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用改良的 Ellison 氏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外侧直向不稳定屈膝 30°位类型8例,随访1年6个月至3年10个月(平均2年9个月),结果优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髌骨骨折患者运用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法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所有43例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愈合时间为7.5周,屈膝正常时间7周,无钢丝断裂、针尾刺破皮肤、脱套、感染及渗出发生。其中优28例,良9例,可6例,差0例。结论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法治疗髌骨各型骨折牢固可靠,手术简便、易行,愈合时间短,早期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屈膝功能障碍疗效.方法:36例骨折后屈膝功能障碍采用中药熏洗治疗.结果:优27例,占75%;良5例,占14%;可1例,占3%;差3例,占8%;总有效率为91.7%.结论: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屈膝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屈膝功能障碍疗效.方法 52例骨折后屈膝功能障碍采用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31例.占59.6%,显效14例,占26.9%;有效4例.占7.7%,无效5例,占5.8%;总有效率为94.2%.结论 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屈膝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1年5月至2011年7月,对13例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患者应用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43月,平均14个月。患者屈膝活动度为90°~120°,较术前平均增加67°。结论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屈髋屈膝旋转复位法治疗小儿髋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2013年在该院门诊治疗的小儿髋关节半脱位病例32例,采用屈髋屈膝旋转复位手法分型治疗。结果经治1次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者25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2例,疗效满意。结论屈髋屈膝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小儿髋关节半脱位,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蒋巧 《华夏医学》2000,13(4):491-492
我院于1992~1999年采用胥少汀等介绍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在细小环节上加以改进,共治疗髌骨骨折66例,经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22~64岁。新鲜骨折64例,陈旧性骨折2例;横型骨折44例,粉碎性骨折16例,下极粉碎性骨折6例,断端分离均为1cm以上。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腰麻下和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取髌前横弧形切口,弧面凸向下方,逐层切开至皮下层,向上下翻开皮瓣显露骨折端清除关节腔内血块,在屈膝10度位下,对横形骨折自远骨折块,…  相似文献   

8.
杨华 《四川医学》2001,22(5):456-456
我院 1990年以来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18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患者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19~ 55岁 ,平均 37岁。横行骨折 11例 ,粉碎骨折7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无其他合并伤。就诊时间为伤后 1小时至 12天 ,平均 4 .5天。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髌前横弧形切口 ,凸面向下 ,显露骨折线及骨折块 ,清除关节膝内血块 ,在屈膝10°位 ,对横行骨折 ,自远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出两根克氏针正位下两针各在中 1/ 3与侧 1/ 3交界处 ,侧位上针穿过髌骨前后经中部 ,针自髌腱两侧穿出 ,针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关节镜辅助松解对创伤后屈膝功能受限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北京友谊医院采用关节镜下辅助松解处理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屈膝功能受限的1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松解前和松解后3个月时患者的伸屈膝角度、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  相似文献   

10.
王珏  何帆 《海南医学》2009,20(1):95-96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腓神经F波物理参数的影响。方法研究47例仰位屈膝和侧位屈膝姿势的腓神经F波的出现率和潜伏期并进行比较。结果侧位屈膝腓神经F波的出现率较仰位屈膝有统计学意义(ρ=0.00);这两种体位F波的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ρ=0.786)。结论侧位屈膝的体位可以增加腓神经F波的出现率,而其潜伏期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松解膝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的屈膝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屈膝功能障碍51例患者行粘连松解术,在关节镜下采用钩刀、刨刀、射频切除关节内髌上囊、内外侧间隙、髌下脂肪垫间隙、踝间窝等和关节外的股骨与股中间肌间隙、肌内外侧间隙的粘连以及配合手法松解和术后康复治疗。51例屈膝功能障碍病例经治疗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屈膝活动度增强30°~80°,平均70°,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55±8.2)分,术后(86±11.2)分(P<0.01)取得优于非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满意疗效。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内外粘连松解治疗屈膝功能障碍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及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采用高屈膝体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2010年1月~2012年10月的49例股骨及髌骨骨折患者,在术后5~7d内将患肢膝关节间断放置于≥105°的高屈膝体位.