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注射鱼精蛋白时,偶可发生血液动力学急剧恶化的现象,导致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但最近也有研究报告认为给鱼精蛋白时没有血液动力学的明显改变。为了证实鱼精蛋白对人体心血管功能有无严重影响,作者对40例冠状动脉搭桥或瓣膜置换的病人,依据ACT测定体存肝素量滴注鱼精蛋白,并作了血流动力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鱼精蛋白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外循环结束时要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然而用鱼精蛋白时常会导致严重的反应,包括心脏功能抑制,血流动力学紊乱,肺血管及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等。本文对其产生的机理及防治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室性早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性早搏(室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其取决于室早是偶发还是频发,是发生于左室还是右室,是短联律间期还是长联律间期等。当室早联律间期较短时,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使该次室早的心搏量下降,进而引起一定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在舒张晚期的室早,对血流动力学无太大的影响,但频发的舒张中早期,联律间期明显缩短的室早可能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4.
鱼精蛋白引起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替换术后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鱼精蛋白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根据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将患者分成两组:I组(n=9),ACCT≥120分;Ⅱ组(n=11),ACCT<120分。结果显示:注射鱼精蛋白后,两组的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左右心脏作功指数、左右心室每搏作功指数均显著下降;平均动脉压(MABP)均有下降趋势,而以I组下降更为明显;体循环阻力指数在两组中均有上升趋势,以Ⅱ组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无显著变化;ACCT与MABP下降程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经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且可能是鱼精蛋白对心肌功能的直接抑制所致。ACCT较长的患者,鱼精蛋白引发的低血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16例无明显心功能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并行有创血流动力学测定。发现在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的同时,PRA、AT—Ⅱ和ALD均明显升高,但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无线性关系。提示在心力衰竭早期已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早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阻止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是炎症性疾病[1].早期DN存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与炎症因子的作用有关,目前国内研究报道不多.本文旨在探讨早期DN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鱼精蛋白给药途径和速度对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先天性及获得性心脏病患者,根据鱼精蛋白给药途径和给药速度分为4组各6例,A组经中心静脉慢速给药、B组经中心静脉快速给药、C组经左房慢速给药、D组经左房快速给药。体外循环结束后,各组均以1.5倍肝素钠剂量注射鱼精蛋白,注药前后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经主动脉输注量,给药后5min检测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结果A、B、C、D组MAP分别下降27.7%、38.5%、19.1%、21.8%,经中心静脉给药与经左房给药、慢速给药与快速给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四种给药方法中,经中心静脉给药与经左房给药、慢速给药与快速给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鱼精蛋白不同给药途径结合慢速给药对其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1989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观察11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经升主动脉根部给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方法的病例。全组未发现鱼精蛋白过敏反应、非心原性肺水肿以及鱼精蛋白引起的明显血液动力学变  相似文献   

9.
<正> 主动脉夹层是发生于主动脉的最常见灾难性疾病之一,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病理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通常认为主动脉壁本身结构异常是发病基础,血流动力学异常是促发因素。细胞外基质(ECM)是构成主动脉壁的主要成分,其异常是主动脉夹层的特征性改变之一。糖胺聚糖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大分子,对维持主动脉壁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起着重要作用,其异常改变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并较详细地阐述糖尿病时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产生机制及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并较详细地阐述糖尿病时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产生机制及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迂曲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动脉迂曲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223例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筛选出椎动脉迂曲患者,经颅彩色多普勒的方法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223例椎-基底动脉TIA患者中84名患者椎动脉迂曲;与无椎动脉迂曲组相比,椎动脉迂曲患者年龄更大,具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更高;椎动脉迂曲患者,尤其在中重度椎动脉迂曲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而血管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椎动脉迂曲是椎-基底动脉TIA常见血管异常,并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高龄和血管危险因素可能是导致椎动脉迂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体液因素在肝肾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肝肾综合征发病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着重介绍体液因素在肝肾综合征时对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血压患者中,阻力性小动脉的中膜厚度与管腔内径之比(media-to-lumen ratio,M/L)增加可能在血管阻力增加中起重要作用,也可能是对血流动力学负荷增加的适应性反应。出现微血管形态改变可能与组织灌注受损和(或)靶器官损害的发展有关。微循环的结构改变可能作为心脑血管事件和高血压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5.
休息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为ST段抬高ST段下降或T波改变。休息时心绞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证明,一过性冠脉血流减少是心绞痛发作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动力性狭窄的概念。急性冠脉血流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冠脉痉挛或张力增加、一过性血小板聚集、粥样硬化斑破裂、以及血栓形成后又自  相似文献   

16.
李晓君 《山东医药》2009,49(10):101-102
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该病的发病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重要关系,不同的麻醉方式可引起不同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本研究分别对采用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脂大鼠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与心肌缺血性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喂,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测定饲喂10~90 d大鼠的血脂、肌钙蛋白和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并观察其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本实验模型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随高脂饲喂时间延长,高脂组(HC组)较正常对照组(NC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明显下降,饲喂50 d后HC组大鼠出现心肌缺血性损伤,相关分析表明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发生与高血脂密切相关。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早期可改变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诱导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提示可能存在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装置的任何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均会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继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就二尖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模拟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索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流分布与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病变的关系。方法以正常人右冠状动脉CT图像数据为基础,重建冠状动脉几何模型,人工建立狭窄程度分别为0%(正常)、30%(轻度狭窄)、60%(中度狭窄)和90%(重度狭窄)的4种血管模型,并分别构建血管血流动力学模型,最后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4种血管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差别。结果通过比较4种血管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可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狭窄远心端血流涡旋愈加明显,狭窄处血流速度以及狭窄前血管壁面压力(WP)逐渐增加,而狭窄远心端WP逐渐下降;狭窄处壁面切应力(WSS)分布一直处于高值,并且当血管狭窄程度达到中重度狭窄,狭窄远心端血管可见明显的高WSS区域,而狭窄远心端血管其他区域呈现低WSS;狭窄前后血管血流速度以及血流分布也发生了改变。结论在CT图像上,可能能较准确重建出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并模拟出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模型。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远心端血流动力学表现为明显的血流涡旋以及高WSS区域,这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会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20.
动脉压力波形心排出量监测法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手术围术期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水平高低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肺动脉导管(PAC)一直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技术之一,但由于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并发症以及操作复杂等原因,在临床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对血流动力学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相互关系认识的深人,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