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患者男,28岁,心悸半月。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图1)为MV_5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激动与期前收缩交替出现形成二联律。推测窦性基本周期为0.74—0.78s。提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略有不同,偶联间期0.44—0.48s。P'_(1、2、7、11)的P'-R间期0.12s,下传的QRS波群形态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0s),为房性期前收缩,提早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呈R型,偶联间期0.42—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5岁。因胸闷、心悸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V_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HR88次/min。QRS波群呈三种形态:①RV_1呈rS型,QRS0.08s,属正常窦性下传。②Rv 6、9、10前可见窦性P波,P—R间期0.25s,下传的QRS呈宽大畸形单项R波形。另RV_(9、10)连续出现,其前均可见相关P波,P—R间期0.25s。③RV_(2、7、11)为提前出现的畸形  相似文献   

3.
《心电学杂志》2009,28(3):194-194
上、下两行MV1系相隔近2min记录。上行显示窦性基本P—P间期0.92s,长P—P间期1.82s为基本P—P间期的2倍,存在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R′型,时间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2′、P5′),其偶联间期相等,下传QRS形态与窦性QRS形态略异,为折返型房性期前收缩伴轻度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可见提前或延迟出现与窦性QRS形态一致或略异的QRS—T波群,如R3、R4、R7、R9,这些搏动的形成有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8岁。临床诊断:①糖尿病;②高血压。心电图(图1)示: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呈二联律(V1导联P′波清晰)。偶联间期及P′-R间期均相等,下传的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和正常图形交替出现。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性传导。图1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性传导讨论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传导又称为交替性右束支蝉联现象,多发生在左右束支主干之间。通常情况下右束支较左束支不应期略长,当过早的房性激动下传时右束支尚处于不应期,激动只能通过左束支下传,QRS波群则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激动在通过左束支下传的同时,又通过室间隔逆传,缓慢隐匿性激动右束支,致右束支晚于左束支激动,除极结束也晚于左束支,右束支与下一个窦性激动心室之间的距离则短于左束支。根据前周期长,其后不应期长,前周期短,其后不应期短的原理,当下一次房性早搏激动下传时,左右束支的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已趋于一致,故此次早搏下传的QRS波群形态及时间正常。当再一次提早的房性搏动下传时,由于右束支不应期较长,又出现右束支阻滞。如此反复,便形成了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传导[1、2]。房性早...  相似文献   

