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历千七百余年而不衰,除了这部著作的内容是数千年间医疗实践的真实记录和总结以外,还与历代医家深入研究《伤寒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伤寒学说有关。本文就历代伤寒注家的研究情况初步探讨如下。整理编次揭示了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大家知道,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公元三世纪初,时值汉末战乱纷起,以致散失不全。西晋太医令王叔和进行广泛搜集,甚至“有闻必录”,将其中伤寒部分整理、编次为《伤寒论》。这是一个研究过程,也是一种研究方法。从现行宋本或成本《伤寒论》  相似文献   

2.
郭德海 《国医论坛》2001,16(6):53-53
张兼善《伤寒发明》的学术观点为众多伤寒注家所称引 ,然其书已亡佚 ,其人生平亦无明确传述 ,使后学者难窥其学术全貌。近人刘渡舟提出《伤寒发明》成书 1 644年 ,为研究该书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然考诸文献 ,此说似有待商榷。兹仅就该书成书年代、流传情况作一考辨 ,以就教于贤达。1 成书年代关于《伤寒发明》的成书年代 ,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辞典》载“伤寒发明 1 644”[1] ,其《伤寒发明》内容引自《订正伤寒论注》[2 ] ;另外 ,日本学者森立之的《伤寒论考注》载“张兼善 ,万历卅二年准绳所引”[3]。刘氏所引的《订正伤寒论注》实为清·…  相似文献   

3.
<正> 历代医家多谓《伤寒论》治伤寒,《金匮要略》治杂病。其说始见于宋·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王  相似文献   

4.
<正>《伤寒论》研究,历代医家追崇备至,以论证经者有之,以错简重订者有之,以气化论者有之,以方证分论者有之,如黄煌先生所说:"一本有一本的伤寒,各家有各家的仲景"。那么什么才是《伤寒论》的本原呢?1学习《伤寒论》重新思考的若干问题1成书的具体年代。《伤寒论》理论成熟于那一年?写的是哪几年发生的伤寒?2辨病脉证问题。《伤寒论》辨病脉证是明确的,但由于历代医家的理解和认识,发挥成辨病、辩脉证、辨证论治,没有了解仲景先师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被称作中医学经典,分别成书于秦汉时期和东汉末年,虽然2部著作成书年代相去不远,但理论指导思想却大相径庭。历代认为《伤寒论》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其依据就是《伤寒论》序中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个字。因此,历代医家多以《内经》解读伤寒,致使仲景学术本源累世迷惑莫辨。  相似文献   

6.
自张仲景著《伤寒论》至今已千余年,历代医家对《伤寒论》方、药、脉、证研究的专著颇多,各具只眼。《伤寒海底眼》无论是辨证,或立法选方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学习运用《伤寒沦》不可忽视的专著。本书作者何渊,字彦澄,江苏丹徙人,系明代洪武,宣德间人,成书年代为1416年。本书对伤寒六经脉证,合病,并病都有通俗易懂的论述,并且对临床常见的脉证不符,如“伤寒得伤风脉,伤风得伤寒脉”,“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等均有专篇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康平本伤寒论》以探求《伤寒论》的成书史。方法:以《康平本伤寒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其与《宋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等书的异同,对《伤寒论》的成书史进行剖析。结果:所谓的《伤寒论·序》中的"经""胎""胪"三字实即《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和《小儿颅囟经》三书;《伤寒卒病论》序言为王叔和集各家之言而成,序言中所记载伤寒疫情可能发生在王叔和家族而非张仲景家族;《康平本伤寒论》序言中为《伤寒卒病论》比较合理;现今人们所理解的《伤寒杂病论》与之最为接近的书当是《金匮玉函要略方》。结论:《伤寒论》的成书史隐现跌宕,学者不能抱守一说,当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8.
《伤寒恒论》为近代伤寒学家郑钦安所著。郑氏为清道光,光绪年间(1804~1901年)名医。其研究《伤寒论》服膺方中行,喻嘉言,舒驰远,陈修园之学。所著《伤寒恒论》一书,为其研究《伤寒论》的代表作。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89年),该书为西南医家所倚重,影响之大,及于海外。《伤寒恒论》一书,按法辨证,纠失补偏,独具创见。兹就管见所及,将《伤寒恒论》学术思想略作探讨如次。 (一)首尊仲景 学承错简 钦安治《伤寒论》首崇仲景,指出仲景为“医门孔子”,“立法之祖”。阐明其订正《伤寒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于汉末约公元200—210年成书,至宋治平2年(公元1065年)林亿等将伤寒部份的文字定型为《伤寒论》,在此八百余年间,史料记载的张仲景书目及卷数纷然杂陈。宋治平至今又历九百余年,《伤寒论》的版本及有关专著又有大量增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整理研究。现就近30年主要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一、《伤寒论》定型以前的古传本马氏指出传世医书中的古本有:“脉经”本《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所撰之《脉经》十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收录了《伤寒杂病论》的文字,这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早的一种古本。“千金”本和“千金翼”本《伤寒杂病论》。在唐孙思邈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扶阳气"概念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杨 《国医论坛》2004,19(3):1-1
扶阳气是贯穿在《伤寒论》六经病中的基本思想之一,故温病学家吴鞠通指出“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但多数医家常常因阳气易伤而把《伤寒论》之扶阳气片面理解为温阳,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扶阳气的概念不只是局限在温阳一途。首先,从历代医籍医论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源出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约为公元200~210年)。它是一部现存最早、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书,历代医家将其奉为“圭臬”。该书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创立较为完整的六经病辨证体系;(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12.
《伤寒微旨论》(以下简称《微旨》)系北宋名医韩祗和所撰,大约成书于公元1086年(哲宗元年)。比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早十四年,比朱肱《类证活人书》早二十二年,是现存的第一部《伤寒论》发挥本参考书。原书早已散佚,后人根据《永乐大典》中散见的内容采掇荟萃复辑成书,清代至民国年间曾多次刊印。微者,不明也;旨者,意也。韩氏以微旨命题立论,以示其书重在阐发《伤寒论》未尽之义。《微旨》分上下两卷,每卷七篇,从伏气温病、伤寒辨脉、汗下温中大法,以及蓄血、阴黄、  相似文献   

