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超液化碘油(UFL)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肝动脉灌注CIK细胞后用UFL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治疗HCC 38例(研究组),并与同期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瘤体注射无水乙醇(PEI)双介入治疗HCC 62例(双介入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双介入组治疗前后CD3、4、CD8变化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AFP的下降率,0.5,1和2年生存率,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近期疗效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95).结论 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联合UFL栓塞介入治疗HCC,可以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ACE联合RFA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80例行综合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根据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治疗组38例(研究组),TACE联合RFA治疗组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生活质量(QOL)、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无进展生存期(PFS)及生存率观察指标。结果 1QOL评分:研究组术后QOL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S和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8个月和40.1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5%、71.1%、55.3%和95.2%、88.1%、64.3%、28.6%,研究组的中位PFS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的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中位PFS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肝癌 5 4例 ,男 4l例 ,女13例。巨块型肝癌 11例 ,结节型肝癌 4 3例。治疗前AFP值升高者 33例 ,AFP阳性率为 6 1.1%。Karnofsky评分均≥ 6 0分。分为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 (治疗组 ) ,常规化疗栓塞组 (对照组 )。治疗组将吐温 80、化疗药和碘油均加温至 6 2℃行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肿瘤生长率治疗组为 - 0 .4 7± 0 .2 2 ,对照组为- 0 .19± 0 .2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近期有效率治疗组 (80 % )大于对照组 (5 2 .9% ) (P <0 .0 5 )。毒副反应治疗组轻度 4例 (2 0 % ) ,中度 11例 (5 5 % ) ,重度 5例 (2 5 % ) ;对照组轻度 7例 (2 0 .6 % ) ,中度 2 1例 (6 1.8% ) ,重度 6例 (17.6 %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吐温 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物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逐渐显现出较好的疗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体内免疫系统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摄取、加工和提呈中起关键作用;抗原刺激后的DC在体内既可以诱发免疫记忆,还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是一种杀瘤活性高、广谱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两者的联合能有效地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间60例肾癌术后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生成DC细胞;T淋巴细胞体外诱导生成CIK细胞.患者在切除原发病灶后,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并给予IL-2静滴21 d.免疫学反应和临床疗效分别通过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细胞毒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例Ⅰ~Ⅲ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2例失访,1例复发,余未见复发、转移,随访时间7~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8例Ⅳ期行姑息性肾切除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的17例中1例CR,3例PR,8例SD,5例PD,随访时间6~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无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DC+CIK联合IL-2治疗能够增强肾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并且对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也显现一定的疗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又称为自然杀伤样T淋巴细胞,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特异性杀伤力,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疾病的辅助性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肿瘤的种类与时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细胞的质量以及患者的个人因素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作者从肿瘤、治疗方案、细胞质量等多个方面对CIK免疫治疗疗效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促进CIK治疗疗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但其完全缓解率低,毒副反应大。目前,以树突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为基础的过继免疫已成为MM治疗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尝试将负载自体抗原(Ag)的DC联合CIK治疗复发难治性MM,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和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3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定向分化成DC和CIK细胞,将收获的DC与CIK共培养3d,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IK 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MTT 法检测共培养后CIK细胞对HEP-3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CIK与DC 共培养3d 后增殖活性开始显著提高,与DC共培养的CIK较单独培养的CIK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结论 共培养后DC能够促进CIK增殖,提高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为指导临床应用DC与CIK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杀瘤活性强、抗瘤谱广的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本文旨在观察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的CIK细胞输注患者,观察CIK细胞培养前后细胞表型的表达情况、治疗前后患者PBMC杀伤活性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Ag-NORs的改变、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前显著增加;患者细胞治疗前后PBMC的细胞杀伤活性增加,Ⅱ、Ⅳ期患者的CIK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CIK细胞治疗后Ag-NORs的IS值明显增高,表明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增高。80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8例,轻度缓解(MR)25例,稳定(SD)34例,进展(PD)11例,有效率(CR PR MR)为43%。KPS评分提高50例,稳定18例,下降5例,有效率为62.5%。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群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累及对象.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和骨髓瘤等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1],探索除化疗以外安全性好、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顶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肾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自体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45例肾癌化疗联合DC-CIK治疗的患者(化疗联合DC-CIK治疗组)及同期对照30例单纯化疗的肾癌患者(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差异,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化疗联合DC-CIK治疗组实体瘤近期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化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化疗与DC-CIK细胞免疫联合治疗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3~+CD16~+CD56~+T细胞计数增加(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为64个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5个月(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自体DC-CIK细胞回输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治疗晚期肾癌更有生存优势,而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集3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等诱导成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变化。结果CIK细胞回输后,23例(77%)患者出现发热,持续时间2~8h,大部分自行消退,无其他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 、CD3 CD8 、CD3 CD56 和CD25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且DC1和DC2细胞的比例也上升,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肝癌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联合CIK治疗67例为研究组,单纯TA...  相似文献   

