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 ,整个心脏传导系统均可能产生纵向分离 ,其形成的双径路传导与折返激动以房室结和希氏束最常见[1 ,2]。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虽公认以折返激动为主要原因 ,但其折返径路内的纵向分离和双径路传导现象却少见报道。自1979年Kinoshita[3]首先报道后 ,国内外相继有零星报道[4~12]。现就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的有关心电学问题作一综述。一、概念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现象是指主导心律 (一般为窦性 )的冲动在心室内折返过程中 ,经一条传入支传至心室某一局部 (灶区 ) ,再经因纵向分…  相似文献   

2.
室性期前收缩伴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传导系统的双径路传导以房室结最常见 ,而发生在心室折返径路内则罕见 ,现报告 3例。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49岁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 1 3498次成对出现 1 79次 ,连续出现 3次呈短串性室性心动过速 31次。图 1系模拟 V5导联 1 3时 37分连续记录一个片段 ,示窦性搏动的 T波振幅低平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偶呈成对出现 ,其QRS形态一致 ,偶联间期为 0 .46s、0 .41 s交替出现 ,符合心室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图 1 例 1心电图  例 2 女 ,1 3岁 ,病毒性心肌炎。 导联连续记录 ,P- P间期 0 .68~ 0 .84s,较长 P- …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长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匀齐,频率约107次/min,可见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PVS)。呈二或四联律,且2个PVS之间的窦性搏动数目符合2n 1规律,配对间期呈长短交替,短的约为0.42~0.44s,长的为0.50~0.52s,传导形式如梯形图所示:在PVS的折返径路内存有2个水平传导性能不同的阻滞区,近端为2:1阻滞,远端为3:2传导的文氏阻滞区,故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显性、隐匿性PVS二联律伴折返径路内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4.
交替性文氏周期常见发生在房室交界区、束支、分支或室性并行心律伴传出阻滞 ,而发生在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较少见 ,我院万份动态心电图中仅见 2例 ,现将其中 1例报告如下。患者 ,女 ,70岁。心慌、胸闷 5年 ,加重 1个月入院 ,临床诊断 :冠心病。图 1为 CM5导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示 :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由短到长 ,3组分别为 51 5、578,52 3、578,52 3、578ms,每组间期前收缩消失 ,连续出现 3次窦性搏动 ,周而复始。动态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 级 (Lown分级 )伴折返径路内 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图 1 患者心电图  讨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 1例房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三径路传导及 1例交界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伴慢径路反向文氏现象 ,阐述了房室结三径路传导的诊断线索 ,探讨了间位型交界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激动总是由慢径路下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结果观察到6种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①房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诱发慢快型AVNRT,②AVNRT伴2:1房室传导阻滞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影响心动过速周长,③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④房性期前收缩重整慢快型AVNRT,⑤两条房室结慢径路交替顺传引起的慢快型AVNRT,⑥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不等速传导引起的1:2房室传导及折返。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和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对6例异位心搏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特征为:①心室搏动后跟随P^-波,R—P^-间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两个R—P^-间期差值60ms。②起搏源性室房文氏现象中,R—P^-间期成倍增长,有时伴心室回波。③室性期前收缩后跟随两次P^-波。形成1:2室房同步传导。结论通过推理性分析可在体表心电图上作出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 3例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特殊现象 ,并经射频消融术证实。例 1:女性 ,5 6岁 ,因阵发性心悸 5年 ,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以S1 S2 程序刺激出现跳跃现象 ,S2 R2 跳跃延长10 0ms并诱发出室上速。室上速时V1 导联QRS波出现终末r′波 (实为P- 波 ) ,食管心电图 (ESO)RP-E 间期恒定且小于 70ms,同步记录的RP-E 间期与RP-v1 间期基本相等。室上速时部分时间表现为P -R间期恒定为 380ms ,R -R间期为4 0 0ms;部分时间呈长 -短两种交替的P -R间期 ,短P -R前传的R -R间期为 32 0ms,长P -R前传的R -R间期与无长 -短P -R交替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对27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表现为9种心电图特征: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反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伴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隐匿性逆传快径路连续发生蝉联现象,貌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或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下部共同通道阻滞不中止折返环;窦性P波分别经快、慢径路传导致心室双反应(即房室结双径路的1∶2传导现象);经慢径路或慢快径路交替顺传、旁道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动态心电图上P-R间期呈跳跃现象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5岁。“持续性胸骨下疼痛”6小时以“急性前间壁心梗”入院,入院后导联心电图连续记录示(图1):室早二联律成组出现,其联律间期逐渐延长(0.4s→0.44s~0.65s→早搏消失)。每组第1个室早联律间期固定为0.4s,最长室早间期与最短室早间期无倍数关系,为室早折返径路文氏周期。仔细观察,发现每组文氏周期中最后1个室早与下一文氏周期的第1个室早间均夹有6个窦性QRS波,推测在该6个窦性QRS中存在隐匿性文氏周期(图1第3、4行梯形图):第3行R1R2、R3R4间期逐渐延长,为室早折返径路显性文氏传导,R6理应为联律间期更长室早,但因R5在折返环…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女、70岁,因反复晕厥入院。门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V1导联连续记录(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83bpm。下传心室QRS波呈左、右束支阻滞型,且不固定比例交替。同时PR间期亦呈长短交替,长短PR间期差>0.06s,其中右束支阻滞型QRS波前PR间期长,约0.16s,左束支阻滞型QRS波前PR间期短,约0.08s,两者形成十分固定的"匹配"关系。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还出现较长时间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及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其前也分别呈现固定的长短两种PR间期(图略),上述情况可以排除室性期前收缩,考虑为房室结双径路,快径路经左束支下传心室,慢径路经右  相似文献   

