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病毒性肝炎属中医湿温病范畴,根据中医“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原则,运用茵陈四苓汤加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53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综合历代医家对湿温病诊治的认识,分析了利小便通阳法在湿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把通阳法在治疗湿温病和杂病中的用法相鉴别。提出治疗湿温病通阳三法;即发汗通阳,利小便通阳,综合通阳。  相似文献   

3.
谈利小便实大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临床上利小便实大便,一方面不仅治疗大便泄泻,同时也治疗大便黏腻不爽,使二便分消,水湿从小便而去。五苓散渗湿利水,温阳化气,治疗便溏;一加减正气散化湿和中,理气健脾,治疗大便不爽。本文结合治疗慢性腹泻和糖尿病的病例,论述利小便实大便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但久泻不可纯利小便,温病利小便宜甘苦合化阴利小便。  相似文献   

4.
从仲景方探析治黄必治血青海医学院童增华,姜华,王锡勇古今医学家对黄疸病的治疗,多从“湿”字入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采用“清热利湿”和“温中化湿”等法,多伍用活血化瘀药物取得了很好疗效,在施治过程中又多选用张仲景之方药,而仲景治黄的方药多具有...  相似文献   

5.
一湿邪在里,用淡渗通利小便的方法,使湿邪从下而出,是治疗湿病的常用方法,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已成为众所周知的话头了。但是,这句话的出处一直不够明确统一,《景岳全书》引有此话,但未指明出处;《医宗必读》和《医门法律》则认为是“经云”“经曰”;《医贯》和近代的《谦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在湿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及痰饮病篇等对风湿病的成因、病机、脉证论治辨证方面,已有全面的论述。如在湿病篇中,将湿病分为外湿、内湿和内外俱湿三种类型。发汗与利小便为治疗湿病的两大法则。外湿用微微发汗,照顾阳气,使风湿俱从汗而解,禁用大汗、攻下、火攻。内湿用利小便法,使湿从尿去。常用通阳化气利小便和健脾除湿法。在历节病篇中提出肝肾气血不足,再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流入筋骨关节,阻碍气血运行,引起四肢关节肿大,不能屈伸,局部出黄水;其治法,偏风湿历节者,用乌头汤温经散寒,化湿止痛。  相似文献   

7.
在李东垣之前,治湿大多以渗利水湿为主,并有着"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观点。而东垣独创"升阳除湿法"以治之,并且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在傅氏完带汤"从湿治带"的组方思路中就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临床上利小便实大便,一方面不仅治疗大便泄泻,同时也治疗大便黏腻不爽,使二便分消,水湿从小便而去。五苓散渗湿利水,温阳化气,治疗便溏;一加减正气散化湿和中,理气健脾,治疗大便不爽。本文结合治疗慢性腹泻和糖尿病的病例,论述利小便实大便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但久泻不可纯利小便,温病利小便宜甘苦合化阴利小便。  相似文献   

9.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滴沥不爽,点滴短少而言。在古籍中亦称之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篇》亦云:“癃者,小便不利”。《金匮》中凡小便不利的原文达36条,方剂20首,共涉及《水气病》等九篇。详细论述了小便不利的证治体系。本文试就该书中有关小便不利的病理机制及其辨治,归纳探析如下:1 气化失司 水停下焦 如“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上述小便不利,皆为外邪随经入  相似文献   

