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眼眶及面部多发性骨折晚期手术13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6月,我们为13例眼眶及面部多发性骨折患者行晚期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眼眶及面部多发性骨折晚期手术患者13例,男8例(10眼),女5例(5眼);年龄22~51岁.骨折原因:车祸9例,外力打击4例.视力:光感~0.8.11例患者存在复视,13例患者存在眼球内陷,10例患者存在眼外肌运动障碍,13例均伴颅面部骨折.手术开始时间为外伤后14 d~18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初诊的121例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CD33和CD1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1例初诊MM患者中,CD33+组有30例(24.8%),CD13+组有12例(9...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原发病灶,呈类圆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其中有3例肿瘤为恶性,包膜不完整,术后复发伴其他脏器转移,余10例均为良性,包膜完整,密度均不均匀;13例患者中有5例可见钙化,5例见斑片状坏死,3例见条带状钙化及斑片状坏死;13例患者增强扫描均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瘤体内见粗大血管影,该3例患者中1例为良性.13例患者中以体检发现腹部肿块者10例;以高血压症状就诊者3例,其中1例为恶性副神经节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骶管内脊膜囊肿临床并不少见,但其超声表现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超声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8月-2009年11月骶管内脊膜囊肿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7~68岁.病史6~12个月.13例患者均以反复腰骶部钝痛伴下肢感觉障碍就诊,3例同时伴有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3q14缺失的情况.方法 运用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RB1、D13S319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39例初发的CLL患者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 B-CLL中16例(41.0%)有13q14缺失,阳性细胞率为23.0%~89.0%,其中RB1单独缺失0例,D13S319单独缺失13例(33.3%),RB1、D13S319同时缺失3例(7.7%).结论 CLL患者13q14缺失以D13S319为主,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q14缺失快速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2010年4月,我们对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外伤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9~63岁,平均37.5岁.其中气管切开7例,烦躁不安3例.13例均接受高压氧康复治疗.股静脉置管时间17~45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特征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ELIAS分别检测34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其中14例激素敏感型和10例激素抵抗型口服强的松治疗1周)、18例缓解期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13浓度.结果:52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IL-13质量浓度(65.65±3.38 vs 25.83±3.5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作期(34例)和缓解期(18例)哮喘患者血浆IL-13质量浓度(72.03±3.72 vs 48.67±4.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34例发作期哮喘患者中,轻、中、重度者其血浆IL-13质量浓度(52.35±2.98 vs 65.12±2.56 vs 76.57±2.36)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激素敏感型哮喘经强的松治疗1周后血浆IL-13质量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73.03±3.72 vs 55.67±4.22),差异有显著性(P<0.05);激素抵抗或依赖型哮喘经强的松治疗1周前后血浆IL-13质量浓度比较(70.35±2.98 vs 68.57±2.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IL-13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IL-13参与调节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特征.方法:对13例伴神经系统并发症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4例为新型隐球菌脑炎,4例为神经梅毒,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弓形虫脑病、艾滋病脑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各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总结13例青少年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加强病情观察,给予对症护理,重视用药护理及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护理,出院时加强指导.13例中8例痊愈、2例好转、3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以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并最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的13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岁.13例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其骨髓中均出现幼稚淋巴样细胞;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10例,T细胞淋巴瘤3例.结论: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以FUO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符丹丹  欧阳瑶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383-3385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对COPD稳定期患者慢性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家庭氧疗及肺功能锻炼,治疗组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100 mg每天3次口服,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和诱导痰IL-13水平.此外还检测了10例健康个体血浆和诱导痰中IL-13水平.结果: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中,无论是血浆还是诱导痰中IL-13水平均高于健康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浆和诱导痰IL-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小剂量氨茶碱能通过降低IL-13而具有显著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明  王智彬  许江虹 《临床医学》2013,33(10):10-11
目的 研究房颤患者vWF、ADAMTS-1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7例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D-二聚体(D-D)水平,测vWF/ADAMTS-13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的vWF、D-D均显著增高、ADAMTS-13明显下降,vWF/ADAMTS-13比值明显增高;vWF/ADAMTS-13比值在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持续性房颤组比值与D-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房颤患者存在有明显vWF、ADAMTS-13水平变化,且与其可能出现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较重,病程持续时间长,一般自理能力较差,因此护理在此类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院收治的9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大面积烧伤患者70例,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13 ~70岁.Ⅲ度烧伤面积在15%~20%.合并吸人性损伤41例,其中轻度20例,中度9例,重度12例,21例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其中火焰伤15例,爆炸伤13例,高压电击伤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对高淳县人民医院13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或其分支栓塞.结果 13例患者出血均得到控制.其中1例因为脑外伤进行性加重致死,余12例均得到有效救治.结论 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因其安全、及时、有效、创伤小,已成为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防范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13例临床周围性面瘫施行面神经减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路径制定并发症的观察内容及预防发生的方法,对发生不同的并发症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面神经减压术13例患者,通过专科细致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8例并发眩晕的患者经专科的护理眩晕消失,1 例术中出现脑脊液耳漏的患者经术中处理及术后护理后治愈,1例并发耳内感染患者予加强抗炎和对应护理7 d后治愈,2例并发轻度耳闷塞感、耳鸣患者经治疗和专业的护理指导症状消失,13例均无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对13例患者的专科细致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对促进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减压术的康复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3例肺下积液,并就其诊断问题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0~54岁.临床表现皆有低热、咳嗽、胸闷、气短、患侧下胸痛,1例有血痰.13例均进行过1~3次胸穿抽液,每次抽液300~600ml不等,胸腔穿刺液11例为渗出液,2例为漏出液.X线检查:13例均见“膈”抬高征象,其中6例为右侧,5例为左侧,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双侧,皆为流动型.1例左侧患者于胸透时见心脏传导性博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010年11月,我院对38例颈椎骨折中高位脊髓损伤伴呼吸系统感染或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系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颈椎骨折中高位脊髓损伤伴呼吸系统感染或呼吸衰竭患者38例,年龄20~62岁,平均35.7岁.其中枢椎齿突骨折12例,C2~3骨折13例.C4~5骨折1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及方法.方法总结1999年5月~2001年5月行腹腔镜肾切除术13例的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3例中1例出现肠穿孔,经治疗后痊愈,其他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其护理方面较传统的肾切除术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A_(1-13)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源性阿片肽在创伤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全麻颅脑手术患者和30例全麻非颅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30例正常人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强啡肽A_(1-13)(dynorphin,DynA_(1-13))含量.结果 ①60例手术患者术后血浆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颅脑手术患者术后DynA_(1-13)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非颅脑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不同部位颅脑手术患者血浆β-EP和DynA_(1-1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在创伤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β-EP在机体应激状态时普遍升高,血浆DynA_(1-13)含量是创伤性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DynA_(1-13)含量与脑损伤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2010年2月,我们对48例截瘫患者实行膀胱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截瘫患者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38.5岁.均为高处坠落及车祸伤.其中颈髓损伤13例、胸髓损伤19例、腰髓损伤16 例 ,不完全性损伤25例、完全性损伤2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