12.
陈玲 《心电学杂志》1997,16(4):239-241
患者男,33岁。因腹泻、呕吐后行走障碍8h入院。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周期性麻痹。血钾1.71mmol/L。心电图多数导联T、U波融合,V_2、V_3导联可见U波高达0.4—0.6mV,符合低血钾心电图表现。Ⅱ导联连续描记(附图)示P波直立,P-P间期560—680ms,心房率88—107次/min,R-R间期明显不等,心室率约为75次/min,房室传导2:1—6:5。其中ⅡP_(1—5)为5:4房室传导,Ⅱ_aP_(6—13)、Ⅱ_bP_(1—4)、Ⅱ_cP_(10—13)为4:3房室传导,Ⅱ_dP_(11—13)为3:2房室传导。P-R间期分为长(360—440ms)、短(200—240ms)两组,且短长交替出现。QRS波群形态、电压随R-R间期长短稍有变化,Ⅱ_bR_9为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其前有一无关P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并房室双层阻滞(上层快径路3相2:1—3:1阻滞、慢快径路间隐匿性折返和蝉联现象,下层共同径路2:1—6:1阻滞),  相似文献   

13.
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折返径路中文氏及反文氏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折返是指冲动在激动某种心肌传导组织后返回原处并再次激动该处组织的现象。其形成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解剖或功能上的折返环路,(2)折返环路中具有单向阻滞,(3)环路内充分的传导延缓。上述条件缺一不能形成折返。 一、文氏及反文氏现象的诊断标准 由基本激动折返而引起的期前收缩称折返性期前收缩。通常折返激动是沿着同样的途径按同样的速度进行折返并达到同一终点的,说明折返性期前收缩与其前一次激动关系密切,故而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固定,且其形态也是一致的。如折返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双径路是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基础,其电生理特征主要为当快 径路发生传导阻滞时,激动改从慢径路传导时形成 的跳跃现象.如能显示跳跃现象,就能证实双径路的 存在[1].我们注意到在临床电生理检查中,心房分级 递增刺激时,S-R 间期突然延长>60ms的现象屡见不鲜,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也沿用了此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时S-R 间期突然延 长>60ms 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的诊断价值以 及其与单纯的房室结传导延缓即房室文氏传导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5.
讨论本例仰卧起坐20次后即刻描记的心电图出现长P-R间期,其特征为P-P间期基本规则的情况下,间歇出现短长P-R间期,互差260~280ms。长短P-R间期呈跳跃式传导,提示存在一条不应期长传导快的快径路,另一条为不应期短传导慢的慢径路。一般情况下,房室传导均由快径路下传,两条径路很少同时表现。但在特定环境下,窦性P波连续经慢径路下传,且从慢径路下传的P-R间期没有进行性延长,而是缩短或不变,国内学者认为,这是双径路间的隐匿性折返连续发生构成的双径路蝉联现象。由于房室结内存在着传导性能不一致的功能性分离…  相似文献   