并予以止痛治疗及个性化的舒适护理,5~7d后嘱患者加强患侧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锻炼。结果本组49例患者在术后5~7d内均能按高屈膝体位放置的要求进行放置,术后伤口全部愈合良好,从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看,术后除l例膝关节有伸直受限外,48例患者膝关节伸直均达到00,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145°甚至正常活动的患者有43例,膝关节平均屈曲角度为143°。结论股骨及髌骨骨折患者在术后5~7d内间断应用高屈膝体位放置的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镇痛方案,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73年至1988年采用手法松解和手术松解两种方法对9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直病人进行治疗,并作了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和总结本组9例,全部是男性,年龄13~51岁,平均32岁。病因:股骨干骨折6例,股骨颈骨折行麦氏截骨术后1例,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行病灶清除术后1例,髌骨粉碎性骨折1例。左侧5例,右侧4例。术前病程6个月~17年,平均8年9个月。本组手法松解3例,手术松解6例。术后随访6个月~15年,平均7年8个月。手法松解3例,松解前屈膝最多10°,最少5°,活动范围平均7°;松解后屈膝最多35°,最少20°,活动范围平均27°。手术松解术前屈膝最多62°,最少5°,活动范围平均15°;术后屈膝最多120°,最少70°,活动范围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新型俯卧屈膝体位预防经后路腰椎间盘手术中神经牵拉伤。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的146例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俯卧屈膝体位行腰椎间盘手术;同时回顾性收集217例采用传统俯卧体位行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对比两种不同体位术后发生神经牵拉伤的情况。结果:新型手术体位组中6例发生神经牵拉伤,发生率为4.1%;而对照组中53例发生神经牵拉伤,发生率为12.44%。新型手术体位组的神经根牵拉伤发生率较传统体位组明显降低。结论:新型俯卧屈膝体位可明显减低后路椎间盘手术神经牵拉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髌骨轴位检查中屈膝角度和髌股关节拍摄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5例患者进行标准膝关节侧位检查,屈膝角度95°~165°,每隔5°分别测量对应的胫股角、髌股角,统计各屈膝角度对应的胫股角、髌股角相关数据,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屈膝在95°~165°范围内,以胫股角均值为因变量Y1,以屈膝角度为自变量X,回归方程为Y1=1.069X-18.565(F =5178,P<0.001);以髌股角均值为因变量Y2,以屈膝角度为自变量X,回归方程为Y2=-0.772X+ 148.484(F=1125,P<0.001);以胫股角为因变量Y3,屈膝角度、髌股角为自变量X1、X2,回归方程Y3=0.843X1-0.285X2+24.61(F=6089,P<0.001).结论 髌骨轴位检查中屈膝角度、胫股角、髌股角存在直线相关性,髌骨轴位拍摄中可根据回归方程Y1=1.069X-18.565,Y2=-0.772X+148.484求出相应的胫股角、髌股角,进而求出X线入射角度,选择相应的摄影角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改良小切口技术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36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沿腓肠肌内侧头内缘与半腱肌间隙钝性分离,将腓肠肌内侧头肌腹与胭血管束拉向外侧,显露关节囊并切开,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4.0mm空心钉加垫片固定。结果:3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_3个月(6~24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后抽屉试验阴性者31例(86.7%),〈1+者5例(13.3%),无2+以上者。Lysholm评分平均96.6分(86~100分)。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34例,屈膝活动受限者1例,伸膝活动受限者1例。结论:改良小切121入路简便、安全,无须显露胭血管神经束,复位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股四头肌瘫痪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发生率较高,通过肌腱移位代替股四头肌的疗法较多,既往治疗股四头肌瘫痪,多用有力的屈膝肌移位,改善伸膝功能,达到动力性稳定,对于屈膝肌力差的,只能用股骨髁上截骨术,达到超伸膝位,以求静力性稳定。作者自1990年至1993年对股四头肌瘫痪、屈膝肌力差、合并有轻度膝屈曲及外翻的患者,采用阔筋膜张肌移位代股四头肌术2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98例的临床实践.讨论了儿麻后遗症膝关节屈曲畸形治疗中,针对不同角度选择治疗方法:对屈膝20°以内的病例选用管形石膏矫正:屈膝20°-30°者可采用股骨髁上截骨术一次性矫正畸形;对30°以上的屈膝畸形,则先行胫骨下端骨牵引,待牵引矫正屈膝达30°以内时,再行股骨髁上截骨术矫正。在矫正畸形以后应尽快地行肌力平衡手术,防止畸形复发,消除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重度屈膝畸形256例手术治疗郭来洲(江西省赣州地区人民医院矫形外科341000)从1981年10月至1995年10月,我科收治了小儿麻痹后遗重度屈膝畸形30°至60°合并膝外翻、小腿外旋患者256例。我们采取分步骤、一次性手术矫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实用意义。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的患者68例,采取坐位,使用X线投照髌骨,其中患者的髋关节一直采取90°的自然曲度,屈膝(30°~80°),随后进行中心线入射角与入射点的相关调整,然后对其进行投照。结果受X射线投射检查髌骨的患者共68例,其中屈膝程度在70°~80°的,共计41例(占总数的比例为60.29%),"优"片数量为22/41(53.66%);屈膝程度在50°~60°的,共计25例(占总数的比例为36.76%),"优"片数量为11/25(44.00%);屈膝程度在30°~40°的,共计2例(占总数的比例为2.94%),"优"片数量为0。结论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技术与膝关节以及髌骨的解剖特点以及活动规律十分符合,并且该技术操作便捷,患者可以保持一个舒服的体位。屈膝关节于40°~70°的影像均成像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效果显著,建议推广作为髌骨的一项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