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较体征明显,表现为间质浸润、小叶肺泡渗出及段性、叶性肺实变等多种改变.结论 小儿肺炎既具有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又具有肺泡炎的X线表现,冷凝集试验咽拭子支原体培养PCR阳性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临床和肺部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13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各项临床和X线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47岁多见,血沉、CRP和转氨酶增高;肺部体征少而X线改变明显,以小叶性肺炎改变为主,伴肺门影增浓,少数可有大叶性肺炎表现。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典型,X线影像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泛胸部X线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某院2005年1—12月收治的15例广泛胸部X线改变的MPP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MPIgM抗体检测,15例患儿确诊为MPP,其中胸部X线示大片阴影8例,肺不张4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临床表现以发热伴咳嗽为主(93.33%),肺部体征少,以双肺呼吸音粗糙(53.33%)及单肺呼吸音减低(46.67%)为主。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儿童MPP胸片表现较临床症状重,应尽早完善其抗体检测,以免耽误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与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射线表现和临床表现.方法 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进行实验室病理检查,并对所选患者应用X线进行诊断,对患者的X射线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症状展开分析与研究.结果 X射线表现:有50例患者属于间质浸润型,15例患者属于腺泡实变型,15例为混合型,所有患者的病灶分布为下叶52例,28例上叶;在肺外特征表现上,有30例患者的肺外特征表现为食欲不振、高烧不退、胸口疼痛、肌肉酸痛、皮疹;在临床治疗结果上,所有患者在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均全部治疗成功,病症痊愈,各项体征指标和临床症状都消失.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射线变化十分多样化,其中变化最多的为间质改变,发生几率最高的为心肌受损,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对患者的病理特征展开详细分析,以此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MP-IgM阳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间质浸润23例(29.5%);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8例(35.9%);肺门阴影增浓l5例(19.2%);节段或叶型实质浸润12例(15.4%),均有咳嗽,伴有发热症状。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混淆,应结合X线征象、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4例,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每组各82例;CT诊断组采用CT诊断方式,X射线诊断组实施胸部X射线检查,对照两组诊断结果。结果:X射线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56%,CT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84%,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对斑片影、结节影、腺泡实质影、间质浸润检出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X射线诊断组肺纹理增粗检出率比CT诊断组高,胸腔积液检出率比CT诊断组低(P<0.05)。结论: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均较高,而X射线照射剂量比CT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并发肺不张患儿1年后胸部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肺功能的随访,分析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寻找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易患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5月1 166例住院治疗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恢复期肺不张的患儿109例,在出院后1.0~1.4年,取得家长同意,通过电话预约为患儿复查胸部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的病人共36例。 【结果】 1)不同年龄之间MPP并发肺不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存在肺部异常情况有23人,占63.9%;3)依据MPP并发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表现正常与否,分为异常HRCT组和正常HRCT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比较,起病年龄、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早晚四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 【结论】 MPP患儿发热、咳嗽时间长,年龄较小易发生肺部并发症,需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定期随访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为MPP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病原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15例MPP患儿中混合感染350例,其中混合病毒199例,混合细菌91例,同时混合病毒细菌60例。病毒病原以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2)混合病毒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更易合并胃肠症状、喘息、呼吸困难,发生重症肺炎比例高(χ2=27.126,12.093,8.466,5.031,7.267, P<0.05)。3)混合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WBC>10×109/L比例高(χ2=5.392,4.944,4.155,4.742,P<0.05)。4)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和WBC>10×109/L比例高(χ2=5.245、5.647、4.161、 8.221、6.568, P<0.05)。胸片示大片状改密影,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比例高(χ2=4.946,5.382,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23,95%CI:1.516~3.279)、出现胃肠症状(OR=1.583,95%CI:1.020~2.455)为MPP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1.841,95%CI:1.131~2.999),发热>10 d (OR=2.492,95%CI:1.191~5.212)、WBC>10×109/L(OR=1.648,95%CI:1.038~2.616)为MPP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2.345,95%CI:1.250~4.399)、发热>10 d(OR=3.291,95%CI:1.304~8.307)、合并呼吸困难(OR=4.427,95%CI:1.135~17.268)、WBC>10×109/L(OR=2.39,95%CI:1.357~4.212)为MPP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主要混合的病原体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与具体混合感染的病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9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和痰热清联合治疗,两组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干湿罗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5、12.92、9.88,均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占2.0%,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占1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痰热清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临床症状和体征,毒副作用小,并可大大缩短病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9至2012年收治的12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20例患儿中,男66例,女54例;5岁以下患儿占36.7%(44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占85.0%(102例)、发热占83.3%(100例),年龄较小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低占40.0%(48例),湿性啰音占22.5%(27例),喘息占8.3%(10例);肺外系统受累占64.2%(77例),心血管系统受累占36.7%(44例),消化系统受累占26.7%(32例);胸片以小斑片或扇形浸润、节段性实变浸润最常见;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占98.3%(118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MPP临床表现复杂,且易累及肺外系统,但及时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在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LRI)患儿中的构成特点。 