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PTCA后再狭窄的机理作进一步探讨,在冠脉再狭窄的预报因子、检出、手术操作特点以及预防等方面作了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临床应用十多年来,随着导管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适应证扩大,成功率提高,然而术后六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一直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1977年9月~1980年8月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对美国和欧洲的34个中心应用此法治疗的631例患者的资料,旨在对此法作进一步的评价和研究.方法:(1)股动脉技术:将起搏导管插入肺动脉或右心室作定位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应用阿斯匹林、潘生丁、心得安、硝酸酯及钙拮抗剂.术中应用肝素及硝酸脂(包括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等.术后用药同术前,并加用华法令.将10.5F导引套管沿0.0965厘米导引钢丝插入股动脉,再将合适的右或左股动脉指引导管送至腹主动脉,将0.154厘米导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的PTCA前后的临床资料。PTCA后心绞痛症状未缓解5例,术后2天至17个月复发心绞痛20例,平均再狭窄发生时间PTCA后4.6个月。一次PTCA后选择CABG19例,2次4例,3次2例。除PTCA或支架部位处发生再狭窄外,5例狭窄以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5.
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大大影响其应用效果 ,近年来研究表明 ,动脉损伤后产生的大量活性氧在再狭窄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 nary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后再狭窄 (restenosis,RS)发生率高 ,现单纯PTCA已经较少应用 ,常采用PTCA +STENT治疗 ,RS发生率为 2 0 %~ 30 % [1 ] 。故PTCA术后RS的预防至今仍是介入心脏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者回顾了全国心肺和血液学会登记处的资料,以探讨重复作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1880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初次 PTCA成功者中,241例做了第二次 PTCA,其中203例(84%)在同一动脉段作 PTCA,38例(16%)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自1977年Grüentzing首次成功进行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PTCA)以来,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广泛使用于临床。许多报告表明初次成功率高,住院并发症少,成形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少。然而,成形术后的早期再闭塞和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二个主要因素。本文就PTCA后的再狭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简称 PTCA)即应用气囊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手术,1977年12月由 Gr(?)ntzig首先在人体进行。本文综述 PTCA 的现况及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技术PTCA 的操作类似冠状动脉造影术。局部麻醉后,将预制的8F 或9F 指引导管经皮穿刺插入股动脉或经切开肱动脉插入,并在萤光屏监视下将导管置于适当的冠状动脉口。冠状动脉扩张导管是一双腔气囊导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主要对目的基因的选择、载体的选择及转基因方法等作较详细的综述,并指出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再狭窄 (restenosis)是限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远期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是一个由内皮损伤触发的多种因子参与的损伤修复过程 ,主要包括 :球囊损伤内皮处非阻塞性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重构等反应。P 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是上述一系列反应的始动条件。P 选择素在PTCA后作用的研究 ,对揭示再狭窄发生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64年,Dotter 与 Judkin 就提出通过血管内插管扩张粥样硬化性梗阻动脉管腔的设想,但未能引起重视。1977年9月Grüntzig 根据 Dotter 等的观点,经过多次动物实验研究后,终于应用带有囊腔的双腔导管对人类的冠状动脉狭窄部分作首次扩张疗法取得成功。五年来,此项技术在世界各  相似文献   

12.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和缩小心肌的进行性坏死范围,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供应梗塞区的冠状动脉有阻塞,促使试图再建冠状动脉血流。用导引钢丝、溶血栓药物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使血管再通的方法可使胸痛缓解,S-T 段回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摘要)刘朝中王文清谈维洁黄丛春毛树森孙晓丽本研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和P物质的变化。病人2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4.1岁,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冠...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后的再狭窄是当前心血管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再狭窄发生率高低与病人临床状况、病变冠状动脉解剖特点及 PTCA 操作本身等有关,也与分析方法、诊断标准和随访时间等有关.目前用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平滑肌增殖药物、钙通道拮抗剂、降脂药物和抗炎症药物等,以及非药物方法,包括激光、机械方法和移植模等对预防和治疗 PTCA 后的再狭窄有一定作用.尚需对这些方法作进一步论证和/或探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湖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胡成林综述许家,李庚山审校1977年瑞士科学家Grtintzig[1]率先采用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76年Gruentzig首次用气囊导管经皮穿刺作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ny angioplasty,PTCA)后。目前已在美国和欧洲的某些医疗中心大量应用。据1983年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召开的专题讨论会所发表的有关资料统计,仅在两个医疗中心就作了PTCA 3,592例。此外,在某些医疗中心,在作冠状动脉旁道移植术的同时,对某些冠状动脉作手术中冠脉腔内成形  相似文献   

17.
有关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可行性和短、中期疗效已经明确。一些作者报道患者术后在平静状态时,心肌对铊的摄取改善,运动时改善更明显,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乳酸生成减少,临床症状改善,非侵入性左室功能参数正常化。但此新疗法对左室工作的效益尚未完全肯定,因而本文对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成功地施行导管扩张术的前、后,采用侵入和非侵人性方法测量其左室功能,以观察术后左室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男性患者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近端高度或接近完全阻塞,心绞痛程度Ⅲ~Ⅳ级,运动时 ST-T 发生可逆性改变而无心肌梗塞史。检查前一日开始停用硝酸甘油长效制剂和β-阻滞剂,在安静和平卧运动(82±17瓦)下用~99锝标记的人体白蛋白作首次通过和门电路血池扫描。然后将 Swan-Ganz 7F 双腔热敏电阻导管置入肺动脉,Millar PC 771(7F)型双端微型压力计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讲座1992年11卷第4期刊出上半部。现将后半部(六)术前、后和术中用药及处理;(七)PTCA的效果;(八)并发症;(九)PTCA术后再狭窄等四节刊出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月至1984年7月间美国Hines VA医院和Loyola大学医学中心为133例患者施行PTCA获得成功。PTCA后平均7(1~20)个月,平均年龄56(32~72)岁的39(男38、女1)例患者再次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5例由于心绞痛复发或心肌梗塞而复查,另4例并无症状作为随访。PTCA的部位:左前降支23例,回旋支4例和右冠脉13例;包括双支11例。再次造影,结果如下。19例(49%)PTCA治疗处再次狭窄(PTCA增大的内径减少>50%)。20例(51%)患者27处非PTCA治疗处出现新的狭窄和或原有狭窄明显加重:15例患者19处出现新的狭窄(PTCA前正常的冠脉至复查时狭窄>20%),7例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28例临床分析刘强,方卫华,刘幼文,胡雪松,衣为民,彭长农ClinicalanalyzeofPTCAfor28pations¥Liuqiang;Liuyouwen;Huxuesong;etal.(Depart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