16.
图1 说明见正文。例1患者男性,64岁。因胸骨后疼痛伴气急1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窦性搏动1次,房性期前收缩2次,P'波形态略异但偶联间期固定为0.55s,可见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其QRS形态与窦性略异,其后均跟随形态一致的P-波,R-P-间期有0.10、0.20s两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窦性静止,多形性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短串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结逆向双径路传导。例2患者男性,72岁。因胸闷、心悸2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长Ⅱ导联(图2)示窦性P-P间期0.7…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7岁,因心悸1周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V_1导联连续描记(附图)示窦性心律稍有不齐,QRS波群呈rS型,宽大畸形之QRS呈rsR'型,其偶联间期明显不等,然而又没有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的特点,故可排除折返性期前收缩。上行末一QRS波至下行QRS_(1—4)皆为室性心搏,但R'-R'间期不等,前4个心搏成对出现,即短R'-R'间期与长R'-R'间期交替出现,而长R'-R'间期又小于2倍的短R'-R'间期,令人疑及并行性室速(周期0.52s,频率约115次/min)伴文氏型传出阻滞,然而有时又可能为顿挫性文氏型传出阻滞(如下行R_4后未出现R'成对,即说明发生顿挫性文氏型传出阻滞),加之窦性心搏  相似文献   

18.
交替性文氏周期分为A、B型,B型指传导系统或异位起搏点与心肌连接处的近端发生文氏现象,远端发生2∶1阻滞.现报道1例少见的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B型交替性反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35岁。因心悸、胸闷2周入院。2周前有“感冒”史。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Ⅲ导联 (图1上行 )示P_P间期0.74~0.76s,P_R间期逐渐延长 ,R3 为室性期前收缩 ,P3 波与R3 在房室交接区形成干扰而中止该文氏周期。P4 波本应较快下传 ,但P4_R4 间期为0.50s,推测室性期前收缩R3 隐匿性逆行激动房室交接区的快径路 ,使之产生不应期 ,使接踵而来的P4 波只有经慢径路下传。P5 波亦经慢径路下传 (快径路以蝉联形式仍处于不应期 )。P6 波则落于双径路不应期致QRS波群脱漏。在第2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l:2房室传导时的电生理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 分析在心内法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3例预激综合征1:2房室传导和1例1:2室房传导现象。结果 电生理改变为:①心房期前收缩偶联间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两次心室激动,QRS波群第1次呈预激型,第2次呈束支传导阻滞型,R2与R2′波之间无P波;②心房期前收缩偶联间期缩短10ms,出现突然延长的S2-R2′间期,表明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③房室结慢径路传导延缓程度不够,两条径路未形成足够的传导时间差,因激动无法脱离下部共同径路或心室肌不应期,致l:2房室传导被掩盖;④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两次激动顺序一致的旁道逆传性心房激动,并诱发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①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引起传导显著缓慢、形成l:2房室传导的主要原因;②l:2房室传导较少见,是因为旁道与房室结的传导速度之差不够大,致沿房室结下传的激动难以脱离心室不应期。此外,旁道和房室结两条径路之间的隐匿性折返也是激动无法再次下传的重要原因;③出现显著晚于V波的H2波表明两条径路发生了同步传导,虽然未形成R2波,但可称为隐匿性l:2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