【方法】 收集宝鸡市5家医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ALRI住院小儿7 979例的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小儿ALRI患儿血清7种急性病毒抗体IgM总阳性率为32.7%;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IgM 7.6%,柯萨奇病毒抗体IgM 7.2%,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5.5%,埃可病毒抗体IgM 5.1%,副流感病毒抗体IgM 4.1%,腺病毒抗体IgM 2%,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1.2%。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12.6%。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核酸(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结果为:EB病毒DNA 24.4%,肠道病毒(普通型)RNA 10.7%,呼吸道合胞病毒RNA 4.3%,柯萨奇病毒A 16 3.8%;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阳性率为11.7%。 临床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是EBV和MP混合感染。 【结论】 小儿ALRI病原学分布存在人群、地区和季节、年份等的差异性,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宝鸡地区小儿ALRI的重要病原,病毒以EBV为主。应开展多方法、多病原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将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3组,分别使用红霉素粉针剂30mg/(kg·d)、阿奇霉素粉针剂10mg/(kg·d)、红霉素粉针剂30mg/(kg·d)静脉滴注后,阿奇霉素10mg/(kg·d)顿服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6.67%,9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与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P〈0.05,不良反应x^2=79.68,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三组均有效,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13.
周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24-3825
目的:比较3种方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12月治疗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3组: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20~25mg/kg.d静滴,阿奇霉素组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博抗)10mg/kg.d静滴,联合治疗组先静滴红霉素20~25mg/kg.d,热退后即予阿奇霉素静滴。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F检验和q检验分析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红霉素组的发热缓解时间最短,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短,而联合用药组住院时间最短,所需费用最少(均P<0.01)。结论:无论药代动力学还是临床疗效,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更有效、更经济和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酶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急性期患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8例MP肺炎患儿(MP肺炎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以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MP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AST(37.18±6.15)U/L、LDH(294.10±46.20)U/L、CK.MB(84.50±13.70)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10.50)、(140.50±76.21)、(19.50±4.1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肺炎组恢复期血清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但CK-MB[(27.80±8.40)U/L]、LDH[(189.50±69.73)U/L]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MP肺炎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K-MB作为MP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MP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来自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住院期间的1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依其病程分为感染组(176例)和治愈组(60例),同时选取7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愈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3和5.11,均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期间(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水平在1:320及以上者53例,滴度在1:160者65例,滴度1:80的58例)不同抗体水平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64、0.48和1.40,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D-二聚体水平在感染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重症肺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重症肺炎的患儿设为重症组(46例),确诊为非重症肺炎的患儿设为对照组(30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等结果。结果重症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肺炎支原体DNA(MP-DNA)、MP-IgM滴度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120、-2.418、-2.159、-2.749、-2.192、-2.834、-2.587,均P<0.05),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t=2.48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DNA滴度是重症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74,95%CI:1.161~3.704,表明随着MP-DNA浓度越高,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越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DNA拷贝数大于4.47时,预测重症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和96.67%;当MP-IgM滴度大于1∶640时预测重症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3.48%和93.33%。结论D-二聚体、PCT、CRP、ALT、LDH升高及白蛋白降低有助于识别重症肺炎,MP-DNA是重症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