5.
本图为V_1导联连续描记,表现为:(1)窦性P-P间期规则,但窦性P波形态有2种:上行窦性P波呈正负双相,而下行窦性P波呈负正双相,且常受房性期前收缩逆传入侵窦房结而重整窦性节律,亦常受高位室性期前收缩逆传心房及窦房结而重整节律;(2)R_(3、7、10、13)畸形但形态基本相同,偶联间期明显不等,而异搏间期却完全相等,R_3前有相关窦性P波且QRS波群形态略异,故提示为室性融合波群。上述特点说明为室性并行心律。R_(7、10、13)后均可见逆行P~-波,该P~-波引发了窦性节律重整;(3)下行之P_2为房性期前收缩,由于发生较晚可能与窦性激动发生了窦房干扰;(4)下行R_7呈R型,T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4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入院。附图(见第237页)取自入院后的心电监测连续记录,相当于V_5导联。前5次心动P-R间期恒定,均为0.18秒。R_5T波降支有一提早P’波,并以0.58秒的长P'-R下传心室,引起一形态正常的QRS波。此后直至下行第9个心动,窦性P波似乎消失,然QRS频率依旧。粗看似与基本窦性频率相近的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但仔细观察这段心动的T波较前宽大园钝,其中隐有窦性P。依据为:1.因轻度窦性心律不齐,致使这一段各T波形态略有差异,2.下行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20岁,临床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近期突感心前区心悸不适就诊。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期650~720 ms,提前出现的P′波(Ⅱa条P3、Ⅱb条P1,5,9)为房性期前收缩。在Ⅱa条第1,2、4,5、6,7、9,10、11,12个QRS波,Ⅱb条第4,5、6,7、8,9个QRS波呈二联律型(R1R2),R1形态一致,呈R型,PR1间期160 ms,R2形态多变,酷似室上性或室性期前收缩,但PR2间期固定,时间550 ms,系激动同步循快、慢径路1∶2下传引起的双重性心室反应,R2因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形态多变;QRS波群在Ⅱa条R3,8、Ⅱb条R10呈qR型,前有相关P波,P-R间期固定,时间240 ms,系窦性激动循快径路文氏下传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在Ⅱb条R2,11呈R型,酷似交界性逸搏,但前有相关P′波,且P′R间期固定,时间长达640 ms,是房性期前收缩循最慢径路缓慢下传。此时房性期前收缩致PP间期恰好与快、慢径路的不应期相等或相近,使最慢径路显露出来[1]。QRS波在Ⅱb条R3呈rS型,前有相关P波,PR间期340 ms,可考虑是慢径路前传的反文氏现象或快径路前传的文氏现象,但笔者倾向于前者。最大的可能是由于慢径路不应期短,前1次房性激动(Ⅱb条P1)仍可沿慢径路下行或逆行隐匿性传导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房室结多径路1∶2同步传导致双重性心室反应,快、慢径路传导的文氏现象,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伴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8.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18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图中Ⅱ导R_(1、3、4、6、7)为窦性下传激动;R_(2、5)提前出现。R_5后见逆行P’波,R—P’=0.13s。V_1导见三种形态QRS波群:①R_(2、3、6、7)为窦性下传激动,P—P之差>0.12s,P—R=0.14s;②R_(4、8)提前出现之畸形QRS,联律间期不等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P P间期0.68s,频率70次/min,下传的QRS时间0.12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CRBBB)。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形态多样:①窦性P波ⅡaP6、7、10,ⅡbP1、6、7、10,下传的QRS呈qRs,S钝;②低平直立的异位P′波:ⅠaP11~13,ⅡbP1,ⅡcP1~3、10~13为起源于心房上部的房性异位P′波;③房性融合波:ⅡbP2、5~8,形态介于窦性与心房上部异位P′之间;④逆行P波;图1中所有倒置P波。上述4类P波下传的QRS波形态一致。QRS波除上述呈qRs型外尚有少数呈qR型者,如ⅡaR11~12,ⅡcR7、9。起源…  相似文献   

10.
本例窦性P-P间期基本规则约0.94s,P-R间期0.16s,QRS波群呈室上性型,Ⅰ导联ST段水平压低0.1mV,T波倒置,可见频发提早出现P'-QRS-T波群,从EB导联中可见房性期前收缩下传时P'-R间期和QRS形态不一,上行第1个房性期前收缩P'-R间期和QRS形态正常,而第2个房性期前收缩下传时P'-R间期0.28s,R-R间期0.56s,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可能系激动在房室交接区传导延缓,当激动到达左束支时,左束支仍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右束支已恢复传导,传导时间互差≥0.04s,属右束支裂隙现象,或房室交接区存在马海姆纤维型预激,下行中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肺气肿、肺部感染;心律失常。附图(见第104页)为心电图V_1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呈正负双相,P-R间期0.16秒,QRS呈qR形,ST-T异常,为右心室肥大伴劳损。P-P间期为0.66—0.70秒,相当于频率86—90次/分。提早或连续出现的房性P′波高尖(PⅡ′直立、P_(aVR)倒置,未刊出)具有以下特点:1.P′-R间期为0.09秒,QRS波与窦性下传者形态相同,说明房性P′波经James束卞传;2.P′波的配对间期不一(0.42—0.70秒),有频发房性融合波,连续  相似文献   

