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均开展CT与MRI检查,分析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联合开展CT与MRI检查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灵敏度91.52%(151/165)、准确率92.50%(185/200)、阴性预测值70.83%(34/48)高于两者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pa检验显示,CT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差(Kappa值=0.386,P <0.001);MRI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33,P <0.001);CT联合MRI检查诊断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773,P <0.001)。结论:CT与MRI检查均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开展CT与MRI检查可以提升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TOBS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并行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结果:8例经头颅CT确诊,余22例经MRI确诊。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塞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对后颅凹病变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09至2003-03月经临床、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28例。使用GE Hispeed FX/i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20KV,200MA,时间为1.0s,窗宽90,窗位40,骨窗1000/400。其中l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28例外伤性脑梗塞,2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4例首次CT检查阴性.24-72hCT复查证实;l例首次CT检查即表现为脑梗塞。其中儿童6例(约占21.4%),发生于手术后8例(约占28.6%)。结论 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可作出准确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磁共振、经颅多普勒均可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超早期评估,急性脑梗死发生形态结构的变化时,MRI是可靠的诊断方法,但对于尚未发生明显形态变化时,经颅多普勒检查则尤其重要,两者联合应用的评估价值不明确。目的:应用MRI联合经颅多普勒检查临床高度怀疑的脑梗死患者,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评估价值。设计:病例分析,盲法评估。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磁共振室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校区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和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教研室。对象:选择2000-05/2001-07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有卒中样起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225例,所有检查均征得患者同意。男121例,女104例;年龄为33~86岁,平均(62&;#177;12)岁。方法:所有纳入的患者先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再进行MRI检查。两者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h,全部病例于15d后再次进行随访MRI检查(作为诊断脑梗死的金标准)。MRI检查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信号的情况。经颅多普勒检查探测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以及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收缩期、舒张期峰值、血流频谱、血流声频。主要观察指标:MRI、经颅多普勒、MRI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参加试验225例患者,其中5例不符合纳入标准,22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220例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98.4%,准确性为90.5%。经颅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81.3%,准确性为80.9%。MRI平行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0.5%,准确性为87.3%。结论:MRI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两者平行联合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MRI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对比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100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和MRI扫描检查,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方式对患者早期的诊断效果。结果:通过对CT与MRI对脑梗塞患者梗塞位置的检出率相比较发现,MRI诊断方式对患者的检出率以及不同梗塞位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两种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MRI较CT有更高敏感性,其检出率更高,能清晰反应病灶大小、形态、数量,无辐射,安全性高,对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 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 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 结论: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临床与CT表现不符的原因,提高脑梗塞临床与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2-1998年经临床诊断及CT检查的2 581例脑梗塞患者,对照分析临床与CT表现不符的原因。结果:临床与CT检查相符有1885例,占73%,临床与CT检查不符的有696例,占27%。其中不符者中65例临床与CT均诊断脑梗塞,但临床体征与CT检出梗塞灶部位不符,占2.5%;248例初诊临床诊断脑梗塞,CT初诊阴性,经C T复查或MRI检查被确诊为脑梗塞,占9.6%;383例临床初诊脑梗塞,CT初诊阴性,经CT复查MRI检查被除外脑梗塞,占14.8%。脑梗塞临床与CT表现不符原因受患者一过性神经障碍症修群,发病至CT检查的时间,CT的容积效应,模糊效应及梗塞灶所在的部位,血管梗塞进展的速度,局部侧支循环的建立,窍血现象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充分了解以上因素,有助于提高临床与CT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CT联合MRI增强扫描检查应用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中,并分析CT联合MRI增强扫描在慢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门诊收治的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数字法把60名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名采用MRI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30名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显著高于MRI诊断(P <0.05)。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的观察组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观察组成像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结论:临床在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诊断的有效率更高,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诊断的价值更高,更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脑梗死并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脑梗死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先后行CT与MRI检查,所有的影像结论均与临床医师最终诊断进行对比,评价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0例疑似脑梗死并脑出血最终临床确诊43例,剩余7例中包括3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和4例单纯脑出血患者。对4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MRI诊断符合率为88.4%,明显优于CT的72.1%(P<0.05)。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为97.7%,明显优于MRI及CT(P<0.05)。结论:MRI对脑梗死并脑出血能够达到较高的诊断符合度,其诊断价值优于CT,但是与CT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度,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65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统计CT、MRI影像学表现,并对比两者联合诊断准确度。结果:两者联合诊断准确度(98. 46%)高于CT(80. 00%)、MRI(83. 07%)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CT联合MRI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诊断准确度,为病情监测及后续治疗方案确定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患者在3.0 T MR成像系统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20例同时行MR血管成像(MRA),19例行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将SWI采集的原始数据传输到GE AW4.4工作站离线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图(CPI)和磁化率加权图。手动测量脑梗死区及水肿区与正常对照区的CP值,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例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15例MRA图像可见大脑前、中、后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5例SWI上可见大脑中动脉内血栓,与MRA图像显示的区域相一致;21例SWI上病灶内合并出血,CT发现9例,T1WI仅发现2例;SWI显示15例梗死区静脉血管增多,6例静脉血管分布正常,9例静脉血管分布减少。