13.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赛美 《新中医》2000,32(1):57-57
张仲景用创造性思维写成了《伤寒论》 ,本文就书中所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略陈管见。1 《伤寒杂病论》成书创造性思维轨迹张仲景原序是《伤寒杂病论》成书过程、目的的真实写照 ,从中可以看到张仲景创造性思维的轨迹经历。准备期 :正如序中所言 :“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酝酿期 :张仲景从大量临床现状中观察到疗效不佳的原因在于守旧思想及医者敷衍的作风 ,因而做出“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的大胆尝试。明朗期 :《伤…  相似文献   

14.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篇重要的变证,对于其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水热互结于膀胱"。而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在其《伤寒解惑论》一书中则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水邪滞留三焦、气化失司是太阳蓄水证的本质病机,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使用五苓散的核心病机,从而拓展了五苓散的应用范围,使之临床应用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15.
我院开展"精读经典,践行临床"的学习以来,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辅导培训,使我对《伤寒学》有了更多的认识,现将笔者对中医《伤寒论》的认识浅谈如下。1对《伤寒学》的产生于演变的认识《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约200—219年),为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迄今为止近1800年的历史,其形成与确立成果是历代医家潜心研究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外感病部分,由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集、整理成册。此书向为历代医学家研读推崇,不仅注、诠、立说之专著有四百余家,且明清的丛书、全书也多数首论“伤寒”。可见,《伤寒论》一千余年来对祖国医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伤寒论》的一大贡献是,运用疾病发展阶段概括法  相似文献   

17.
宋代以后,医家无不以王叔和《伤寒例》为引导,朱肱《活人书》为蓝本来增补《伤寒论》的治法方药,《伤寒论》为治疗伤寒病的专书,几成定论。后世虽有刘完素明确指出照搬《伤寒论》治伤寒热病的不妥,认为“六经传受,自浅至深,皆是热证”,然而终究未能改变整个医学界对《伤寒论》的总体看法。结果在清初秦皇士的《伤寒大白》一书中竟有“江南无真伤寒”,《伤寒论》仅“为冬月正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伤寒卒病论》流传久远,历代注释甚众,普遍认为,《伤寒论》是汉代以前中医理论和医疗实践的总结,临床实用性强。称张仲景为“医圣”,《伤寒卒病论》为‘‘经方之祖”。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伤寒论》中“汗”、“吐”、“下”仅解释为中医的治法完全不能符合实际。现将“下之后”作时间界限解释,并运用于原文,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经方药物的度量衡折算问题,需要先确定《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钱超尘从《伤寒杂病论》原序推论:"《伤寒》应在建安七、八年,即西元202~203年写成,但亦有认为可在建安十年到十五年(西元210年),甚至建安二十年后,而且尚有考证,认为"建安"乃"建宁"之误,则《伤寒论》成书应在建宁十年,即西元178年之后"。纵使准确的成书年份尚未肯定,《伤寒论》成书在东汉(西元25~220年)仍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在折算《伤寒  相似文献   

20.
古典医籍四、试就伤寒病传变学说比较《内经》与《伤寒论》二书中的异同。 [解]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包括中风、伤寒、湿温、温病、热病等。本题“伤寒病”系指广义伤寒。伤寒病传变学说始于《内经》,成于《伤寒论》。所谓“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