12.
本例上下两行为V_1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其频率在75~97次/min之间变动,为窦性心律不齐。P与QRS部分有关,部分无关,呈现不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因P波漏传前P—R递增现象,能下传的P—R间期恒为正常,故判为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本例QRS形态多变:P波下传的QRS形态正常(R_(3、6、7、9、13));提前发生的QRS(R_(1、8、10、14))为CLBBB型,为源于右室的室性早搏;推迟出现的QRS,其前周期恒定为1.38s,是交界性逸搏;R_(2、5、11、15)为室性早搏与交界性逸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附图为动态心电图,记录于患者运动时: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期匀齐,心房率125次/min,为窦性心动过速。梯型图所示P—P间期固定为0.12s。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比例为3:2。第一个P波下传的QRS波群的形态、时间正常,V_3、V_5导联,T波低平、切迹;第二个P波下传的ORS波群的时间为0.12s,  相似文献   

14.
心房分离是极为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而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伴心房分离更是少之又少,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69岁,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V1导联显示:有3组独立、形态迥异的P波。第1种为窦性;第2种为房性;第3种尖锐低小的P″波既不干扰正常窦性节律,也不受窦性节律的干扰,以自身固有频率规则出现,频率为30~33次/min。所有P″波均未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为心房分离。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的aVF、V1、V2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88s,频率68次/分。P波增宽切迹.P—R间期0.17s,下传QRS波为室上性。R2、6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相异。其前虽有P波,但P—R间期〈0.12s。形态与窦性P波明显相异(Ⅰ、V2~V4明显),为交接性期前收缩,其后的完全性代偿间歇。P8,10,12提前发生,形态与窦性P波相异,P′-R间期0.12s,下传的QRS波宽大畸形.为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84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冠心病。图1为动态心电图Mv1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其中箭头所示为未下传房性期前P波。QRS波呈多种形态并规律性变化:①QS型,P-R间期200ms,QRS宽度160ms;R1、6、7、12、13、18为窦性正常下传心室;R5、11、17为下传房性早搏均呈完全左束支阻滞型;②rs型,P-R间期200ms,QRS宽度100ms,(R2、8、14)QRS波正常化;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5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描记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0 s。P-R间期0.16 s,QRS波群时限形态正常,在Ⅱ、V_5导联可见延迟出现的同窦性下传形态相同的QRS波群,长间歇为0.80 s,比窦性下传的QRS波群间歇长0.10 s,酷似交界性逸搏。紧跟其后的QRS波群R-R间期0.54s,P-R间期0.24 s,酷似早搏。仔细观察长间歇前的T波形态变异高耸,T波里面隐藏有P′波,与其后的R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附图)为I导联连续记录:V_(1a)、V_(1b)、为V_1导联连续记录。整个图中QRS波群有3种形态:第1种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I导联呈qR、V_1导联呈rS)。有2种心律:(1)窦性心律,QRS前有P波,且P-R固定为0.16秒(如Ia的第1—6)。但整个图中窦性P波时而显露,时而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82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心电图(图1)示: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P1-P2、P2-P3、P5-P6、P6-P7、P7-P8、P8-P9、P9-P10,其P-P间期固定为840ms,P-R间期固定为200ms,为窦性节律;P4提前出现,且P波形态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4-R4间期为120ms,为房性期前收缩,与其前窦性P波的偶联间期为680ms,与其后窦性P波的代偿间期为1000ms,为完全性代偿间歇。QRS波呈现出窄QRS波(100ms)和宽QRS波(120ms)1:1交替,窄QRS波为正常形态,宽QRS波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图诊断:淤窦性心律;于房性期前收缩;盂交替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0岁。因心悸、胸闷2周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3次/min,P—R间期0.14s,可见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偶联间期固定呈三联律,部分未下传激动心室,代偿间期不完全。R5.8、15\18分别为房性P’波下传激动心室所致,P’-R间期0.54s,QRS波群前均见P^-波,P^--R间期0.10s。ST段水平型压低0.05~0.10mV,T1.11负正双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三联律(部分未下传),房性反复搏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