14.
颈、胸上段食管癌以介入性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颈、胸上段食管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其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30例患者采用以胸廓内动脉为径路,锁骨下动脉或甲状颈二的区域性药盒灌注的介入性化疗,合并放疗,免疫治疗及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包括梗噎、呕吐、疼痛、声嘶及异物感均有明显改善,颈部淋巴结缩小明显,CR+PR达70%,最长生存达18个月。结论 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HCC)肝移植术前介入治疗对预防肝移植后肝癌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接受肝移植的40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加例(介入组)术前辅以介入治疗,另外2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观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55%和45%、30%,两组累计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0%、60%)亦高于未介入组(55%、35%),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移植手术的血管性病变.结论 移植前辅以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HCC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呼唤规范化的肝癌介入治疗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介入方法治疗肝癌效果较好,已被公认为肝癌的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但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复发、转移问题,影响其远期生存率.规范肝癌的介入治疗十分必要,其中包括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精细介入手术操作;对患者实施优化的"个体化"方案;制定疗效观察、分析的客观指标和方案.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热消融治疗,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和基因治疗,联合介入后二期外科手术切除和肝肿瘤切除术后的预防性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 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及细胞计数后回输给患者.于第7、9、11、13天皮下注射DC,第11、13天静脉回输CIK,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的客观反应率为37%,疾病控制率为85%,2年总生存率为8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 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亚群及Th2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Th1细胞有升高趋势(P<0.05),多次治疗后CD3+CD4+CD25+T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有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过程中2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采用介篱化疗并栓塞方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期。方法 治疗组38例采用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结果 介入栓经疗组CR+PR为84.2%,全身静脉化疗组CR+PR为37.5%,两组比较P〈0.01,介入栓塞化疗组38例中6、12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7%、64.5%、41.7%,而单纯静沦疗组24例中6、12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8.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 permanent reservoir implantation is considered mandatory fo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Since treatment sessions of HAIC may be limited for these end-staged patients, a simple alternative technique for this treatment is desirable.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placing a temporary catheter for HAIC in advanced HCC patients.

Material and Methods: 25 advanced HCC patients underwent HAIC with drugs delivered from a temporary catheter which was placed percutaneously by puncturing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A course of chemotherapy consisted of five consecutive daily infusions of 5-fluorouracil, cisplatin, mitomycin C, and leucovorin. The catheter was removed on the 6th day. Therapy was repeated every 4-6 weeks with maximal number of courses of up to six. The total courses of HAIC in each patient, the catheter-placed-related complications, tumor response rate, and median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ere registered.

Results: A total of 77 courses of HAIC were performed with 100% technical success of catheter placement (1-6 courses in each patient, average 3.1 course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20%, with complete response in two patients and partial response in three patients. Eleven (55%) of the 20 non-responders died within 5 months (mean HAIC, two courses). None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complications such as catheter occlusion, hepatic arterial thromb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or local infection.

Conclusion: With fewer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HAIC by temporary catheter placement via subclavian puncture could be a treatment op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肾癌根治术后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期间Ⅰ、Ⅱ期肾癌术后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采自体外周CIK细胞血进行CIK细胞扩增,采取静脉回输方法治疗;对照组20例术后未行其他治疗。观察CIK细胞培养前后细胞表型情况, 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20例:19例完全缓解,1例进展, 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疾病控制率95%;对照组20例:13例完全缓解,7例进展,疾病控制率65%(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延缓和阻止早期肾癌术后患者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