10.
韩明向认为“湿胜、阳微”是肺心病之关键,“冷、淡、青、稀、白”是其主要证候特点,临证不可拘泥于“不在温,利小便”,治疗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当以温阳化湿为法。温阳化湿运脾阳、三焦同治助宣通、固本培元是其治疗之关键。宣通和温补阳气,调节阴阳平衡,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茵陈治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茵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发黄诸证,被誉为“退黄要药”。但也并非是“黄”皆宜。通过对茵陈性能、作用以及发黄诸证原因、病机、病位和特有症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清热利湿退黄为茵陈性能之要,利小便是其祛除湿邪之主要途径;所治之黄当以湿蕴肝脾为用药之本,无湿之黄则为茵陈用药之忌。使用茵陈要随证配伍,并应有适宜的煎煮方法以充分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提法,实为后世治湿温开辟了新的途径。其通阳是专指湿温之邪易蒙阳气而言,用分消宣化、通利小便之品,使弥漫三焦之湿热从膀胱而去,笔者运用通阳法治疗湿温病,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介绍如下。 例1 章××,男,13岁;1982年8月11日初诊。开始发热恶寒,汗出热不退,1天后来院门诊。体温38.7℃;血象:白细胞6400,中性62%,淋巴38%;疟原虫未见。按上感处理2天,热不见退,口不渴,胸闷不食,有时  相似文献   

13.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3期第4卷醒脾升陷汤治“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方中有萆薜一味。其按语云:“时医因古方有萆薜分清饮,遂误认为萆薜为利小便之要药,而于小便不利、淋涩诸证多用之。尝见有以利小便,而小便转癃闭者;以治淋证,竞致小便滴沥不通者”。是言革薛非通利之药,而为固涩小便。  相似文献   

14.
刘先蓉 《健康伴侣》2007,(10):19-19
俗话说:“少年撤尿射过墙,老年小便湿裤裆。”上了年纪的男性,不少会遇到“小便湿裤裆”的尴尬,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常见原因,就是前列腺增生肥大。而作为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如果前列腺增生肥大长时间得不到治疗,甚至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戴思恭论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戴思恭对泄泻病因病机、治法的阐述,总结戴思恭治疗泄泻的心得。[结果]戴思恭将对泄泻的治法归纳为“宜汗解”“宜下而保安”“宣化而得安”“补养而愈”“调和脾湿”“升举而安”“燥湿而后除”“寒凉而愈”等,用之临床效佳。[结论]戴恩恭结合前人对泄泻的论述,并在师承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突破前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思维,提出“泄泻从湿治有多法”的观点,给后人提供了更开阔的治疗泄泻的思路,对泄泻的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痰饮水湿皆是津液代谢敷布失常所致,归属于六经辨治体系的"太阴病"范畴,是机体功能沉衰不足所致,痰饮水湿证的治则治法基于对其病因病机理解基础上,故仲景确定的治则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而治法是治则结合临床所确定的具体治疗方法,如发汗、利小便等。围绕"和之"而确定的一系列具体治法。同时在发汗、利小便等治法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顾护津液,需要通过口渴、汗出、二便等变化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总之通过以治则治法为核心可以明确经方痰饮水湿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金匮》利小便之法运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金匮》运用利小便之法的归纳总结,以探讨张仲景利小便的涵义与目的。张景运用利小便以宣痹除湿、温阳化饮、利水消肿通淋、退黄、止泻;可见张仲景利小便非唯小便不利而利之,也非简单地用渗利之品以通之,而是借利小便以达开通驱邪通道,祛邪外出和恢复内在脏腑之气化功能,扶正补虚的目的,此乃治病求本的具体体现。对临床实践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治痹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病以风寒湿邪外袭,经络不通,气血凝滞为病机总纲。本文论述《金匮要略》治痹在“以通为用”原则下,利小便发汗以治湿痹,通阳行痹以治血痹,温经散寒祛瘀以治历节,祛邪扶正胸痹异治等。并归纳出重视阳气的畅达,初病治气、久病治血,扶正祛邪、标本异治为《金匮要略》治痹的特色和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脾肾阳虚、浊阳上逆型辨证施护:祖国医学《金匮要略》上说:“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因此在护理上,病起下焦腰以下肿甚者,拟洁净腑(利小便);病起上焦腰以下水肿者,当以开鬼门(发汗)为主。根据病情恢复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护理。病情危重者,防止褥疮  相似文献   

20.
论述《金匮要略》中湿病的治疗问题,认为该书所载详于外湿而略于里湿,仲景所谓“但当利其小便”的治法,仅在示人圭泉,临证之际仍宜将时湿区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分别化、苦燥、通利,以地下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