梗死区与正常对照区的CP值分别为-0.021±0.006、-0.006±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5);水肿区与正常对照区的CP值分别为-4.853±0.005、-1.868±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P0.05)。结论 SWI对脑梗死急性期并发的出血及静脉血管分布的显示具有常规MRI无可替代的优势,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校正相位图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儿童脑性瘫痪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儿童脑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脑瘫患儿的头颅MRI资料(0.15T),其中痉挛性脑瘫51例,锥体外系脑瘫21例,肌张力低下脑瘫12例,混合型脑瘫26例。结果:102例患儿(93%)颅脑MRI显示异常。其中脑萎缩3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21例,皮层下条状白质异常信号病灶16例,皮层梗塞病烂12例,脑 软化灶17例,基底节病灶3例,脑白质脊鞘发育延迟26例,无天畸形12例,8例病人MRI检查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对儿童脑瘫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迟发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搜集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阴性复查为阴性和首次CT检查阳性复查原病变扩大或出现新病变90例,前8例,后82例。结果:颅脑损伤的迟发性CT表现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形成、脑肿胀、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外伤性脑梗塞等。结论:颅脑外伤病人经治疗后未见好转,有加重趋势或突然恶化,应考虑到迟发性病变的可能,CT复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2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观察CVST累及区域范围及周围情况、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颅内伴发病变等。 结果全部患者均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7例患者CT平扫见受累静脉窦明显高密度,MR平扫10例患者可见受累静脉窦T1WI明显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均可见受累静脉窦高信号。3例行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受累及静脉窦呈完全强化2例,部分性强化1例。CT及MRI提示左颞叶出血性梗死1例,矢状窦旁占位2例,丘脑出血性梗死1例,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V均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完全不显影及侧支代偿血管形成。 结论MRI平扫可显示CVST的特征,CT平扫部分患者显示CVST的特征,CT及MRI平扫均可显示CVST的颅内伴发病变。识别CVST的静脉窦CT及MRI平扫特征及可能的颅内继发病变影像学表现,并结合MRV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陈志聪  陈开 《临床医学》2009,29(1):11-13
目的分析CT平扫对发病24h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评价早期CT征象的意义。方法收集统计24h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8例,均有复查片证实。结果3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4h内CT阴性6例(15.8%),阳性所见有脑实质低密度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局部脑肿胀,总阳性率为84.2%。结论在熟悉急性脑梗死临床神经解剖和CT定位的基础上,熟悉各早期CT征象,24h内常规CT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探讨 CT 与 MRI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院神经内科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CT 和 MRI 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CT 和 MRI 方法均可以检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其中 CT 检出145个病灶,MRI 检出742个病灶,MRI 检出的病灶数目是 CT 的5.12倍;病灶直径>5 mm 时,CT检出142个,MRI 检出的病灶486个,检出直径<5 mm 的病灶,CT 检出率为2.07%(3/145),MRI 检出率为34.50%(25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腔隙性脑梗死的不同病灶部位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有差异(χ2=147.02,P<0.05)。结论CT、MRI 影像学检查可应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MRI 方法较 CT 更清晰准确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灶,是临床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及CT和MRI影像特征,以期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及头颅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6例行头颅CT检查,同时10例行MRI检查,11例直接行MRI检查;头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脑沟及脑裂池变窄、脑出血等异常改变17例,未显示异常者9例;21例行头颅MRI平扫显示,16例脑沟脑池狭窄和闭塞,邻近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12例脑积水中4例为重度,10例脑梗死,8例结核瘤,未显示异常4例。结论头颅CT及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20例,与最终临床诊断均符合。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DWI信号上升,ADC值下降(P<0.001)。结论:DWI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study the anatomical changes in the pituitary gland following acute moderate 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DESIGN: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control study. SETTING: Neurosciences Critical Care Unit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PATIENT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TBI who 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uring the acute phase (less than seven days) of TBI. MRI scans of 43 normal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used as controls. INTERVENTIONS: None.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Patient demographics,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APACHE II) score,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post-resuscitation Glasgow Coma Score (GCS), 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 mean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mean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 computed tomography (CT) data, pituitary gland volumes and structural lesions in the pituitary on MRI scans. The pituitary glands were significantly enlarged in the TBI group (the median and interquartile range were as follows: cases 672 mm3 (range 601-783 mm3) and controls 552 mm3 (range 445-620 mm3); p value<0.0001). APACHE II, GCS, GOS and IC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ituitary volume. Twelve of the 41 cases (30%) demonstrated focal changes in the pituitary gland (haemorrhage/haemorrhagic infarction (n=5), swollen gland with bulging superior margin (n=5), heterogeneous signal intensities in the anterior lobe (n=2) and partial transection of the infundibular stalk (n=1). CONCLUSIONS: Acute TBI is associated with pituitary gland enlargement with specific lesions, which are seen in approximately 30% of patients. MRI of the pituitary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ost-traumatic hypopituitaris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脑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单纯脑膜受累者18例,脑实质受累者9例,脑膜及脑实质同时受累者13例。脑膜受累的CT表现为基底池(47.5%,19/40)、侧裂池(37.5%,15/40)、四叠体池(40%,16/40)、环池(32.5%,13/40)正常结构消失,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特征性CT表现为增强扫描时鞍上池、侧裂池、四叠体池、环池呈斑片状、结节状或均匀性、广泛性强化。脑实质受累的CT表现为脑结核瘤(27.5%,11/40)、脑脓肿(25%,10/40)、脑粟粒结节(2.5%,1/40)。结论:CT检查能为脑结核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变类型、病理学形态提供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