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消退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理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壁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单核细胞、血小板及低密度脂蛋白)、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动脉机械性狭窄的病理过程。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近年来较一致的看法是血管内皮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血... 相似文献
2.
3.
4.
5.
用网格交点计数法测量了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组和消退组及对照组的平滑肌细胞(SMC)胞质内的超做结构。AS形成组内膜或中膜第一层(靠内弹性膜侧)SMC跑质中肌丝减少,而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增多,AS消退组的肌丝、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结果提示:AS形成组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方向转变,可能与SMC增生和转移及与分泌细胞外基质有关;AS消退组SMC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变,可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7.
穗照梅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9,10(4):148-151
人类动脉粥样硬化能否消退,关系着临床冠心病等疾病的防治。近年来,已积累的研究资料证实,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以延缓或中止病变的进展,已形成的病变也可逆转。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L-精氨酸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脂的影响。将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用标准饲料喂养,对照组用含2.5%胆固醇的标准饲料及普通饮水喂养,治疗组用含2.5%胆固醇的标准中料及含2.25%L-精氨酸的普通饮水喂养,7周及14周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同时用油经O将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铜锌比值不同的饲料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消退的影响。在“形成”实验末和“消退”实验末,低铜锌比饲料组与高铜锌比饲料组相比,血清铜值较小,锌值较大、铜锌比值较小、总胆固醇值较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较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重,各项对比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形成”实验末有关数据的相关性检验证实,铜锌比值与总胆固醇值,铜锌比值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总胆固醇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计分值,均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本文认为,微量元素铜与锌,特别是铜锌比值,通过影响脂质代谢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低铜锌比饲料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11.
瘦素通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脂代谢异常、血栓形成以及高血压等几个方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Glagov’s模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前者的动脉壁已有轻、中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动脉管腔直径没有改变;后者的动脉管腔出现程度不同的狭窄;斑块的稳定性与其脂质核心的大小和纤维帽的厚薄,以及斑块内炎症细胞的多寡有关,易损斑块的破裂、出血导致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IVUS)是目前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评价斑块的结构和稳定性的最好方法。本文论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方法,替代终点(QCA、IMT,IVUS)研究的结果,即他汀类药物可延缓、阻断、逆转(消退)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脉粥样硬化(AS)与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人群致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也呈增长趋势。由于AS发生与发展的病因多样性、机制复杂性、进程缓慢性及致病与致死的高发性,其有关研究颇受重视,然而进展仍旧较慢。AS病变能否消退仍是长期以来人们希望得到解答的课题。近年来动物与人体研究发现,AS病变在严格控制膳食结构、运动和降脂治疗可使原已发生的AS病变发展延缓甚至消退,遂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拟就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血浆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王禹,李天德,何秉贤人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稳定、病变发展的延缓和消退是目前AS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其中对AS的系列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良好的控制,特别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及增...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病生基础 ,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 ,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AS的发病机理复杂 ,与许多因素有关 ,所以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 ,种类很多。药物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消除、控制诱发AS的各种因素 ,如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 ;二是防治AS的并发症和血栓形成。以下简要加以简介。1 调血脂药 :AS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AS早期的病理表现 ,是动脉以内膜下层平滑肌细胞与泡沫细胞的出现和胆固醇 (Ch)脂类物质的沉积为主要特点[1,2 ] 。动物实…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经由彩色多普勒确诊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48例;对照组1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西洛他唑等药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d,服用周期为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半年,随访期间除上述治疗外不服用其他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率、血液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脂的情况;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20.
药物性降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水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1):1-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其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下、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1] 等。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近 30余年来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药物性降脂治疗是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2 ] 。1 早期的临床试验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多个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旨在降低总胆固醇以期降低冠心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的临床干预试验。试验方法为单独的饮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