.27)mg/L];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r=0.40、0.42,均P<0.01),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5、-0.44,均P<0.01)。结论脑梗死发病后2周内的血清CRP水平可以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清hs-CRP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hs-CRP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由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近来大量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独立的危险评估意义.本文观察了72例脑梗死患者在起病24h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脂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93例脑梗死患者和44名健康人的血清hsCRP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 .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 .252,P<0 .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hsCRP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5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另取我院同期就诊并经颈部B超证实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42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病后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差异及治疗后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轻型、中型和重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对于较低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较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与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密切相关(r=0.756,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发生、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色法检测103例糖尿病、240例急性脑梗死和13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斑块;调查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和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CRP水平、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的比率及病程明显高于或长于糖尿病组(P<0.01~0.001);糖尿病脑梗死组高血压病程显著短于急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比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尤其病程长)是糖尿病并发ACI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大小、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CRP值,分为CRP正常组(A组)及CRP异常组(B组)。并于入院后24~48h行脑CT检查,确定责任病灶,测定责任病灶最大截面直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30d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A组最大截面直径明显〈B组(P〈0.01).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NDS评分A组〈B组(P〈0.05;P〈0.01),BI指数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1个月后A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3例脑梗死患者(25例进展性脑梗死、38例完全性脑梗死)和73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s-CRP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5.69±3.78)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5±0.47)mg/L](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7.55±4.25)mg/L]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4.52±2.96)mg/L](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较完全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更明显;提示hs-CRP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30名体检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PR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 (HDI 5 0 0 0型 )检查 12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 ,用散射浊度计法检测血清CRP。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 (IMT≥ 1 2mm)与非斑块组 (IMT <1 2mm)。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 ,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例数也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P <0 0 1,P <0 0 5 )。两组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CRP水平增高例数多于非斑块组 (P <0 0 5 )。结论 血CRP水平增高对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