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尿激酶 (UK) 肝素溶栓与传统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各自的疗效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UA的合理方案。方法 :入选UA患者 92例 ,采用随机分组 ,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 4 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及远期心绞痛的发生频度、程度、心电图改变及再住院率和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几率。结果 :溶栓组HR、BP等生命体征无改变 ,心肌耗氧量不增加 (P均 >0 .0 5 ) ,但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程度、降低S T段下移的幅度 (P <0 .0 5或P <0 .0 1) ,减少心绞痛发作时伴随的室性早搏、心动过速以及再住院的几率等 ,显示溶栓治疗抗心绞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缓给UK加肝素维持的溶栓方案适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病机制,比较降纤酶、小剂量尿激酶(UK)与肝素联合常规方法治疗UA的疗效,以探讨治疗UA的合理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降纤酶、小剂量 UK 及肝素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结果降纤酶和小剂量UK组比肝素联合常规治疗能更快的控制症状(P<0.05),与后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前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纤酶与小剂量尿激酶疗效相当、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99例,随机分为血塞通组48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及远期心绞痛的发生频率、程度、心电图改变及再住院率和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几率。结果血塞通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程度明显减少,S-T段下移的幅度明显降低,减少心绞痛发作时伴随的室性早搏、心动过速以及再住院的几率等,显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UK剂量为0.5万U.kg-1.d-1于30min内静脉滴入,连续治疗5d,同时低分子肝素钙6150U皮下注射,12h一次,连用5d;对照组除不用UK外余治疗相同。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住院时间(HT)。结果:小剂量UK治疗组显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TIB减少(P<0.01),HT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UA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较适宜剂量,总结了我院近几年对UA患者用UK溶栓治疗82例,并与肝素组74例作对照,观察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及心绞痛缓解程度.结果UA溶栓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可能与UK剂量有关,提示UA不宜接受大剂量溶栓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尿激酶(UK)与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中的疗效。方法:采用有对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前增加静脉扒注3000^U肝素。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结果:小剂量尿激酶(UK)组在心脏事件(死亡 AMI例数)的发生率低于肝素组,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优于肝素组。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前加强抗凝血酶治疗,在降低频发心绞痛发生率、30天内AMI发生率和病死率优于肝素组。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将 5 5例UA患者非选择性地分为溶栓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溶栓治疗组 (2 8例 )应用尿激酶治疗 ,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并与常规治疗组 (2 7例 )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治疗组有效率 89.3% (2 5例 ) ,常规治疗组有效率 6 3.0 % (17例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较适宜剂量,总结了我院近几年对UA患者用UK溶栓治疗82例,并与肝素74例作对照,观察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有心绞通缓解程度。结果:UA溶栓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可能与UK剂量有关,提示UA不宜接受大剂量溶栓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方法收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87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组 (低分子肝素组 )及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组 (参麦组 ) ,疗程为 1w。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及参麦组在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累计硝酸甘油用量及发生心肌梗塞的例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或参麦注射液 ,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 (UK )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脂肪注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对 46例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UA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UK静脉溶栓和低分子肝素皮下脂肪注射。结果 总有效率为 91% ,且安全可靠 ,副作用少。结论 小剂量UK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UA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再灌注的关系。方法 :对 2 7例梗死前 1周内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 2 5例梗死前无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比较。 2组基础临床情况相匹配。梗死范围大小根据血清酶和∑R、NQ来估计 ,冠脉再通时间以抬高最明显的ST段迅速下降达 5 0 %为准。结果 :溶栓后 30min内梗死前心绞痛组 33%冠脉再通 ,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没有 1例再通 (P <0 0 0 5 ) ;6 0min内再通率分别为 5 9%和 36 % (P <0 0 0 5 ) ;再通时间分别为 (49± 16 )min和 (6 9± 19)min(P <0 0 5 )。在梗死前心绞痛组 ,反映梗死范围大小的血清酶均明显低 ,而∑R相对较高 ,NQ数目相对较少 (均P <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组溶栓效果较好 ,梗死范围较小 ,梗死前反复心绞痛可作为对溶栓治疗敏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enoxaparin,商品名克赛)和阿司匹林(商品名巴米尔)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UK剂量为0.5万IU/kg于60min内静脉滴入,连续治疗3天.在第1天静滴UK前1h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30mg,口服阿司匹林0.3g,然后低分子肝素1mg/kg皮下注射,12h 1次,共6天,阿司匹林0.3g,每日1次,6天后改为0.1g,每日1次.主要终点为30天内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共入选UA患者791例(包括69例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小剂量UK组389例,对照组402例.30天的心脏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0%与4.0%,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小剂量UK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5%与2.5%,P<0.05),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小剂量UK组亦优于对照组(第1周29.3%与41.0%,P<0.01;第4周5.9%与11.2%,P<0.05).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发病急骤的UA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50mg、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冠状动脉溶通率,治疗组88.8%,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溶通率高,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比较国产尿激酶( U K)与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 P A)溶栓治疗的优缺点。②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治疗标准急性脑梗死病人38 例,随机分为t P A 组(22 例)与 U K 组(16 例),静脉滴注 U K 或 t P A行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立即肝素抗凝治疗24 或48h,溶栓前后行 E S 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的治愈率、病死率、脑内出血率、再梗死发生率。③结果 溶栓治疗后 2h U K 组与t P A 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000 1),溶栓后7,30d 两组治愈率、病死率、脑内出血率、再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111 0~0.510 0)。④结论t P A 溶栓疗效肯定,起效快速; U K 溶栓虽起效较慢,但溶栓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全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24h缺血总负荷及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2例,发生出血5例(鼻衄2例、牙龈出血2例、便血1例)。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盛博  李志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298-130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与心肌梗死面积与冠心病患者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6月收住的冠心病患者48例,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和非稳定型心绞痛组(UA),分别测定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与心肌梗死面积,与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对于超敏C反应蛋白,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对于肌钙蛋白T,正常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所测的数据均为0,只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含量能够测得;对于心肌梗死面积,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与心肌梗死面积均与冠心病患者存在很大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伟光  张丽  杨昱 《河北医学》2011,17(3):315-3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标准组和联合组。两组均接受尿激酶150万IU 30m in静脉滴入溶栓治疗。溶栓前标准组给予阿斯匹林口服,联合组加服氯吡格雷。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发生率、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出血的差别,观察30d。结果:30d时联合组再通率、LVEF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发生率、病死率、总出血事件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 6 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 ,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2 4h缺血总负荷及 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 2例 ,发生出血 5例 (鼻衄 2例、牙龈出血 2例、便血 1例 )。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